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中职生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论文

中职生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09-21

中职生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029-02

  人生价值问题是价值观的基本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对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正确的认识,它决定了个人人生目标与人生方向,告诫人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并在对社会奉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作为青少年的中职生,人格尚未完全成熟,却需要面对多样价值观并存的社会环境,中职生价值观教育正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中职生接受的是职业特点鲜明、专业色彩浓重的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更需要注重价值观教育。就目前来看,我国职业学校都已开设了中职生德育课程,每周德育课时至少两个小时,同时各地也开始逐渐探索德育校本教材,希望加强德育课堂的针对性。

  一、中职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路径单一。价值观是人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在社会实践中态度、立场以及观点的综合体现。因此价值观教育,也就成为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中职生价值观教育目前以德育课堂教学为主,教育方式一般为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讲解德育教材,并回答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价值观教育不仅需要课堂理论知识,而且需要贴近生活、学习实际。当前的中职生价值观教育,无法解答中职生在价值观层面上的困惑,比如如何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为他人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在校期间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同时,“填鸭式”的课堂教学不仅无法激起中职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容易让负责德育工作的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甚至是敷衍了事,难以帮助中职生形成健康人格。

  (二)未能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展开教育。在日常教学中不难发现,中职生常常会对自身职业生涯产生困惑,这种困惑的情绪会对其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对于中职生而言,他们选择就读中职学校,大多是因为成绩一般,想要从中职学校中学到职业技能,这样的目的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如果教师不能够帮助学生纠正这些功利性、实用主义色彩过于浓重的观念,那么中职生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产生困惑,遇到困难只会选择逃避甚至走上歧路。一旦价值观产生偏差,即便不会使中职生厌学倦怠,也很难帮助中学生正确看待职业生涯,这也是为何近年来中职学校校风、学风问题日渐严峻的原因。

  (三)德育教师力量单薄。当前,中职生价值观教育对德育课教师依赖严重,无论是德育课堂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讲解,还是课堂下为学生答疑解惑,都需要德育课教师来完成。然而,价值观教育是一项涉及中职生学习、生活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德育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课堂下的零星指导,很难帮助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中职生正处于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尚未发育成熟,社会经验匮乏,很难自发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体系,特别是在对复杂事物的选择上,很难具备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判断。当中职生面对价值观层面的困惑,非常需要有人能够在身边及时给予意见和帮助,单凭德育教师难以为中职生提供全面、及时的价值观教育。

  二、中职生价值观教育路径

  (一)将价值观教育全面融入课堂。在传统教育模式下,课堂是中职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面对面的知识灌输方式,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知识内容,在无形中建立起思想价值体系。然而在信息时代下,中职生获取信息的来源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扩展到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网络媒体信息纷繁多样,对中职生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信息的复杂性必定会对中职生既有的思想价值观产生冲突,久而久之这些非主流思想便在中职生脑海中根深蒂固,而传统单向教育模式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再运用这种方式来对学生实行教育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也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对此,要对中职生开展价值观教育,将价值观内容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以课堂知识为依托来突出价值观教育的作用,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得到教育。鉴于此,学校应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教学课件编写要求涵盖知识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在知识讲授过程中也要适当讲解关于价值观的内容,使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此外,也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专业课成绩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引导,使学生主动接受,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为全面促进教师重视价值观教育,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将德育成效纳入教师考核指标体系当中,以此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把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到实践中。例如,合浦师范学校努力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通过课堂教学,用先进典型人物激励人,用雷锋、焦裕禄等先进人物事迹激励中职生成长;在课堂上宣传学校树立的身边先进典型,用道德模范、雷锋志愿者等身边典型激励大家,用中职生身边的感人故事感动人,让中职生争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通过课堂教育引导,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中职生头脑,并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

  (二)将价值观教育与职业规划结合。为加强对中职生职业规划及危机应对辅导,笔者在合浦师范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 8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769 份),结果显示,80% 的中职学生对职业规划存在迷茫现象,60% 的学生认为职业规划和价值观没有关系。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要将价值观教育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发挥价值观教育的正能量作用,疏解中职生职业规划的迷茫现象,同时重视个人修为的提升,使中职生认识到未来职场能力和人品并重。当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毕业就业问题成为多数中职生的困扰,有些学生还没有走出校门就开始尝试就业,这种现象也是非常不好的。作为价值观教育的老师和辅导员,要主动担当,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辅导,在辅导中将价值观教育融入其中,结合自身经验和对职场、对社会的认知,对中职生进行科学辅导。对于在职业规划中有明显问题的中职生,要主动约谈,解除其心中的困扰。   如果缺乏价值观教育,中职生就很难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产生足够的期望,也很难在期望驱动下去努力,阻碍中职生充分发挥所学?业技能。因此,价值观教育对中职生未来如何正确看待职业生涯有着重要意义。中职学校应该在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帮助中职生正确认识到目前自己在未来社会中的建设者角色,并明确告知他们:中职生在人才市场中的起点确实很低,只有在这里认真学习、毕业后付出比他人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才能够获得更成功的职业生涯。价值观体现出人对客观事物与其他行为的价值取向,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一个人的意志和行动,一个人的价值观如何,就会在职业生涯中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够鞭策中职生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三)展开全员价值观教育。中职生的价值观教育需要全员共同参与。全员共同参与,包括全体工作者共同育人,也就是说上到学校领导,中到教职员工,下到学生本身,都需要承担价值观教育任务,中职学校的每个人都应该向中职生价值观教育负责;全员共同参与的内涵,还指所有教学活动、学生管理活动甚至是校内课余活动、校园硬件设施建设都应该开展价值观教育;全方位育人则是指学校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工作落实好育人责任,完成价值观教育。全员共同参与既是指价值观教育的主题,也是指学生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全部时间、全部事务。这一概念表明,价值观教育是一种复杂、表现形式多元的浸透式教育,需要每一个人、所有时候、任何事务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价值观教育作用。

  因此,中职学校应建立价值观教育领导小组、年级价值观教育评价组、院系价值观教育评价小组、学生会价值观教育小组、共青团共同德育小组,等等。价值观教育领导小组并非一种临时讨论组,而是在校长与书记领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每月定期召开一次会议,专门就上一阶段包括价值观教育在内的德育工作展开研究,并讨论下一阶段的价值观教育工作。而各个小组的工作成果也将建立起一个科学标准进行评价,直接计入教职员工的绩效考评当中,将求真务实贯彻到价值观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充分挖潜广大教职员工的价值观教育潜力,展现出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并重的新时代中职学校教育精神。在全员参与的号召下,中职生不再只是接受班主任或思想政治教师的德育,而是在校期间的每一分钟都接受着身边所有人的价值观教育,潜移默化之下,中职生不但会在知识储备、技能磨炼上达到社会竞争的要求,更会在精神层面上成为不畏挑战、不怕吃苦、具有坚韧意志力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

  总之,价值观教育是知识教育的灵魂,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够发挥知识教育的作用;价值观教育也是中职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只有梳理正确价值观,学生才能够形成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健康人格;价值观教育是中职生正确看待职业生涯的关键,对于原本职业起点就低于高职高专与本科院校毕业生的中职生而言,只有价值观教育才能让他们正确面对职业生涯的瓶颈,充分发挥自身职业技能;价值观教育只有全员共同参与,才能够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德育潜能,实现浸透式教育的目标;价值观教育也应该融入课堂教育当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中职生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职 价值观 路径 价值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