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论文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5-12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3-0-01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分析

  高等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培育了民族信仰、提升了国家竞争力,与国家的民族大业息息相关。我国高等教育,自上世纪末进行了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为经济建设培养大量急需人才,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等,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

  据国家人社部公布的历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数据表明:2000年以来,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迅速,2005年达到338万,2010年达到631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高校毕业生的供给数量持续地超过了社会需求量。尤其是2008年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就业率仅68%。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岗位增速放慢,不少企业出现减少招聘人数甚至裁员现象。这都表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式依然相当严峻,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大规模增长,大学生就业率持续走低,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话题。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产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观念、体制、管理、模式四种因素,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所在。

  高等教育培养观念与社会脱节。我国延续千年的科举取士?魍澈汀爸匮?轻技” 思想的影响深远,技术等级再高的工人依然还是地位低下的劳动者。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些传统观念在今天的中国依然还在奴役着人们的思想。学历高等于能力强,接受高等教育就等于成才这些观念依然根深蒂固。高校在顺应政府办学观念和迎合社会培养人才观念要求的前提下,在招生人数、专业设置和培养质量上,过快、过急、过浮。逐渐形成了人才培养的结构性不平衡,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相比不相适应。另外高校“重招生轻就业“的办学观念,导致高校没有有效地介入社会就业机制,忽视大学生就业前的准备,放松大学生就业前的指导,就业服务不完善,造成大学生在就业面前无所适从 ,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就业与职业发展的理解和把握,不利于学生与用人单位和与社会的对接。

  高等教育体制与社会实际不符。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主要是政府办学政府管理,社会办学政府监管的办学形式。政府和各级各类高校之间的复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就会产生不利于对高校进行有效管理和高校不能自主最大化的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因素。政府受社会复杂因素的影响,往往不能很好地根据社会对所需各类人才结构的需求来规划高校规模和人才培养结构,在办学、招生、培养、就业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尽合理现象。应急式的专业设置出现了,学生人数增加了,但有的高校师资建设较薄弱,管理手段不够过硬,培养出的人才和社会所需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此外,对高等教育的行政化管理,容易出现许多的主观性、片面性、随意性。这些都可能造成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许多决策性偏差,如政府在高校发展过程中没能根据社会实际,科学地制定规划、有效地进行管理,使专业的设置、学生数量、教学资源的配置、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所需人才的结构诸多因素不符,就必然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高等教育管理与人才培养质量相悖。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管理色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有许多相悖之处,但高校在不自觉中延伸到对内的管理上。主要表现:在学术管理方面,高校以评职来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核定教师工资待遇,这是目前高校学术管理的主要模式。但由于高校内部在管理方法上的操控,或严或宽、或紧或松,使本为提高学术水平的评职本末倒置,出现了学术发展的许多不良甚至造假现象。这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学术的失真,也无法培养出适合于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这样,大学生就业难就不可避免。在高校专业设置的管理上,受功利化的驱使,专业的设置也过于轻率,往往没有通过对社会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科学论证,就开设专业。有些当时就业有利的专业,后来却因为很多大学一起开设、学生人数过多,反而出现找工作难问题。据学者胡解旺所著《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7年有十个本科专业未就业人数近11万人,为本科总失业量的36%,这其中包括汉语文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专业、会计等,同时也是200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与社会分离。我国高等教育以高考为指挥棒,以分数为录取标准,忽视了对于学生思维、品质、能力等综合性的考察,形成了高校“重分数轻素质“的选拨人才模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上,同样存在这一问题。具体来说: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的过程中,由中学时期肤浅的、大量的知识性学习逐渐转向系统的、深入的理论性学习。但是学生依然没有充分地把探究知识和知识的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依然没有获得较多深入实践的机会,高校也没能很好把握学生有限地深入实践、培养能力的过程;另一方面,重数量轻质量。高校由传统的“精英教育”转化为现在的“大众教育”,虽然一方面提高了国民的平均文化素质,有益于经济建设。但另一方面由于学生人数的急速增加,师资建设却往往不到位,必然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使社会所需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失衡。这也是大学生找工作难题日益凸显的主要原因。

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原因 高校 就业 我国 大学生 大学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