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 关于中职会计实训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考论文

关于中职会计实训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04

关于中职会计实训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关于人才的定义也逐渐发生改变。现在形成的尴尬局面就是毕业生抱怨企业招聘条件太苛刻,而企业则抱怨人才难求。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是重理论轻实践的,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而企业更青睐于有工作经验,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和听的模式,使每一个学习者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由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被更多的学校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一、传统会计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专业也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重点专业,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会计从业人员,但是从会计教育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课程内容设置缺乏实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实训的课程内容也大多是根据课本理论知识来安排的。学校只按传统方法上课,没有结合企业及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也没有根据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变更进行相应调整。而且教材上所选取的实训资料也往往是截取某个企业某个期间的会计资料,没有经过整理和加工,缺乏针对性,很难达到预期目的。这些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解决实际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比较差。

  2、教材选取超出学生能力范围

  我们知道,中职学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比较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选择的教材都是沿用了高职高专的教材标准。对于学生来讲,教材超出了他们可理解和学习的能力范围。在这种教育体系下,学生从入门的《基础会计》的学习就会觉得比较吃力,也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没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做基础,实训课程的学习也就很难起到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项目教学法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他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在是传统意义上的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可以参与从项目的设置,计划到实施的全过程。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学生可以进行任意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加强动手能力。学生边被动学习为主动寻求知识和答案,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会计专业知识理论性很强,知识的综合性也强,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学习是很重要同时也比较困难的。而且目的性不强,没有系统性。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巩固知识点,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项目教学法以学生、项目和实际经验为中心的策略决定了他会让实训课程取得更好的效果。事实证明,项目教学法在工科类教学中已经成功的得到应用。

  三、对会计实训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在会计实训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捷径,但是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1、项目的选择

  要让实训课程达到预期效果,项目的选取很重要。在传统的会计实训教材中,选取的的资料一般是某个企业某个时间段的资料,没有分析具体的背景,也没有对岗位之间不同的职能进行区分,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在项目的选取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要联系实际操作的整个过程,包括与岗位相关的核算内容。

  比如可以增加会计制度在新准则下的影响以及更改,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种类;记账规则和记账程序;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等

  会计新准则下,传统的会计凭证种类明显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新会计准是在旧准则的基础上,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目的而进行内容确定的。传统的会计凭证虽然种类齐全,涉及到社会的更行各业,包括盈利的和非盈利的单位或组织。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新领域中需要更多的会计凭证的涌现,去除一些与社会经济相抵触的旧会计凭证。这就对会计凭证的种类提出了新要求。会计新准则的出台,使得会计加快了国内会计种类推陈出新的进程。传统的旧准则下,会计制度中记账规则比较僵硬,加上记账程序的繁琐,使得会计工作的效率不是很高。会计新准则下,对传统的记账规则进行了调整,对一些形式主义和低效的记账规则进行去除或改进,对繁琐的记账程序也在保证会计目标的前提下进一步简化。这就使的国内会计制度中记账规则和记账程序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变的更加简洁高效,更加适应社会经济的新需要。新旧会计准则中资料的利用主体都是为投资者的决策提供信息,这也是会计资料最重要的作用之一,也是最符合目前国内经济发展要求的。但是,就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的利用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在新会计准则中,则把对会计资料的利用推向了会计制度内容的最重要地位。把对会计资料的利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也是与会计资料自身价值向适应的,体现了会计新准则下会计制度的进步性。

  2、教师所扮演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观念中,人们认为老师就是答疑解惑的,主要任务在于讲解清楚知识要点。但在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这一观念要得到改变。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注重课堂细节,注意实训内容的选取和实施环节的设置。教师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对与之相关的各门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巧妙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现场模拟练习,比如假如我是一名税务会计师,那么分角色讨论要做的事情,费用扣除主要影响企业所得税。企业应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列支费用、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这样才能缩小税基,减少所得税。首先,要使企业所发生的费用全部得到补偿。国家允许企业列支的费用可使企业合理减少利润,企业应将这些费用列足。如按规

  定提足折旧费、职工福利费、教育费附加、工会经费等。否则,会减弱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缴纳一些不需缴的税金。其次,要充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对于一些可预计的损失和费用,企业应以预提的方法提前计入费用。最后,对于税法有列支限额的费用尽量不要超过限额。

  以长期债券投资溢价、折价摊销方法的选择为例。企业进行长期债券投资时,其溢价或折价的摊销方法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投资于债券时,每期列作企业投资收益从而增大企业税前利润的债券利息收入为应计利息与当期应摊销溢价的差额或应计利息与当期应摊销折价的合计。由于采用直线法时,各期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是均等的,故所确认的投资收益也是均等的;而采用实际利率法时,各期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均逐期增加,故所确认的投资收益则呈逐期减少或逐期增加的变化趋势。因此,当企业以溢价或折价方式购入除利息收入免税的国债以外的其他债券时,选择直线法摊销溢价或选择实际利率法摊销折价,可以在债券存续期内相对推迟投资收益确认的会计期间,由此减少前期所得税负担,以获得递延纳税利益。

  3、学习效果的评价

  实训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效果应该综合多方面进行考评,包括实施的过程和结果。过程的评价中应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结果的评价主要看凭证的制作是否规范,数据是否真实,资料是否完整洁净。教师也应该总结项目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作为下次课程的借鉴。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会计人员也不例外。会计专业的特殊性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实际操作经验。项目教学法的出现刚好是一个契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的缺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思路。

  设置一些实际问题,比如:

  税法上规定,纳税人各项存货的发出或领用的成本计价

  方法,可以采用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或零售价法等。如果纳税人正在使用的存货实物流程与后进先出法相一致,也可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或领用存货的成本。纳税人采用计划成本法或零售价法确定存货成本或销售成本,必须在年终申报纳税时及时结转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纳税人的成本计算方法、间接成本分配方法、存货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如确需改变的,应在下一纳税年度开始前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否则,对应纳税所得额造成影响的,税务机关有权调整。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的数额会有所不同,从而影响当期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如:

  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本期存货-期末存货

  其中,期末存货的大小,与销货成本的高低成反比,从而影响企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数额的确定,主要表现在:(1)期末存货如果计价(估价)过低,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能因此而相应减少;(2)期末存货计价(估价)过高,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3)期初存货计价如果过低,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能因此而相应增加;(4)期初存货如果计价过高,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能因此而相应减少。

  、

关于中职会计实训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论文搜索
关键字:应用项目 中职 教学法 课程 会计 应用
最新会计研究论文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探索高职建筑会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反倾销视角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与完善
信息化教学在高校会计学科的应用研究
从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看企业会计诚信问题
关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思考
会计内部控制策略在企业中的应用
网络会计电算化安全问题及对策探索
浅析高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热门会计研究论文
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争议——会计职业道德面临
浅论所得税会计
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思考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网络会计的探讨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