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基于战略关系管理视角的“定制化教育”模式研究论文

基于战略关系管理视角的“定制化教育”模式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1-15

基于战略关系管理视角的“定制化教育”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9―0065―02

  

  1 “定制化教育”中体现的管理思想

  

  工业革命之前,生产方式主要以以手工劳动和手工技艺为主,手工制造者(工匠)按顾客要求进行制作。由于生产效率低下、质量难以持续保证、制作周期较长、成本高昂,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最终被大规模生产所取代。以福特创立的汽车流水线为标志,大规模生产模式促使成本大幅下降、产品迅速普及,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但是其标准化的产品生产,严重忽视了顾客需求的差异性,而逐渐面临挑战。小而灵活的竞争者以其高质量、多创新并能较好满足处于“统一市场”边缘的客户需求的产品来适应细分市场,并成功地与大企业抗衡。美国战略管理专家迈克尔波特把这两种同时共存的企业竞争模式概括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战略选择:低成本和差异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计算机、因特网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制造领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市场扰动的不断增强,一种新的竞争模式逐渐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大规模定制。1993年约瑟夫?派恩在《大规模定制――企业竞争的新前沿》中对大规模定制进行了系统论述,在学术界和产业界掀起了一股研究和实践大规模定制原理的浪潮。大规模定制被看作是一种现代生产和管理模式,面向多元化、细分的市场和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在大规模的基础上生产和销售定制的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服务。目前,大规模定制已在汽车、计算机软件、服装、玩具、银行保险、旅行服务等行业中得到应用

  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从此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类型,十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培养近1100万毕业生,彻底扭转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极度短缺的局面,为各行各业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培养了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劳动者。“定制化教育”是一些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作出的一个有益探索,体现了大规模定制思想在我国高等教育产业中的具体运用。比如“订单教育”,就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签订代培合同,由企业提出明确的岗位人才需求,校企联合在校培养符合岗位特定需求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到该岗位就业。这与产品定制、信息定制、服务定制等类型定制相似。

  

  2 “定制化教育”模式与战略关系管理

  

  大规模定制以竞合的供应链管理为手段,有效的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大规模定制的具体途径。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对单个高校来说是困难的。要想成功实施规模定制的教育模式,高校也必须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基础,构建一个能够创造强大的共享利益、并拥有巨大经济潜能的合作共同体。这种共同体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客户、作为合作共同体核心的高校及其合作伙伴。核心高校作为整个共同体的领导者、组织者及其协调者。规模定制教育模式的管理本质上就是对这一虚拟的合作共同体之间战略关系的有效管理。

  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战略关系的研究和管理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工具。利益相关者的概念,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首次提出。20世纪80年代弗里曼的《战略性管理:一种相关利益者方法》一书出版后,在西方引发了一轮研究利益利益相关者学说的热潮。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可以影响企业战略制定和绩效并对企业有法定权利的个人和组织。它涉及到很多人群之间的各种经济关系。以企业内外为标准来划分,可以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学说是组织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对于组织的战略目标、战略管理领域都产生了很重要的变革性影响,也拓宽了我们看待一个组织的视野。

  高等学校内部的利益相关者群体主要有教师、学生和职员。其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则包括公众、同行、企业、校友、政府和广义的社会。本文以这一划分作为“定制化教育”模式战略关系分析的基础。

  

  3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外部战略关系管理

  

  3.1 公众。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是教学――即教育产品的生产过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日益严峻的就业和竞争压力迫使高校开始考虑转变教育模式,把这一中心转移到客户,即以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为中心,并据此动态地调整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计划、教学方式方法,优化教育资源。

  要真正实现以个性化客户为中心、发展规模定制教育模式,首要的问题是个性化需求信息的采集。这要求高等学校彻底转变观念,充分运用现代通讯和信息技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市场调查,以深刻把握动态变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定制的能力和水平。

  3.2 同行。高校因社会的需要而存在和发展,其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也来源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源方选择性的日益增强,使高校必须通过竞争来获得他们。近年来,高校问对资源的竞争从无到有,日趋激烈。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对获得政府各种资源支持的竞争、对优质生源的竞争、对优质师资的竞争、对企业、银行等其他资源方提供的资源的竞争。同时,合作也普遍在,这类似于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高等学校间的合作,有利于其取长补短、提升参与各方的能力并使其获得最大的利益。事实上,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参与合作的组织,也有利于向顾客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和更迅速的服务。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需求的动态化和个性化以及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的教育培养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竞争与合作共存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3.3 企业。企业首先是用户,它从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中招聘人才;同时企业也也是高等学校重要的资源来源,它为高等学校提供研究和发展的资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研究和实践的平台。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随着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适应企业个性化需要的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价值日益突出。企业将从高校获得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员工培训和科研开发服务。从资源的角度来看:随着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体制逐渐形成和完善,企业投入日益成长为我国高等院校重要的资金来源;同时校企合作也是高校强化实习实训环节,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研究和实践平台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作为用户和资源的企业将是高校未来最主要的合作伙伴,促进校企 联姻,构建有利于产教结合、产学研合作的新的教育模式已成为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3.4 校友。校友网络是学校的毕业生同母校的各种联系的总合。近年来,校友网络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目前来看,校友网络对我国高等学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于高校声誉和形象的影响力、潜在的和直接的资金支持、毕业生就业服务、校园文化建设。

  总的来说,中国高等教育中的校友网络还处于萌芽和自发阶段,各高校还缺少主动地参与和支持。随着高等教育多元化教育投资体制的形成和完善以及招生就业制度的深入改革,校友网络越来越显示出其必要性和巨大作用,高等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和积极发展这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3.5 政府。传统上,政府是高等学校的管理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行充分授权、权力下放的校本管理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世界性趋势。政府的角色正在由单一的管理者向管理和服务并重的双重角色转变。在这一趋势下,我国政府也开始转变政府职能,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在体制和法律等方面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高等学校应该积极适应这种体制和环境的变化,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尽快实现教育模式的转变,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

  3.6 舆论。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学校必须全面把握宏观形环境、行业需求,形成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市场定位,新闻舆论无疑为高校及时理解和把握这些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化,公众舆论日益成为影响高校声誉和生存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然而,舆论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帮助高校提升形象、获得高的社会声誉的利器,也能使其一败涂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发展,高校必须充分重视新闻舆论的作用,认真接受舆论的监督,学会有效地利用这一不可多得的信息资源。

  

  4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内部战略关系管理

  

  4.1 学生。在高校中,对学生的定位比较复杂。从高等教育肩负的人才培养职能来看,学生也是高等教育的产品。既然是产品,就存在要对产品进行规划、开发、生产、营销、交付等一系列问题。随着高等教育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模式已经过时,探讨适应新的竞争环境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不可回避的问题。

  以大规模定制的管理思想来看,学生也是高等教育的直接消费者、教学过程的主体,高校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纳入学校内部,使学生不仅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甚至承担高校内部的其他职能。从经营的角度来看,这种教育理念较好的解决了高校决策和学生需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了解学生需求。同时,它能从根本上促使生产、消费、需求结为一体,因而更能使消费者满意。

  4.2 教师与员工。规模定制的教育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以低成本和快速响应为特征的教育模式。其低成本和快速响应必须通过高素质的员工和高水平的员工管理来实现。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和层级式的管理体制下,对教师和员工的管理主要靠制度的约束。人的自我决策能力、创造力和责任感这样一些主体特质完全被剥离了。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和员工的要求基本工作是确认并满足每个客户的个体需求,因而,在教育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地与顾客进行交流和沟通。新的市场环境和生产管理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个教师和员工的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为此,学校管理必须转变观念,不能再把员工看作是被动的、受指挥和控制的对象,而应把他们真正当作是积极的、学习型的和具有创造力的知识性生产要素。

  此外,要实现低成本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就需要对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员工进行比较明确的专业分工。这并不是说目前两者之间没有分工。大多数员工并不承担教学、科研工作任务一直是我国高校传统普遍的做法。然而总的来说,我国高等学校中从事行政、业务、支持等工作的员工数量不足,从而导致很多学校的教师需要承担相当多的事务性工作,仍然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比较时间价值的角度来分析,教师的时间――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资源,被大量地浪费掉了。在明确专业分工的基础上,把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按其性质划分为:学术(教学和科研)事务管理和非学术事务管理的基础上,把这两类管理分别交给不同的人员原来运作(如在非学术事务的管理中引入大量的职业管理人员,使其更好地完成市场调研、营销、招生、就业服务、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具有较强专业色彩和管理性质的工作)无疑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

  

基于战略关系管理视角的“定制化教育”模式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视角 基于 战略 模式 研究 教育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