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胃病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意义探究论文

胃病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意义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8-12-16

胃病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意义探究

  【摘 要】目的:研究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提高本院胃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到2015年4月消化内科收治的胃病患者15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焦虑指数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理焦虑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心理焦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显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率为80%,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焦虑指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的的整体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139-01

  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资料显示临床发病率可达20%以上[1],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长期反复发作,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的心理、经济负担。相关临床研究发现,胃病的发生、发展很大程度和心理压力有关[2],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也开始重视心理疏导对于胃病患者的治疗影响。本文旨在研究胃病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护理干预整体水平,为提高本院胃病治疗效果提供相应临床依据,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到2015年4月消化内科收治的胃病患者15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50例,女性25例,男女占比2:1,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的64岁,平均年龄为(46.02±2.32)岁,急性胃炎30例,慢性胃炎20例,胃溃疡11例,胃息肉6例,胃结石8例;对照组男性患者48例,女性27例,男女占比1.78:1,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63岁,平均年龄为(45.89±2.29)岁,急性胃炎31例,慢性胃炎21例,胃溃疡10例,胃息肉6例,胃结石7例。两组患者在病例数、性别占比、平均年龄、病情种类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在针对胃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方面,首先在患者入院时就要进行一对一的细致了解,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患者在患病期间的特殊心理特点[3],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

  1.2.2.1 为患者营造安静的环境,对患者的病房进行个性化的改造,让患者感觉到如家的温馨、舒适,让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保持稳定的心态。

  1.2.2.2 每天对相应患者进行定时、不定时的随访,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心理波动,对于有可能造成患者心理压力的事件进行及时疏导,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要熟悉,有针对性的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职业特点、家庭状态进行治疗上的安排,让患者感觉到医护人员对自己病情的关注,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的变化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提前干预可能导致患者心理波动的情况,做好心理问题事前防控。

  1.2.2.3 提高患者的自身心理素质,增强对于病情变化的心理防控能力,提高患者对于正常、健康生活的渴望,在日常护理中对待患者时语言要坚定,操作要专业,要让患者感觉到心理上的信赖[4],在心理护理上要重点侧重增强患者对于胃病治愈的信心,例如:组织定期的病友联谊,让一些康复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法,排除患者不良心理,在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后积极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1.2.2.4 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在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也要加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让患者了解自己病情的具体状况、发生原因、治疗方案、着重加强日常生活中饮食和用药指导等,在患者存在疑问时要尽快给予准确、易于理解的解释,提高患者自身诊疗水平,提高养生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注意患者病情变化时的实时指导,保持患者心理的稳定。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焦虑指数及临床疗效情况。心理焦虑指数参照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5],共计正向评分15题,反向评分5题,按4级评分,总计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高。临床疗效评价参照患者治疗一个月后的症状恢复情况,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胃镜复查粘膜下充血、糜烂、水肿等临床症状全部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经胃镜复查粘膜下充血、糜烂、水肿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经胃镜复查粘膜下充血、糜烂、水肿等临床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恶化,经胃镜复查粘膜下充血、糜烂、水肿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者恶化。治疗显效率=(痊愈+显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13.0统?学处理软件进行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采取t、X2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焦虑指数 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理焦虑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心理焦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显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率为80%,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与患者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有密切关系,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长期反复发作。通过本文研究后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理焦虑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心理焦虑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水平层次不齐,多数护理人员仅仅经过简单的心理教育指导,并没有参加系统的心理学课程培训,今后我们将选聘心理学专业人员对本院的护理团队进行更加系统的指导,并且定期针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力进行评价,提升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给予胃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的整体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胃病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的临床意义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胃病 临床 护理 患者 意义 心理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