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探析论文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7-25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10-014-03

  2015年5月,腾讯发布了关于微信的业绩报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网进行了转载: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经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月活跃用户达到5.49亿。25%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30次,55.2%的微信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微信用户平均年龄只有26岁,企业职员、自由职业者、学生、事业单位员工这四类群体占据了80%的用户。

  由此可以看出,微信正如腾讯标榜的“是一个生活方式”一样,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高校大学生更是习惯了在微信上发布情感心得、维护人际关系、获取信息资讯,甚至转账支付、购物出行等等。事实上,绝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抢占“微信”这块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阵地,把握微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运用微信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基于育人功能的微信特点概述

  微信具有信息发布、评论点赞、私人对话、转发分享等多种沟通功能,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生动立体的使用方式,涵盖朋友圈、聊天群、公众号等多个模块,具有突破时空限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简便价廉的特点,注重一对一或一对多或多对多进行交流,相比于课堂等传统育人模式更加注重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的平等和互动,相比于微博来说微信圈基于熟人圈建立的模式也更加安全稳定。

  二、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微信自身带有的诸多功能,可以被思政工作队伍加以研究运用,成为传统思政教育工作方式的有益补充。

  1、运用微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方面,为了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必须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深入学生的新阵地;另一方面,信息多元化与微信开放性的特点使得微信上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消极、庸俗、负面的信息,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工作者必须抢占“微信”这块新阵地,及时做好舆论导向工作,积极把握运用微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健康的成长成才。

  2、运用微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能够承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等基本信息,并且能被教育主体操作;二是能够将教育主体和客体联系起来,使得双方借助该形式进行双向互动。微信显然符合这两个要求:一方面,思政工作者可以简单灵活地操作微信,运用文字、图片、表情、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育人工作;另一方面,思政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可以运用微信的“对话、分享、点赞、评论”以及聊天群等多种功能进行即时、有效、平等地对话与沟通。如此多样化、全功能的沟通形式符合年轻大学生的特点,能给与他们较舒适的体验感,有助于提高教育和传播的有效。

  3、运用微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越性

  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种模式。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较多采用命令式、填鸭式的“灌输”,较少注重双方的平等互动,较生硬和单一,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起不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同时这种方式也比较容易受到时空的限制,影响了教育的时效性和覆盖面,无法充分发挥“正能量”。相比显性教育模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因其具有暗示性、隐蔽性等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越来越受到施教主体的重视。微信正是思政工作者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平台。

  一方面,微信简便价廉的特点,可以让思政工作者突破时空的限制,开展育人工作。微信是一个集信息即时发布和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网络平台。思政工作者可在灵活的时间空间,通过手机终端,输入文字、图片、语音或视频,一对一或一对多或多对一或多对多地向学生传达和从学生那里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种注重平等互动的信息沟通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变革,信息的发布、接受在时空方面都得到了解放,可以更灵活更简便更隐蔽。

  另一方面,微信强大的功能,有助于营造润物无声的育人氛围。思政工作者可以结合微信上传播的重大新闻事件,将教育内容和目的隐藏在一段段精彩的叙述文字、具有震撼力的图片、意味深长的语音和声情并茂的视频中,有意识地进行无形地渗透与感化,使学生在阅读微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共鸣,欣然主动地接受思想教育,从而得到思想道德的修养、政治素质的提升、心理建设的加强。

  在这一点上,我校思政工作队伍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从学校、班级等不同层面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班级聊天群,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微信隐性育人模式的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014年4月1日,我校学工部联合团委等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几大部门,正式开通运营了“杏林之声”公众平台。从最初只有几到几十的阅读量、不定期发布信息,到现在拥有1万多关注订阅者、每个工作日定期发布信息,“杏林之声”在全校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2015年6月30日推送的“杏林头条”之《立德立功立言――徐安龙校长在2015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一期,更是达到了近8000的阅读量,涵盖了超过80%的关注者。在这块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上,我们发现思政工作队伍正是运用了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以“服务育人”为宗旨,将育人的目的与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重视抓住大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在公众号上进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无形渗透和隐性教育。此外,我校多数班级都建立了微信聊天群,依靠微信群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24小时在线、经济有效等多种优势,致力于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舆论氛围和温馨集体,增强班级凝聚力,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   三、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思政工作者方面

  1、思想上不够重视,未改变传统的观念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以两课教师、辅导员和党务工作者为主体、以单向灌输为重点的固定化课堂教育环境模式,高校思政工作者早已习惯并善于运用该传统模式。当微信已在学生群体中大量兴起的时候,许多思政工作者还没有意识到将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部分思政工作者甚至根本就不了解微信。因循守旧、按部就班的惰性思维和纷繁琐碎的日常事务工作,使得高校思政工作者少有时间、精力和动力去主动学习、尝试运用微信这个全新的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技巧上不够强硬,未能充分运用微信的基础功能开展隐性育人工作

  运用微信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凸显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微信功能不熟悉,另一个是教育内容发布不过关。部分思政工作者,尤其是年级较长的同志对微信本身的强大功能还未完全熟悉,没有掌握微信使用技巧来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最终因信息传播和交流途径不通畅,产生了与学生互动少、沟通僵的局面。另外,部分思政工作者在微信上发表教育内容的过程中,没能贴近学生的语言生活习惯,文字枯燥无味,内容生硬无趣,出现信息“官腔化”和“空洞化”的趋势,导致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微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受挫。

  (二)大学生方面

  1、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被不良的思想观念所误导

  一方面微信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几乎谁都可以发表微信。因此微信内容的产生无法经过严格的把关和精心的鉴别,会出现不客观、不真实的信息存在。尤其是一旦经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或破坏分子利用,容易成为谣言、虚假信息、反动言论的发源地和集散地,严重扰乱学生的思想价值观,扰乱社会的正常秩序。

  另一方面微信时代,“只有你知道,学生不知道”的教育者传统优势地位已经完全被颠覆了,思政工作者不再是学生心中唯一的权威。学生可以便捷快速的在微信平台上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其中也包括不良信息。年轻人缺乏社会经验和鉴别能力,容易在海量的信息中迷失,被不良的思想观念所误导。

  2、大学生普遍好奇新鲜的心理特点,容易成为违法分子的目标

  微信除了包含朋友圈、聊天群、公众平台等基本功能,还包含“附近的人、漂流瓶、摇一摇、购物、游戏、钱包”等多种颇受年轻人喜欢和欢迎的新功能。大学生可以使用以上功能,与陌生人进行网上对话、便捷的转账支付。但是微信不采用实名制,容易成为社会不法分子行使非法活动的新途径。利用微信实施诈骗、强奸等现象时有报道。此危机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网络大环境方面

  1、网络立法的缺失

  在网络管理层面,世界上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通过法制建设来提高管理的力度和效率,而在网络法制建设和执行机制方面我国一直比较滞后。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移动互联网的内容监管尚为空白,导致网络管理多依靠一些行政规定和专项打击行动,对于非法传播行为管理缺乏制度化机制,存在力度和效度不够的问题。

  2、网络道德的淡漠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西方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念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利己主义等传入中国,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信仰和道德观念产生一定的冲击。缺乏道德规范约束的网民失范行为丛生,网络上出现网络道德相对主义盛行、网民道德判断淡化等现象,网络道德环境相对脆弱冷漠。

  由此可知,微信的网络大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净化,网络违法失范行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网络立法的缺失和网络道德的淡漠,不利于学生网民的身心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四、运用微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分析

  微信的迅猛发展,不仅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带来重大深远的影响,而且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相关部门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只有清醒地认识微信的新特点和功能,重视微信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才能掌握好微信这块新平台和新载体,与时俱进的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一)思政工作者方面

  1、思政工作者应转变思想认识,积极接受并运用新阵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如果依然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将很难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发展需要。思政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思想认识,客观理性、全面深入的认识、研究和运用微信这个新载体,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进行双向平等的互动沟通,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思政工作者应加强学习,提升微信使用水平

  一方面,思政工作者要通过学习,不断熟悉微信基础功能,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恰当地运用聊天群、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开展育人工作,大力提高微信建设水平,以便吸引学生群体的关注,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另一方面,思政工作者要贴近学生,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字语言,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主题内容,结合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撰写和评论微信内容,使得严肃深刻的思想观念和教育主题,通过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被大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

  3、思政工作者应改善方法,运用微信构建隐性育人模式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间接、内隐、柔和的特点,往往使学生在愉悦平等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哲理的启迪,转变原有的思想并提高到新的思想水平。思政工作者要善于抓住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学习生活中的焦点问题,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健康成长为目的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潜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中自然亲切地引导学生自觉反思自身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从中得到启发。   (二)高校、政府和相关部门方面

  1、高校方面

  一方面,高校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主动出击,加强微信思政教育的保障体系建设,运用规章制度和政策杠杆,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微信思政教育工作交流会,为思政工作者提高微信思政教育的技能提供引导和保障;另一方面,高校可以探索建立以学工部微信公众号为核心,宣传部、组织部微信公众号为协同,学院“两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党务工作者微信为抓手,各类学生群体和个体组成的微信群落为轨迹,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全员育人、资源共享和功能互补的微信集群。

  2、政府和相关部门方面

  一方面,建议尽快在合理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网情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提高网络管理的法制化水平。此外,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各种纷杂的信息容易被放肆的传播,探索实施网络实名制一定程度上能够杜绝网络侵害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建议加强网络伦理规范的宣传教育,让民众认识到微信中隐藏的网络安全问题,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构建良性网络秩序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内在意识,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以上两方面,缺一不可。

  五、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发现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微信在我国高校师生群体中迅速普及,成为大家维护人际关系、交流情感体会、获取信息资讯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和重要平台。微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微信的育人功能和双刃剑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用科学、发展的眼光认识、研究和运用微信这个新载体,不断转变思想认识、提高微信使用水平、改进隐性育人方式,完善网络法规、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将思政工作的新媒体与传统平台有效结合、相互补充,从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想政治 对大 对策 思想 政治 影响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