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审计论文 >> 国家治理和社会保障审计论文

国家治理和社会保障审计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0-21

国家治理和社会保障审计

  

  刚刚过去的2010年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历史上的重要年份,《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了,我们可以看出“十二五”以及今后更长时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框架和理念,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十二五”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攻坚时期,同时也是民生改革的关键时期。民生问题能否妥善解决,既是国家治理水平的体现,又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治理的政治方向,也关系到国家治理的公信力,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

  社会保障审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党的惠民政策能否得到全面落实,社会保险基金是否安全完整,是审计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当前,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的重塑发展,社会保障工作系统性的增强,社会保障组织管理方式的改变,都给社会保障审计的职业判断带来挑战,对社会保障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社会保障审计人员及时调整审计理念,回顾“十一五”期间的得与失,适时提高审计技能,以便更好发挥审计的作用。

  1近年来社会保障审计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国家治理的需求决定了国家审计的产生,国家治理的目标决定了国家审计的方向。国家审计是一个大系统,社会保障审计则是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中国国家审计机关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根本目标,致力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在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建设性作用。在审计中,始终把监督检查国家关于民生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作为重要内容,高度关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关注涉及“三农”、城市低收入群众以及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和资金的管理

  在“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审计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依法监督手段,不仅注重资金的安全完整,更注重社会保障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注重分析问题原因、找出对策、为国家民生治理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客观、可靠的信息,促进了国家民生治理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其不仅具有审计的共同作用,监督资金的安全性,确保中央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同时也能在审计的过程中发现现行的社会保障体制、机制上存在的问题,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反映问题和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国家治理创新,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发挥作用,维护社会稳定。

  2“十二五”国家民生环境变化对社会保障审计的挑战

  当国家民生治理的大环境发生了变化,社会保障审计工作也需要主动适应。“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挑战。

  1)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更加突出。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达到1.78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3.3%。预计到2015年,60周岁以上人口总量将达到2.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15%,老年人口抚养比例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影响都很大,很有可能导致社会保险基金“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的局面,基金收支缺口逐步扩大,制度运行潜伏着很大的危机。

  2)城镇化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在城乡、地区、行业间的流动性日益增强,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农民工总量2010年就达到1.53亿人。对于规模庞大的农民工群体,由于现行社会保险缴费标准较高,企业感到难以承受,而农民工本人的参保意愿也不强,导致农民工参加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的比例较低,大多数人没有参保。另一方面,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转到城镇就业,留在农村的多是老弱妇孺,农村“空巢化”状况严重,传统的土地保障和家庭养老难以为继。

  我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总体上还不适应需要,这就要求在调整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增强社会保障服务的便捷性、及时性,满足数以亿计社会保障对象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结合“十二五”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挑战,今后社会保障审计工作将要围绕以下几个重点:一是积极探索社会保险基金筹集和保值、增值渠道和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二是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审计力度。保障性住房不仅保障了中低收入人群的实际问题,更是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三是加大对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审计力度。四是加大对就业相关工作的审计力度,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

  3完善改进社会保障审计人员审计理念和方法

  新时期的审计人员要正视社会保障审计现状,努力培养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开放思维和创新思维,谋划审计工作发展的新思路。围绕主题和主线,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审计工作,不断提高科学判断能力、监督保障能力、建言献策能力和促进发展能力,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社会保障审计必须从重点关注资金安全性向更多地关注制度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转变,揭露和反映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对促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规范社会保障业务管理,完善国家民生治理体制建设更有意义。服务国家治理,首先要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探索和创新审计方法和途径,推动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变。

  社会保障制度客观上的变化要求社会保障审计人员主观上应当主动适应新时期形势发展的要求,拓展审计目标,丰富审计内容,特别是要适应绩效审计和计算机审计的要求,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以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审计的作用。改进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必须加快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开发与运用,与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保持同步发展。养老等社会保险业务、城乡低保和公积金等其他社会保障业务,都运用了大量的信息化存储,社会保障覆盖面越大,关联的单位、人员种类、档次、标准等越复杂,这些大数据量的检查监督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在山东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审计中,审计人员正是利用计算机的合并筛选功能,检查出银行职员挪用低保金违法犯罪的事实。二是必须更多地运用审计调查的方式实现社会保障审计目标。在财政大格局审计下,分析判断某类社会保障制度和资金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审计意见和建议,要求审计人员有更广的视角和更宽的视野,信息渠道要多,信息来源要广,以确保信息充分。在这方面审计调查比审计无论现场实施还是报告撰写都要灵活的多。

  目前的审计队伍中,多以会计、审计、经济管理等财经类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为主,但由于社会保障涉及的政策性强,相关法律法规繁杂,而且社会保障涉及的业务面广,而审计人员由于知识面有限,对相关政策、法规及社会保障业务基本比较陌生,而且在其他领域的审计任务较为繁重,往往难以顾及社会保障领域的新变化、新发展等情况。因此,审计部门不应局限于招录财经类人才,应将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充实到审计队伍中,加强人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各级审计机关的社会保障审计人员要增强忧患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补充自身的社会保障业务知识,提高社会保障政策和法规水平,熟悉社会保障业务流程。审计机关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对社会保障审计人员加以培训。主要是组织全体参审人员学习社会保障相关法规,熟悉地方有关特别政策,尤为可取的方式是请社会保障经办机构的业务骨干给大家讲解社会保障具体业务流程,各工作环节的重点事项等。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描绘了一幅人类理想社会的美好图景――政治民主、经济安全、社会和谐。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审计对制度的建设,进而推动完善国家治理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名审计人员更新观念,发奋努力。

  

国家治理和社会保障审计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保障 审计 保障 社会 国家
最新审计论文
浅谈国有企业的审计监督途径
疫情影响下对推进远程审计的探讨
浅谈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企业财务内部审计创
房地产去库存政策落实跟踪审计研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村财务审计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审计探讨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成因及防控措施研究
大数据技术下金融审计管理探讨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研究
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业
热门审计论文
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国家审计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建立健全企业内控制度首先应强化内部审计工
公司治理下的内部控制与审计
论我国审计体制的改革与重构
论上市公司的粉饰行为及其审计风险
审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