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原因及防护措施论文

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原因及防护措施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7-02-21

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原因及防护措施

  针刺伤是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1],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危害[2]。据文献报道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传播,最常见的为乙肝、丙肝、艾滋病,其感染率分别为6%-30%、1.2%-10%、0.2%-0.5%[3]。据统计全世界发生针刺伤感染人数高达1000万人[3]。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4],增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强化防护技能,对护理人员减少职业性危害至关重要。现报道如下:

  1 针刺伤的原因

  1.1 人为因素: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可能因为工作繁忙,疏忽或对医疗废物分类不清等原因,将损伤性废物如针头、玻片、安瓿等利器未置入利器盒,混入其他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回收专职人员在回收、转送及交接过程中,稍有不慎极易发生皮肤刺伤、擦伤而感染。医疗废物是一种特殊的危险废物,护士作为医疗废物的分类、保管、收集者,在源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对针刺伤没有足够的认识,防范意识差: 41.0%的护士对针刺伤不重视或不太重视,44.0%的护士认为被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感染上传染病的几率很小[5]。由于缺乏规范、持续的防护教育,对在职护士培训工作开展的深度广度都不够。研究表明,定期的在职教育,严格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可防止30.0% 以上针刺伤的发生[6]。

  1.3不良工作习惯: 有的医务人员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采用危险性的工作行为,如加药操作后重套针帽、徒手分离针头、徒手掰玻璃安瓿、拔针时处理不当、用后的针头未放于利器盒内或利器盒过满、手术中传递锐器尖端朝向接受者等,稍有不慎便可造成针刺伤。

  1.4缺乏专业培训: 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是导致护理人员受伤受感染的重要原因。加强安全操作技能训练,规范操作行为是保证职业安全的重要环节。

  1.5 工作环境不良:勘萍等[7]调查结果显示有48.0%的护士认为,做各种操作时光线不理想是导致被针刺伤的客观原因,加上住院病人较多,医疗用房严重不足,环境较拥挤且吵闹,患者及家属的催促,造成护士心情紧张急躁极易引起针刺伤。

  1.6 心理因素:工作繁忙、紧张、心理素质差是导致针刺伤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忽视工作压力大,夜班频繁,危重患者多时护士易疲劳,操作时烦躁或紧张易导致针刺伤。

  2 发生针刺伤后的处理

  2.1处理伤口 ①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挤出污染血液。②肥皂液/流水清洗。③生理盐水冲洗粘膜。④75%酒精/0.5%碘伏消毒。

  2.2 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科 对受伤者及病人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乙型肝炎病毒 (HBV)及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检测,尽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3后期处理 ①误伤者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②病人是HBV阳性时:受伤者必须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并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按0、1、6月间隔皮下注射乙肝疫苗10ug、5ug、5ug。③丙肝患者应注射干扰素300U/d,共3天,观察6-9个月。④可疑HIV阳性立即请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后决定是否用,若需要用,尽量在1小时内服用大剂量的叠氮脱氧核苷(AZT),尽快检测HIV抗体,然后进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性生活要用避孕套等。⑤确认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者,应立即向HIV职业暴露安全药品储备点报告,并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用药的方案和要求;暴露后2周、12周、6个月、12个月定期检测HIV抗体。

  2.4 心理护理 护士在针刺伤后感到非常害怕,甚至产生绝望心理,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迫切需要得到的心理咨询,缓解心理压力,减少心理伤害。

  3 防护措施

  3.1 加强培训: 加强对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教育和宣传,提高自我防范意识,认清针刺伤引起的危害性,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强化“标准预防”是预防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7]。由专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对护士进行常用感染知识的培训,弥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2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在卫生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下在固定场所进行焚毁。一次性医疗废物应分类放置,锐器禁止与其他废物混放,用后必须稳妥安全地置入锐器容器中集中处理,减少发生刺伤医务人员的机会。

  3.3 改善工作环境: 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保持光线充足,空间宽敞,操作区整洁,在工作繁忙或抢救病人时,要注意忙而不乱,不粗心、不违反操作规程,能大大减少针刺伤的危险性实行弹性派班,减少护理人员职业紧张,避免在过度劳作下发生医疗事故及意外。

  3.4 树立标准预防的观念: 严格执行手卫生;戴手套,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适时穿隔离衣、防护衣、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破损是应戴双层手套。

  总之,在临床工作中,针刺伤屡有发生,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强针刺伤的防护管理,健全职业暴露防护系统,保障护士的健康安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从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原因及防护措施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临床 护理 防护 措施 原因 人员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