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公共管理论文 >> 图书馆管理论文 >> 也论中小型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论文

也论中小型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3-29

也论中小型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

  Abstract::Library Outsourcing is a new management method adopted by the library circle in recent years. In particular, the cataloging outsourcing which is adopted by most libraries is a fine choice as it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cause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reduce operating costs, save human resources and make up for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hus strengthen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libraries, especially for small and medium sized libraries.

  Keywords: libraries of government agencies, cataloging, outsourcing analysis

  中?D分类号:G2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7-0009-02

  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图书馆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实现了采编业务的外包,而我国图书馆采编业务外包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但那个时侯还不太普遍,直到200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理事会议中,此项业务才被正式提出,最先试水的是高校图书馆。随着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观念的变革,现在,中小型图书馆特别是机关图书馆也开始采用或者准备采用图书馆采编外包业务[1]。我馆作为中小型机关图书馆在实现全面自动化的前提下,也在探索实行采编业务特别是编目业务外包的可行性,以加快图书采编的加工环节,使读者尽快看到新书,就此本人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

  一、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意义

  正如许多研究者所说那样,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目的就是提高工作效率。传统图书馆的图书馆员在以计算机网络系统编目为主要方式的今天,不论从精力(年龄偏大,计算机使用费劲、查重、核对每一个字段),还是各种加工环节的体力劳动(图书的搬搬运运、做好后往流通部门运送等)都阻碍图书的及时加工与读者见面。

  编目外包业务的实现可以使图书馆资源配置在更大范围内优化,把一定的业务外包给资源和服务水平都比较高的外包商,是因为他们拥有比图书馆人员更经济、更有效完成某项业务的技术和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利于图书馆把资源集中到核心业务上来。新时期的图书馆不再以采编业务为主了,参考咨询、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已成为图书馆创新的新亮点[2]。

  二、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可行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业务模式,图书馆编目业务的外包具有它自身的优势,那就是对图书馆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它既能弥补中小型图书馆编目人员的不足、技术水平较弱的缺陷,也能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行成本,促进编目工作的效率提高。也同时提高文献进入流通的实效。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是解决图书馆编目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好办法。中小型图书馆不像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那样“师资”力量很强,他们从事图书采编的人员差不多都是本专业毕业的,上手很快,不论选书环节还是编目水平,自如运用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等等都不需要先培训,可以直接进入状态。对“实力”较弱的中小型馆来说,如果采用了编目业务外包,只需选好合适的书商或承包商即可。既不用费心费力地培训非专业人员干专业人员的活,又能使其他学科较强的人员去加强深层次的读者咨询服务创新这一块,正所谓能人尽其才。

  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运行成本。中小型图书馆存在人员老龄化问题,这部分人员专业知识没问题,但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现代化的发展,编目需要长时间从事电脑操作容易眼睛疲劳。比如说,图书从采购转到编目后,要经过验收的一系列事项,查重是首要的任务:我馆用的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是通过扫描枪扫图书的ISBN号进入数据的,这样重书率相当高,不仅不是同一出版社的书查不出来,就是同一出版社的书因为出版时间不同,ISBN的后几位数变化后,也扫不出来是重书,必须进入书目数据后再通过题名项进行查重,给编目人员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查重后再对书目数据逐条进行查看,有问题的进行修改,还有后期的盖章、贴条码、贴书标及覆膜及图书的搬搬运运等体力劳动,时间长了确实苦不堪言。以往大家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似乎出现了认识误区,他们认为图书馆员的日常工作就是简单地对图书进行采购、分类、编目、借阅,对旧书的修修补补、剔架等,没有什么劳动强度和更高知识储备,其实不然,这是对图书馆工作的误解,非专业人员不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是很难胜任编目岗位工作的。如果外包给书商,他们从事这项工作的员工以年轻人为主,再经过专业培训,胜任这项工作的能力没问题,而且从采用编目外包的图书馆成本分析来看,费用并不太高:从单价来说,因为数据是联合编目套录或书商卖书时自带的,所以成本普遍较低, 因此编目业务外包最大限度降低运行成本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3],我认为比专门招一个编目员的年薪支出要划算多了。   三、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的不利因素

  因为出于对成本的考虑,外包商的企业就和装修队一样,编目人员流动性,比较频繁,随着每一次的人员变动,书目数据的出错率就会加大,那么图书的加工质量就很难得到有效的保证。编目加工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比较普遍的是[1]:分类特别是主题标引不是很准确,贴书标有张冠李戴的现象,与本馆传统著录不符时,图书放不到一起等等。

  由于机关图书馆专业性较强,需要根据国际、国内的大事、要事及本单位本年度的工作中心而制定当年的采购方针,故我不建议图书采访这一块外包,毕竟图书采购的质量关系到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不能马虎、随便的不是。

  四、编目外包之我见

  现在图书馆的编目加工业务外包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指书商为已订购的图书配置免费的编目数据,再选派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到图书馆进行现场编目加工,也就是新书的查重、分类、编目、以及后期的加工(盖章、贴磁条、贴条码、贴书标及覆膜)等全面外包的模式,这些工作的完成需要图书馆提供相应的办公室、计算机、条码、磁条、书标及覆膜等等,或者根据图书馆制定的图书加工细则在书商自己的场所加工后再免费送货上架。这样编目人员工作的重心就可以转移到馆藏发展如何规划、技术加工质量如何管理以及提高创新服务等方面。还有一种方式是部分外包,也就是相对编目来说不太重要的部分:包括前期的贴磁条和条形码、打财产号、盖馆藏章,后期的贴书标及覆膜等;而重要部分,比如分类、标引、计算机编目等则由图书馆自己的编目人员承担,以确保中央库机读目录数据的质量[4]。由于我馆还没有上自助借还书系统,不用贴磁条,所以只停留在书商派人做后期的工作,即盖章、贴标及覆膜。虽然偶尔也出现书标张冠李戴的现象,但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编目非核心业务外包模式虽然能保证图书馆书目数据的质量,但是在中小型图书馆在专业技术人员逐年减少、年龄老龄化严重的情况下,实现编目全面外包的模式是大势所趋。

  五、实现全面外包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选一个资质、信誉、业务能力都不错的外包商,要按行规有一个严谨的外包合同,明确外包商的服务范围和责任,要切实保证图书馆的利益。以前部分外包只是贴贴标、盖个章的简单程序,即便出了问题还好解决,如果实行全面外包,一旦错误的数据多了,势必牵扯图书馆编目人员的精力,要投入更大的人力还不如不外包呢。

  其次,除了上述所说的资质、业务水平等的考虑外,价格合适也是必备条件,毕竟通过外包降低运营成本也是我们选择编目外包的原因之一。一旦正式启用外包的模式,就要根据本馆的编目规则给承包商提出要求。比如现在中文编目基本上用的都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我馆也不例外。这样对于承包商来说,统一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是可以大大减少出错率的。但是,分类法到现在已经是第五版了,有些分类改动不大的类还好办,有些改动大的就得事先给承包商说明,以免承包商按惯例做完后再改就麻烦大了。还有就是各个馆的馆藏特点不一样,给出的主题词也不是完全按《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主题词给的。比如,当年发展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时,我馆就相应的增加了“西部大开发”,使读者一目了然。还有邓小平的分类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采用四版前都放到K827.7类,出版四版后改为A76类,如果不熟悉本馆的馆藏情况就会与本馆的不一致,分到两个地方,给流通的同志找书带来麻烦。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去制约,以防范风险。

  再次,外包人员的业务培训也很重要。当图书馆和数据承包商签署正式协议后,就应派专人对外包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首先,让他们对本馆的有关规章制度有一个了解,凡事按章办事。其次, 进行专业培训,虽然外包人员应该受过基本的专业技术培训,但是就像上边所述,各馆情况不同,多多少少都有本馆的特色,比如,我馆的索书号至今沿用作者号,传记类的作者号是按被传者给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是按D2-1给的,以保证我馆图书排架的连贯性;采用编目外包后,如果不像兄弟馆那样采用流水号,就会给外包的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麻烦,就要在初期的培训时事先交代清楚比较好,以避免今后出现麻烦起纠纷。再次,承包商派来的工作人员素质不一,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他们提高本身的素质,以适应图书馆的工作。[5]

  第四,如果采用编目全面外包的模式,图书馆将图书编目交给书商,编目人员的工作性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著录、分类、给主题标引等传统的编目工作转变为书目数据的审校和与书商的交流沟通,馆藏数据的维护等等。这就要求现有的编目从业人员要从提高自身的素质入手,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严格把控书目数据的质量关,将出现的问题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图书馆的管理层也要为编目人员继续教育提供机会,以提高编目人员特别是数据总审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7](我馆现有岗位是具有副研究馆员职称的副馆长兼任)。最重要的一点是外包编目数据要经过严格的把关,经过认真的审校后才能转入中央库与读者见面。

  编目业务外包后,编目人员的工作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实际上是起到了现在编目总审校的作用,要从marc数据的修修改改转变为审校。这项工作看似容易,其实不然,以前只是简单的改改?c本馆不一样的地方,分类对不对,主题词合不合适都由总审校把关。

  实现编目外包后,原有工作人员就要把精力放到数据的质量监督上,如上面所说的查重问题,就不是简单的扫一下ISBN那么容易了,最准确的还是通过题名查重,这样既查了重,又审校了题名是否正确,一举两得。如果是重书,就要按实际情况取舍,典藏不够时补充上,多余就要退货,同时要和本馆的采访人员反馈一下,提醒他们发图书订单时注意中央库的图书信息,减少重书率,以免给编目外包人员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还有数据的主题词、责任者和丛书项也是审校的重点,如果采用兄弟馆的方式,外包商在自己的地方加工,我们通过网络远程审校数据,就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达到图书馆图书典藏的要求。   除了对本馆的编目人员提出要求,对书商的编目人员也要提出要求,如书目数据的整体差错率不超过5%,题名、责任者、索书号不能有差错率等都要规定出来,不然的话,外包人员为了计件报酬频繁出错,就很难保证图书书目数据的质量,这也是外包编目员为本馆做编目数据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图书馆应制定符合本馆馆情的分编细则,包括分类及著录原则等,做成纸质材料分发给他们,并且由专人对他们进行培训,以保证书目数据的质量[6]。

  最后,验收也是保证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从?D书的数量(是不是本馆圈选采购的书)、到条码、磁条、馆藏章再细化到ISBN、题名、作者、价格、丛书项,最后还要核对一下书标和书目数据符合不符合,以我馆之前部分外包的经验看,书标张冠李戴的事较普遍,需要格外注意。总之,验收是最后一道关卡,不能嫌麻烦,必须仔仔细细的核准无误后才能把数目数据转入中央库,上架流通[7]。

  六、结束语

  通过市场调研和查阅一些同行写的关于本馆采编业务外包的实例,我个人认为中小型图书馆的编目业务外包还是可行的。因为随着图书馆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业务外包”这一新型模式在图书馆编目业务的广泛应用,中小型图书馆应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积极探索编目业务外包管理模式,有效整合馆内优秀资源,以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也论中小型图书馆编目业务外包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业务外包 编目 中小型 图书馆 中小 业务
最新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研讨
试论如何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动态化管理建设
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探讨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影响因素探讨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构想
新媒体时代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试论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
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与读者借阅服务探讨
论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乡镇图书馆的建设
热门图书馆管理论文
浅谈数字图书馆建设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演变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务
信息资源:特点·价值·机制
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