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网络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分析论文

网络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6-04

网络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0.079

  1网络话语的特点

  网络话语所具有的新形式与新内容是网络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影响的关键所在,这样一种新形式和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话语体系有着显著的区别,同样也是网络话语特点之所在。

  1.1网络话语的更新速度快

  在网络交流过程当中,新词汇的出现和流行程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的日渐普及和发达,每年出现的网络语言多之又多。网络流行语言中,几乎都是一些我们平常很难猜测出其在网络上表达的意义的文字,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在现如今的环境下建立一套可变换的话语体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网络话语的更新速度太快,进而影响到对网络话语的引导,不利于对网民或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进行思想交流和宣传教育。

  1.2网络话语与现实流行文化密切联系

  据第38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我国网民结构中,青少年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网络上的主要活动者是青少年群体,青少年对流行文化的追逐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因此,网络话语也与流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流行文化就像天边的云彩,时刻都在发生变化,网络话语也适应流行文化而发生变化。青少年的审美和接受习惯在流行文化当中得以体现,网络话语也是青少年行为意识的标识性反应。在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流行文化结合起来。例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不仅受到青少年的广泛的喜爱,而且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流行文化密切结合的典范。

  1.3网络话语具有散漫性和无序性

  在网络交流过程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不在场使得真正严肃和细节化的信息剥落,碎片化的、游戏性的话语充斥其间,这些元素使得“虚拟信息交往”构建的是个人化、风格化的“信息乌托邦”,而不是一个公众导向的“公共领域”。在网络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到网民在进行交流过程中大部分是不太重视逻辑性,而更在意的是其特殊性和异常性。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重视逻辑、重视立论的特点不同的是,网络话语体系更加在于的是对单个词条和观点的聚焦,这也是网络话语的散漫性和无序性的表现。

  2网络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网络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源自于网络话语在传播过程中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产生的。

  2.1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抵触和排斥的情绪

  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是青少年,网络以其自由、平等、交互、虚拟、全球等特点吸引着青少年,并日渐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青少年热情敏感的心理特质、强烈的自我表达意识以及善于接受和创造新事物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网络中会逐渐建构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文化,并在他们当中普及。网络话语便是网络文化的最集中表现形式之一。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体系大都采用的是传统的形式,与网络话语体系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了解到把网络作为生活方式或生存状态的青少年的思想动态。

  2.2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减弱

  青少年在网络中逐渐形成了以网络话语为表现形式之一的网络文化,并在日常交流过程中体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者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并没有及时地融入到这种文化当中,不能及时地掌握青少年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同时对网络话语也缺乏全面了解,进而影响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削弱了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对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第一是代际差异,当前社会处于快速发展变革阶段,代际差异的速度加快。青少年在接受新事物以及创新意识上要高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网络的使用程度和了解程度也远远高于他们。第二是习惯因素,一些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或教育者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和思维模式较为习惯,一时难以接受或熟练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者不仅要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政治素质、高超的授课技巧,还要有顺应时代发展的应变能力。

  3网络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出现的话语鸿沟是随着网络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从网络中找寻答案,也就是从网络话语中寻求灵感和解决的方法。

  3.1融入网络生活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之所以会产生话语鸿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对话不平等,也就是他

  们的话语体系没有在同一个层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教育者应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融入到网络生活当中,?W习网络话语,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语言与受教育者沟通。与受教育者共进是在网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前提条件。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努力融入到新型社会关系中去。首先,教育者必须具备基本的网络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是进入网络生活的前提。其次,还应转变观念,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多接触网络,使用网络,成为一个真正的网民。最后,教育者应该在接触网络过程中培养自己的网络文化生活的意识,真正的融入进网络生活中,体验网络中的交往、学习、娱乐方式等。   3.2掌握网络话语

  教育者不仅要融入到网络生活中,而且要掌握网络话语,这是因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话语鸿沟的一个直接原因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与网络话语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较低。因此,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育者不应该固于传统的话语方式,而应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掌握网络话语,取得网络阵地的主动权。一方面,教育者应该融入到受教育者的网络话语语境中,这样才能更加敏锐地捕捉到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动态,把握他们的情感和行为的变化。

  3.3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格丽特?米德从文化传递模式的角度出发将人类文化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同喻文化和后喻文化。网络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后喻文化”,因为青少年走在网络使用的前列,而中老年人学习网络知识一定程度上是向青少年学习的。教育者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习惯用权威的身份教育受教育者,这是典型的前喻文化,两者之间缺乏平等的交流。而在网络文化中,教育者不再是权威的形象,反而时常要向受教育者学习,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出现的话语鸿沟从本质上理解,是由于教育观念转变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与冲突。

  3.4加强理论研究

  当前国内学界对于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可以预见这方面的研究会不断深入和扩展。网络对于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更是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阶段,因此,需要我们立足实践,针对实践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理论研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理论研究,争取前瞻性,把握主动性,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顺应时代发展的人,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而阻碍或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人,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处在社会变化节奏加快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顺应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影响,努力改变自身,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增强。

网络话语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启示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者 思想政治 启示 话语 思想 政治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