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微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微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2-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微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方法探索既是普通高校培养一代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任务的要求,也是实施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对该门课自身建设的内在的、必然要求。在思政这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中,既要注重教学方法本身的优化组合,也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要提高教学方法改革之主体―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切实发挥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和应有作用。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
  作为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授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真正进入学生头脑,指导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就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可以说,思政课教学方法探索既是高校培养一代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任务的要求,也是实施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对该门课自身建设的内在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1]
  一、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认清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增强现代化建设必胜的信念;提高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立志做“四有”新人的意识。通过教学方法改革,使得学生的认识发生很大变化,使得他们对这门理论的认识已从感性、经验认识的层次达到了理性、本质认识的层次,使他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更加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光明前景,从而增强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必胜信心和决心。在教学方法的改革带来教学的实效性增强,也使得学生能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大业必须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来完成。可以说,青年一代能否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
  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紧迫性。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但与其它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比,思政课的教学效果相比而言最不理想。以每学期末的学生评教来看,尽管有个别教师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同与高度评价,但该门课程的平均得分几乎总是排在思政课的末位。可以说,在不少高校,思政课是最不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而教师们只要有其它几门思想政治课程可上,就会自动弃上思政课。究其实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两课”教学方法上的得失,往往与“两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相关并最终影响到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与否。因此,应结合思政课教学实际的需要,改进以往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通过调查分析和归纳总结显示,许多高校在该门课的教学方法上仍是沿用以往传统课堂讲授为主,即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教学方法。
  二、思政课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注重时事政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例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十二五”规划,教师应结合相关内容及时把这些重要内容融入教学之中。同时教师还应密切关注国内外新闻,结合教学内容,及时把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与同学们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介绍给学生。这样,学生一方面掌握国家的大政方针、理论动态,放宽眼界;另一方面突出教学内容的时代性,课堂教学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改变了过去政治理论课要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具体授课的过程中,要采用互动式教学法,积极组织课堂讨论。互动式课堂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布置课外作业,撰写时事小论文。教师对作业和论文认真批阅打分,记入平时成绩,学生通过作业、论文,提高了学习积极、主动性,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教学延伸课堂教学,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利用共青团等先进青年组织,开展与社会共建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加深对理论的体会;利用周末、“五一”等假期,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外,除上述教学方式、方法改进、创新外,还要适当穿插案例教学、阅读原著、专题讲授等教学方法,实现思政课教学方法多样化。
  三、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进要注重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思政课的教学应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使学生在声文图茂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大学普遍采用的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可以实景式地展现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资料,使同学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对思政课中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部分中的军事战略部分讲解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对历史上的某一重要战役详细讲解(战役背景、作战双方、实力对比、作战路线、作战方案等),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在战争过程中,根据战局的变化,适时地采取机动灵活的作战战术,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可以使同学门十分清楚地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极端重要性,从而使同学们从根本上认识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才是学习这门课的最终目的。例如,在歌颂和赞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人,带领中国人民大胆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取得改革开放伟大辉煌成就这一丰功伟绩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影片《邓小平》,真实再现一代伟人胸襟和胆识,认识到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是实现中国走向繁荣昌盛的通天大途,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例如,在讲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中国解放军抗击洪水,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纪录片,实景式地再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解放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实场景,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到伟大的抗洪精神是与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碌精神一脉相承的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才是中国共产党人真正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再现。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思政课改革教学方法的保障
  在谈改革教学方法之时,还要关注教师的综合素质情况。邓小平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老师。”[2]也就是说,尽管现在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但决不意味着教师从此丧失了主体地位,相反,教师仍是掌舵者,发挥着主导功能。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是“毛概”课教师基本素质的表征描述。因为“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的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性,他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的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3]为此,教师要更新观念,要根据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和身心发展规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内心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权利、个性、隐私、尊严,进而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以自身教学理念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可以做到教学相长,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加强人格修炼,做到“身正为范”。从一定意义上讲,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授课者理想、信念和教养等人格力量的真实外化和表现。教师的智慧才华、理想情操、意志品格乃至言谈举止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担任思政课的教师要以卓越的人格力量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影响,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总而言之,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得当,会使我们的教学理论常讲常新,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充分发挥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主渠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R].教社政[2005]5号.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3][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33.
  作者简介:王志刚(1979-),男,江苏射阳人,江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探微

论文搜索
关键字:理论课 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 理论 思想 高校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