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后大众化时代我国高校贫困生高等教育公平实现路径分析论文

后大众化时代我国高校贫困生高等教育公平实现路径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1-31

后大众化时代我国高校贫困生高等教育公平实现路径分析

  1 后大?化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公平

  1.1 后大众化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根据其毛入学率被分为三个阶段:当毛入学率低于15%时,是“精英化”阶段;超过15%以上时,步入“大众化”阶段;超过50%后,进入“普及化”阶段。但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处于大众化与普及化的过渡阶段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一定时期呈现出长期停滞不前的状况,高等教育有转向终身化而非普及化的趋向,这一过渡阶段被称为“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1998年后进行了多次扩招,毛入学率到2002年达到15%,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2012年毛入学率超过30%,到2015年毛入学率已经达到40%,步入后大众化时代。

  1.2 高等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高等教育公平则是人们能够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教育公平与每一个社会家庭息息相关,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其教育公平问题也固然影响社会公平。有研究表明,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民族差距、性别差距和阶层差距是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

  1.3 后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进入后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在起点、过程和结果公平上都会由于毛入学率处于某一拐点而受到影响,原本就存在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可能会在这个阶段格外凸显。因此后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这一时期社会却更多关注高等教育的质量、转型以及社会参与高等教育的程度等,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却很难加大,这一矛盾使得后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公平实现变得尤为重要。

  2 后大众化时代我国高校贫困生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现状

  2.1 我国高校贫困生在后大众化时代存在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距,使得社会家庭间的经济收人存在悬殊,高校贫困生这一群体也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高校贫困生在后大众化时代存在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起点公平看,主要表现在贫困生在入学机会上的不公。一是高校贫困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所受的基础教育跟不上城市基础教育的步伐,各种资助政策即使能够缓解他们的经济困难,也很难弥补他们由于基础教育欠缺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二是多数高校贫困生家庭的社会阶层较低,家庭自身所掌握的教育资源不足,教育成本更高,在学校选择和专业选择问题上更多考虑经济问题,或多或少会影响他们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三是我国现行高考招生制度存在地区差异,对贫困生不利,高考招生名额和高考分数线都明显偏向发达省份,整体上影响了贫困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从过程公平看,主要表现在贫困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效果和能力培养方面。一是部分贫困生在基础教育过程中缺乏对自身素质的锻炼,使得他们更容易在高等教育中出现学业困难问题,影响学习效果。比如,有些贫困生在中学时英语听说教育不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大学学习过程等。二是贫困生受家庭观念影响更多关注高等教育文凭的取得,而对高等教育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培养会有偏颇。比如,目前我国贫困生的父母大多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容易延续基础教育阶段只重视考试分数忽略综合能力培养的误区等。三是贫困生过分关注自身经济压力容易忽视应用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相关的应用能力培养不够。比如,多数贫困生把大量精力花在勤工俭学提高经济收入上,对学业的完成质量不高,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职业素养、就业能力的培养被忽视。

  从结果公平看,目前主要表现在贫困生的就业走向上。一是,贫困生的社会资源、社会阶层及视野受限,就业机会少于非贫困生,职业选择上处于劣势,贫困生的就业难问题更容易凸显。二是,贫困生对自身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足,在适应社会工作方面处于弱势,职业发展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三是,贫困生刚踏入社会经济压力依然存在,心理适应能力不足,信心不足,也会影响其职业发展。

  2.2 高校贫困生在后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分析

  造成高校贫困生在后大众化时代存在的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从如下方面来分析:

  第一,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等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累积到高等教育阶段,加剧高校贫困生高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其一,我国的高考制度使得社会普遍强化“一考定终身”的观念,导致素质教育效果欠佳,即使发达地区已经开始重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但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仍然偏向应试教育,到了高等教育阶段,贫困生容易跟不上,这种不公平会无形中增加贫困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其二,我国高等教育存教育资源地区分配及教育投入不均等问题,加之高校学费是一项主要收入来源、高考招生制度对发达地区的倾斜,这使得贫困生在进入好大学的机会上存在不公平现象,进而在享有的高等教育质量上存在不公平现象。

  第二,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城乡和区域的经济差距,到后大众化时代,使得贫困生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凸显。一方面,虽然我国关于贫困生的助学政策和就业政策力度不小,同时也鼓励大学生到欠发达地区就业为欠发达地区发展贡献力量,但不少非贫困学生或因难以适应欠发达地区生活条件、或因城乡和区域差异难以真正贡献力量,甚至不少贫困生也不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就业,使得这种差异的源头短期内难以消除。另一方面,这种经济的差距使得贫困生的资源、视野相对落后,在发达地区求学、就业及生活的成本和压力大于非贫困生,他们在分享改革的福利的同时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实现自己的小康,这种不公平会使得他们容易产生“寒门再难出贵子”的阶级烙印。   第三,终身学习理念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后大众化阶段后还没有被社会普遍认同,使得高校贫困生在观念上相对滞后,没有意识到终身化学习对于弥补高等教育不公平的作用。高等教育有大众化顺利过渡到普及化阶段后,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教育终身化,这也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较高的社会经济水平显然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这源于知识的更新越来越迅速。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普遍还不够强,贫困生受自身家庭环境、社会阶层、视野见识的限制,加之更加关注眼前经济压力而使得其终身学习的意识相对较弱,如果仅仅依靠被动的政策扶贫助学,贫困生在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现象所带来的不公平际遇将会缺少一个主动弥补的机会。

  3 后大众化时代我国贫困生高等教育公平实现路径分析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后大众化时代实现高校贫困生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不仅对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有意义,也对社会公平的实现有意义。后大众化时代,我国贫困生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下转第31页)(上接第181页)路径可从基础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理念转变三个方面入手。

  (1)基础教育改革方面。首先要适当调整我国各地区的高考录取分数和招生比例,能够让全国各个地区的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进入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求学,在起点上实现贫困生的高等教育公平。其次要关注贫困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与欠发达地区及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交流,减少贫困生由于基础教育不公平导致的高等教育不公平。

  (2)高等教育改革首先要在教育资源集聚的情况下加强交流合作,让教育投入少的地区能够通过交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实现贫困生的高等教育过程公平。其次要适当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高等教育,降低学生高等教育成本,通过减轻贫困生的经济负担实现公平。最后要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办学,重视大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就业技能的培养,通过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实现贫困生的过程公平。

  (3)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理念转变要将资助与育人并重,既要多渠道解决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又要全方面帮助贫困生转变观念。通过提供专项实习岗位锻炼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交意识、抗压和受挫能力,通过就业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增强自信走向社会工作,并通过强化他们的终身学习意识来实现贫困生的高等教育公平。

后大众化时代我国高校贫困生高等教育公平实现路径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众 贫困生 高等教育 路径 贫困 公平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