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民办高校金融专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初探论文

民办高校金融专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5-09

民办高校金融专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一、产学合作教育教学模式及其现状

  产学合作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将课堂教学与工作时间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工作中获得实用性的技能,使学生更加自信,能够准确找到就业方向。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工作技能,还能够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地反馈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的更新速度加快,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作为吉林省民办高校中率先响应“高校应用型转型”的高校,我校在进行教改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与当地企业、单位的合作,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校先后与省内多家企业,如九台农商行、吉林银行、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健康、森工集团和长春市净月开发区税务局等多家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产学合作关系。学校已形成一套规范化的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并且,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会积极参与,从企业的发展和需求角度提出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课程的设置,为建设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提出宝贵的建议。

  二、民办高校金融专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深度不够

  针对某个学科或产业的教学应该是全方位的学习系统,依托若干企业的短期参观、实践,只能够停留于行业某一环节的了解。同时,很多实践缺乏监督管理,由企业主导,学生难以动手接触第一线的实际学习。例如,在和银行进行产学合作过程中,由于银行工作的特殊性,学生根本不能到现金区实际操作。①

  另外,部分单位收到实际工作环境的限制,每次能够在第一线的学习人数有限。例如,我校金融专业在和税务局合作过程中,每次只能接受8-10人实习。

  (二)才培养的持续性不足

  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在生产状况不佳的情况下,校企协作,产学合作难以开展,这就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延续性;另一方面,众多合作的人才培养很多项目没有落到实处,在实际的产学合作过程中,合作计划往往收到企业、单位的实际工作进程的影响,某些企业的项目和工作计划有调整时,相关的合作计划没有及时调整,这就导致了很多实习实训的计划不能落到实处。

  (三)课程体系和内容陈旧,课程建设严重滞后

  现阶段很多民办高校的金融专业设置、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都是借鉴公立院校的模式进行设置,很多都严重地脱离了市场、企业的需求,并且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将理论知识和系统性和完整性作为教学重点,学生在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例如,我校金融学院保险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在改革之前都是借鉴了公立学校的金融专业的模式。很多课程都已经不能适应保险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保险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在我校2013年培养方案中竟然没有设置一门专门的实践实训课;作为一个以营销为主要运营的手段的行业,《保险营销学》竟只是一门专业理论限选课。

  (四)专业教师素养欠缺,难以提供适合的指导

  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角度来说,能够完全胜任实践教学的教师很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有一大批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本科生或是研究生进入到师资队伍中,这就使高校师资队伍的短板日益显著。这些青年教师不仅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更多高校也仍然重科研轻教学,对实践教学更是缺乏重视。例如,保险学专业、投资学专业都没有教师真正具备保险营销经验和投资经验。

  三、创新民办高校金融专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一)企业人才定制模式

  随着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企业也越来越看重应聘者实际工作能力,越来越关注学生能力是否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这就为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提供了契机。中国人寿长春市公司与笔者所在保险学专业成立了“人才订单班”,企业将自身发展中需要的员工能力培养和学校人培养模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校所教授的课程就是企业所需要员工具备的技能,学生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就是用人单位所渴求的,这样才能缓解或解决人才的供需矛盾。

  (二)以市场导向来架构课程与教学内容

  民办应用型本科需以市场为导向,开设具有满足市场需求的课程与内容。 一是要充分考虑金融专业对理论知识的需要,开设常用的金融理论课程,让学生能够学习够用的理论知识。 二是要开设与市场完全对接的专业课程,使学生接受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如笔者所在的保险学系,应增加更多保险营销课程和营销实践实训课。 三是要结合考证的课程,把所学的知识直接运用到社会资格认证与职业考证中。

  (三)人才培养的“双师”制度

  高校教师实践素养不足是我国高校教师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但是这一短板是可以解决的。高校可通过聘用金融领域的专业人才共同承担某一专业的教学任务,将其所特有的金融实务方面知识和经验教授给学生,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实务操作知识,还让教学活动更为的生动有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笔者学院的保险学专业,聘用保险公司总经理、优秀讲师担任讲师,讲授和市场以及业务实务中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与专业理论讲解互补,采用边讲学边到企业实习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不错了教学反响。

  而且,可以促进高校教师的“双师型”技能的培养。学校积极鼓励在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例如通过减少学时,发放实践工作量酬金,评选“双师型”教师等措施,让教师到企业学习实务操作经验,为指导学生理论教学提供实践支撑。

  注释:

  ①李良.融合专业教育的创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6(7) .

民办高校金融专业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民办高校 人才培养 高校 模式 合作 金融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