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研究论文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06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1-0216-02

  新媒体(New Media)是借助于互联网技术而出现的新型媒体形态。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使得新媒体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际分析新媒体对其影响,探索充分运用新媒体环境,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有效性,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途径的必要性

  1.适应教育对象发展要求的需要

  高校思政课的教育对象是当代大学生,他们成长于信息技术大变革、更新速度飞快的信息年代。自媒体的出现导致学生能够便捷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这种成长环境下,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很大改变。思政课教学内容有明显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特点。教育对象自我消化知识的方式使得他们不再乐于接受灌输式的教学。这就给思政课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带来冲击。加之许多学生个性突出,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和怀疑精神,在海量的新媒体信息中通过进行识别和筛选,发现新事物、新观点,挑战传统教学权威。这就要求必须拓展网络发展阵地,对思政课进行大胆改革。

  2.适应新媒体环境时代变化的需要

  新媒体的外延包括网络媒体、未来的互动式数字电视、手机媒体三大组成部分[1]。“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超九成”[2]。随着手机、电脑等媒介的技术更新与发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几乎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媒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使命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教育。但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带来价值的多元化,这也慢慢消解了课堂教学的作用。因此,只有适当的调整教学途径,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挑战,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3.适应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

  思政课教学中,不仅教育主体、客体在变化,而且教学内容、手段也在变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落实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中共贵阳市委九届五次全会也突出强调以创新为抓手,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突出教师为主,出现学生参与意识不强,课堂参与度低的问题。教学手段单一化,缺乏灵活性,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学习效果难以达到。?F如今,新媒体的发展已然和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势必要求思政课要结合新媒体背景进行全方位的改变。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传统,没有进步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相对于专业课来说具有特殊性。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必开公共课,无论任何专业、任何学校,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必须开设。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体现出非常鲜明的目标性和价值指向性。因此,在教学理念上,大部分教师秉着“主导”的角色。对于教学内容,“满堂灌”是主流;对于教学过程,教师严格把控;对于教学方法,教师自主运用。这都是出于传统“教师为主”的教学理念。

  新媒体的发展让人类能够便捷的获取丰富信息。对于教师学习任务的布置,学生往往能够对预定教学内容进行超前学习或延伸学习。但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只能被动接收教师认为是重要和感兴趣的知识内容。教师应该承担起知识传播和学生学习间的引导,而非直接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因此,传统教学理念下,师生的沟通是单向沟通,只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没有学生对知识的回应和反馈。这种教学模式带来两个后果是教师没有教学成就感和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基于“教师主导”的单向沟通关系建构,造成传统教学理念没有任何进步性。

  2.教学内容单一,没有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按照05方案要求逐步完善。目前2015年新版本教材,体系完善、逻辑严密。但其表达内容往往过于理论化,尤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很难体现出具体化和针对性。思政课教材内容突出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和理论性,但忽视了针对教学对象的生动性和具体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体系知识点的繁复和杂多,往往让学生不知所措。

  对于教师来说,面对复杂的知识体系,部分老师很难突破教材的逻辑框架,进行生动的知识传递,导致部分教师照本宣科,教授内容空洞乏味。也有一部分教师与此相反,语言生动,诙谐幽默,但却忽视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讲授。生动案例的罗列虽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但对整个知识体系和逻辑框架缺少介绍。因此,如何在现有教材资源下,提高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针对性才是应有之义。

  3.教学手段陈旧,没有突破性

  一方面,在教学用具的采用上,多媒体往往是教师信息化手段运用的最主要体现。这不仅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功。但对于多媒体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借助于多媒体,教师省去了大量备课时间,通过图片和视频的罗列呈现教学的内容,忽视了教学重难点的衔接和分析。在教学课件的准备上,没有突破,不求创新,造成大量的陈旧知识出现在课堂上。

  另一方面,在教学方法上,因为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意识形态性,使学生不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思政课教师普遍会采用案例分析法、体验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诸种教学方法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但却很难保证学生精细的学习效果。陈旧的教学手段带来的是学生盲目的完成课后作业,快餐式的学习方式并没有达到最终的教学效果。从根本上说,是没有突破传统课堂的束缚,学生主宰课堂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   三、新媒体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途径

  1.构建双主体模式,转变教学理念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课在实施环节存在的问题归因于传统教学理念“教师为主”。只有构建起以教师和学生二者共同为主体的双向主体模式,转变教学理念,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得到保障。

  无论是教学的准备阶段还是实施阶段,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体现出主体性。依据新媒体的共享性和交融性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媒体的作用,借助各种社交网站和自建网络平台,实现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实现知识两个主体间的传递。课前,学生充分参与到对本节课程内容的讨论和学习,形成未知问题,带着问题学习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和困惑时时进行答疑和交流。单项主体模式在网络媒介的运用下可以快速向双向主题模式转变。

  同时,教师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不仅能够让老师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每一位同学的问题和特点,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教师的个人魅力。打破原有“教师为主”的观念,借助网上互动,实现网下的互动联通,这不仅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更增强了思政课的魅力。

  2.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紧随社会发发展的动态,全面客观分析社会热点,并将其融会贯通于理论教学环节。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升教学效果。

  一方面,教师要充分把握当下思政学科的理论前沿和社会发展动态,“因为往往只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验证了的实践经验才能进行教学的二次传播与验证,不仅负责解释各种现象,也负责对于大学生的基本思维、思想价值取向的引导,也才能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起到解惑释疑的作用。”[3]教师也要把握大学生的社会关注点和思想动态与倾向。通过对学生日常关注网站和新闻事件的了解,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倾向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

  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逻辑性要充分和学生个人情况、专业情况相结合,体现针对性。因此,要充分借助网络平台,结合所授学校、所授专业、所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利用网络阵地的海量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突出针对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拓展网络阵地,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面临着新媒体技术的冲击,须不断进行调整,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拓展网络阵地,不断挖掘网络资源,教学方法才会层出不穷。

  传统站立式教学方式以及对多媒体的简单操作在网络环境的快速发展下已不能适应学生多样性的需求。所以亟须调整教学方法。首先,师生要借助网络媒体实现教学的互动。运用强大的网络平台,进行师生平等的互动式教学,通过对相关课题和研究内容的布置,实现线上线下的答疑解惑。其次,人人参与的合作式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革新。对于?n前预习和课后习题等合作式问题,实现学习成员间以获取知识的资源共享。例如,翻转课堂、微课等形式。最后,学以致用的实践式教学方法,借助新媒体的选择性特点,充分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相连通,达到学以致用。尤其对于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网络资源库的建立能够高效追踪和统计学生的实践情况。

  此外,网络阵地的拓展,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素养以及掌握和运用网络的能力。在切实转变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发布信息的丰富性也要注意信息的实效性。规范自身的网络道德,将网络平台的运用和课堂教学的发挥充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逐步实现二者的融合。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途径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理论课 思想政治 途径 理论 思想 高校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