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中等教育论文 >> 高中生体育锻炼对学校疏离感的影响论文

高中生体育锻炼对学校疏离感的影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06

高中生体育锻炼对学校疏离感的影响

  一、前言

  高中生正处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学校是其学习乃至生活的主要场所,如何让学生爱上学校爱上学习不仅是降低辍学率所应关注的重要问题更是广大学生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课题。学校疏离感(alienationfromschool)常常与青少年不良行为如暴力、辍学等行为有显著相关关系。因此,研究该时期学生学校疏离感特征,并尝试性寻找影响因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Brown(2003)认为学校疏离感是指学生感到由于自身与他人存有隔阂和距离而产生的痛苦感或失落感,对学校的疏离感会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和学校是不完整的。具有学校疏离感的学生面对生活和学校的期望有一种无能为力感。倪凤琨(2005)认为学校疏离感是学生与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学校规范、老师、同学等对象之间,由于关系变得疏远,甚至被支配、控制,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孤立、无意义、无力、无规范等消极情感。总体来说,可以认为学校疏离感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并且产生于学校这一特定环境。因为疏离感主要是一种不良的情感体验,学校疏离感的产生有特定的场所要求,所以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方向,停留在现象学的讨论上。很少有研究提出通过体育锻炼的方法对学校疏离感进行干预。但众多体育锻炼身心效益的实证研究为这种干预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尤其是来自体育锻炼对众多负性情绪改善作用的研究。

  众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保护意义,尤其是不良情绪引起的心理问题,抑郁、焦虑、失眠等。体育锻炼可以减缓压力、降低焦虑等负性情绪的体验、改善睡眠质量、提升认知能力,甚至已经成为有情绪障碍个体的自助式疗法(孙延林,2014;Tsiantoula,2012;陈凯华,2015)。目前,运动心理学领域正在探讨体育锻炼心理效益的机制。虽然结果尚待统一,但整体而言,体育锻炼的效果至少不是负面的。进来兴起的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及其感觉运动系统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认知是通过身体及其感觉运动系统的活动方式而形成的(温煦,2015)。这里的认知不是狭义上的认知,不仅把身体,而且把环境的方方面面包含在认知加工中(叶浩生,2011)。体育锻炼的具身性是个体认知加工的重要载体,同时,身心交互理论认为身体与心理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基于以上两种理论,本文假设体育锻炼的具身效益会影响高中生学校疏离感,体育锻炼量越大学校疏离感越低。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与施测方法

  随机选取某高中四个班级进行集体施测,问卷发放前严格宣读指导语并告诉学生此次调查的意义以最大限度获取学生的配合。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24份。完成有效问卷被试的年龄为16.58±0.87,其中男生分别为94、130名。高一83名,高二141名。

  2.2研究工具

  2.2.1体育锻炼量表

  体育活动量的量化采用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人(1992)修订的体育锻炼等级量表(PARS-3)。该量表从体育锻炼的强度、时间和频率三个纬度考察个体的运动量。量表为5点计分,总分为三个纬度得分的乘积,得分范围为0-100。运动量评定标准为:≤19为小运动量;20-42分为中等运动量;≥43为大运动量。该量表广泛运用于体育锻炼量的评定,重测信度为0.82。

  2.2.2学校疏离感量表

  学校疏离感采用倪凤琨(2005)编制的中学生学校疏离感问卷。该量表共22个题目。分为无意义感、无力感、无规范感和孤立感四个纬度,无意义感指学生能否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有意义性;无规范感用于判断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等是否愿意遵守方面的感受;无力感在于判断学生能否应付自己的学习压力和把握自己的未来等;孤立感了指学生在学校是否感到很孤独及对学校的归属感如何。问卷采用4点计分,四个纬度得分总和为最终得分,得分越高意味着疏离感越高。

  2.3数据统计与处理

  首先对人口学变量(年龄、性别)、体育锻炼、学校疏离感进行描述统计分析,然后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体育锻炼与学校疏离感的性别差异,最后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不同体育锻炼量对学校疏离感及其各个纬度的影响。统计显著性水平为a=0.05。

  三、研究结果

  3.1体育锻炼及学校疏离感特征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该校学生体育锻炼量处于中等水平(21.33±22.18),男生体育锻炼量显著高于女生(p=0.00)。学校疏离感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72)。学校疏离感各个纬度平均数与标准差如下:无意义感(14.14±3.25)、无规范感(11.51±1.86)、无力感(12.58±2.19)、孤立感(9.58±1.68)。学校疏离感各个纬度中无意义感和孤立感不存在性别差异,无规范感和无力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0.009;p=0.09),详见表1。

  3.2体育锻炼与学校疏离感的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育锻炼量与学校疏离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21**),与无意义感纬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299**)。在其它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详见表2:

  表2体育锻炼与学校疏离感及其各个纬度的相关分析

  类别123456

  1体育锻炼1

  2学校疏离感-0.21**1

  3无意义感-0.299**0.61**1

  4无规范感0.040.39**-0.19**1   5无力感-0.020.51**-0.040.18**1

  6孤立感0.030.38**-0.060.110.031

  3.3体育锻炼对学校疏离感影响的方差分析

  依据PARS-3对体育锻炼量的划分标准,将体育锻炼量划分为三个级别:低≤19;20<中<42;高≥43。结果显示,不同锻炼量学生在学校疏离感总分及无意义纬度、无力感纬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体育锻炼量越大学校疏离感、无意义感和无力感得分越低。虽然体育锻炼量对无规范感和无力感这两个纬度无显著影响,但可以从数据集中和离散程度上看出,体育锻炼量对这个纬度的影响似乎是一种倒U形:中等体育锻炼量的无规范感和孤立感最低,低等和高等体育锻炼量的无规范感和孤立感均高于中等强度的得分。

  表3不同体育锻炼量对学校疏离感影响的方差分析

  类别1(143)2(54)3(27)FP

  学校疏离感48.65±4.0845.98±4.5246.81±5.118.25**0.00

  无意义感14.82±2.8013.17±3.9212.48±3.079.74**0.00

  无规范感11.48±1.7611.44±2.2211.81±1.640.410.665

  无力感12.83±1.9611.78±2.4612.93±2.465.03**0.007

  孤立感9.57±1.709.50±1.559.78±1.890.250.78

  注:1=低体育锻炼量;2=中等体育锻炼量;3=高体育锻炼量;

  四、讨论分析

  4.1变量特征及差异分析

  该校总体体育锻炼量不佳,达到中等体育锻炼量的不足50%,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与我国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较为吻合(袁贵勇,2015)。一般而言,男生比女生体会到的疏离感水平高。Trusty和Dooley-Dickey(1993)的调查结果显示:四至八年级男生体会到的疏离感程度高于女生;然而,本文并没有发现学校疏离感的性别差异,这也与倪凤琨的研究结果有较大的出入。原因可能是男女生人数差异造成的。本文发现的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女生的无规范感体验显著高于男生,这与Shoho(1996)的调查结果恰恰相反。原因可能是在我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女生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在的情感,更多地将压抑了自己对规则不满的观点,从而与所处的生活环境之间形成了较大隔阂。

  4.2相关及方差分析结果

  体育锻炼量与学校疏离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无意义感纬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在其它维度上不存在显著相关。无意义感可能是导致学生产生学校疏离感的重要因素。高中生正处青春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该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体会到较多的无意义感,比如感觉学习无意义、生活无意义等会导致学生对生活的整体满意度降低,与学校的疏离自然就会远。

  本研究发现,不同锻炼量的学生在学校疏离感总分及无意义纬度、无力感纬度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方差分析结果基本验证本文所提体育锻炼能够降低学校疏离感的假设。可能是原因有两个:其一,体育锻炼的参与会增加个体“走出去”的概率,加强其对周围环境亲近,依据纯粹接触效应认为个体与其所生活环境互动越多,则对该环境的喜爱程度越高。因此,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体学校疏离感较低;其二,无意义感与无力感可能是体育锻炼影响疏离感的机制。无意义感,甚至对生活绝望是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的体验。体育锻炼具有抗抑郁性(Tsiadoula,2012)。情绪唤醒能降低无意义感,对生理功能的唤醒能够降低无力感。因此,体育锻炼唤醒作用可能是产生效果原因。

  五、研究结论

  高中生体育锻炼现状不容乐观,且男生体育锻炼显著好于女生。学校疏离感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是女生比男生更多地体会到无规范感,男生的无力感显著高于女生。体育锻炼与学校疏离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的方差分析显示体育锻炼量越高学校疏离感越低。也就是说,可通过增加体育锻炼量为手段以降低学生的学校疏离感。由于本文样本量有限,研究结果的解释度有一定局限性。

高中生体育锻炼对学校疏离感的影响

论文搜索
关键字:疏离感 高中生 高中 影响 学校 体育
最新中等教育论文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探讨
自主学习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希沃白板优化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做好细节 赢在高考
初中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实践
浅谈文字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改革深入中的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性
初级汉语课堂管理个案分析
热门中等教育论文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与德育
中学生对学校公布学习成绩和排名次的看法研
试论中学历史教学的信息化
新课程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教学
对职高班班主任工作的两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方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课的导入
高中英语写作训练探讨
精选教材是化学教学改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