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透析高校“军训服”闪存的秘密论文

透析高校“军训服”闪存的秘密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9-03-08

透析高校“军训服”闪存的秘密

  军训是大学生活的第一课,高校组织对入学新生进行军训在我国已是一大传统。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军训服装仍以迷彩服为主。而迷彩服由于款式单一、颜色雷同等诟病与大学生展现个性的追求不相符。所以,短暂的军训过后,几乎崭新的迷彩服就面临着被扔进垃圾桶的命运。文章将透过高校军训服闪存的表征,具体深入分析其现象背后的社会、学校和大学生个人的原因,深思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在该现象中的角色缺失,并为合理处置高校军训服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高校军训服被处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高校军训服在军训结束过后的极短时间内便会消失,并不是因为有专门的组织对其进行了收集处理,大多数的军训服都由学生自行处置。

  零星重复利用。极少数学生会选择在军训结束后将军训服裁剪下来做抹布用或者将军训服寄回老家干农活的父母亲戚做工作服用。

  压箱底作纪念。参加完军训的新生回到寝室就换上了自己的衣服,将迷彩服压在了柜子底下。

  捐赠社联社团。目前我国高校并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负责军训服的回收处理,承担起这一责任的多是学校里的各类社联社团。笔者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每年就是通过圣兵爱心社在军训结束后亲自上门收集新生的军训服装。但是,毕竟只是由学生组织的社团社联,回收的系统性、权威性和回收力度远不及学校职能部门,它们的发展在回收、运输和落实捐赠环节举步维艰。

  扔进垃圾桶。使用不足月余的军训服更多的是被投进了垃圾箱,被再次利用的机会很少。

  二、军训服闪存高校校园的原因探究

  军训服成为高校“一次性消费品”是社会、高校以及大学生共同造成的恶果。目前我国旧衣服回收利用体系不完善是一个大的社会背景。学校相关部门未能高效加以统筹协调,统一回收处理军训服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大学生旧衣再用意识较弱和有心无力是两个大环境下更为直接的因素。

  (一)社会背景:政府规制不到位和社会废弃纺织品“回收――利用”体系不完善

  1.政府规制不到位,有了宏观意识尚缺微观准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消费国。过去,我们把重点放在了纺织品的生产上,忽视了对日益增长的废旧纺织品的处理方式。把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都放在了重工业上,忽视了服装轻工业处理不当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政府开始为旧衣物的回收利用出谋划策。2011年12月10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该文件对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的建立、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再生纺织品市场的拓展均提出了要求,目标在于形成良性运行的产业链。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无论是在量还是在质方面都尚处于初级阶段。不难发现,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标准的专门法律法规,具体规制现状不容乐观。此外,各大城市对废旧纺织品的环保处置方式缺乏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的明确途径。只是让普通人知道怎样是对的,却未提供达到理想模式的方式,理想是很难成为现实的。

  2.社会“回收――利用”体系不完善,回收、处理及利用环节均有矛盾。废旧纺织品再利用必须包含回收、处理和再利用三大环节,废旧衣物需要特定部门或社会组织从捐赠人手中收集起来。然而,我国目前存在着回收渠道不畅的问题。更多的人在难以寻找到解决途径的情况下,只好将其当做垃圾扔进垃圾箱。前处理阶段主要指对旧衣物进行消毒处理,能直接再利用的进入在利用环节,联系好接收的下家,进行衣物再利用。这个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衣物消毒、运输和找到合适的旧衣物接收下家。由于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专管旧衣回收利用整个体系,社会组织起来的力量在消毒、运输的费用上存在巨大压力,而这两个环节做不到位,就没有多少人愿意接收或者能够得到合格的旧衣。旧衣回收了却赠送不出去的现象就越来越多。

  (二)学校氛围:高校有关部门未能统筹协调且尚未形成军训服回收利用风气

  1.高校有关部门未能加以统筹协调,统一回收处理军训服。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尚未设置专门的军训服回收处理部门。但见高校有部门为大一新生统一购买军训服,却不见有部门回收处理。有调查显示,各大高校均未对军训结束后的军训服去向做过详细的调查和处置情况的追踪,更没有对这种资源的浪费采取实质性的限制措施。

  2.高校校园里尚未形成军训服回收再利用的良好风气。“90后”是当前各大高校的主力军,作为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感染,当大学校园内尚未形成捐赠废旧军训服这种风气时,他们多是按照学姐学长们的做法去处置军训服。而学姐学长们也没有更好地榜样去学习,从而在大学校园内形成一种自行随意处理军训服的不良风气。即使在少数学校有过回收利用军训服的宣传活动,但由于规模小影响力度不够,没能在大学校园内形成积极再利用军训服的良好声势,活动的不稳定性又使得参与了的大学生只是将其当做公益性活动参与一下,并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三)大学生:回收利用军训服观念不强和外部阻碍下军训服处理有心无力

  1.大学生回收利用军训服观念薄弱,军训服处置处于“无意识”状态。在社会规制不到位、学校宣传不充分的情况下,多数大学生并没有树立起对废旧军训服进行回收再利用的强烈观念。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随大流将军训服抛弃于垃圾桶的做法有什么差错,常常处于“无意识”的状态。加上传统的穿别人的旧衣服很丢脸的观念作祟,把已经穿过的衣服转送给别人,不论是赠出方还是受赠方在心理上都难以接受。他们很难意识到乱扔废旧衣物会带来哪些巨大的及时的危机。   2.处置渠道不畅的情况下,军训服捐赠只好做罢。使用不足月余的军训服被大量抛弃,浪费的板子不能完全打在大学生身上。现实中,很多大学生是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的,他们在随意抛弃军训服的时候也会感叹浪费。可是,他们有捐赠的愿望却很难找到合适的对接部门,凭他们的一己之力很难找到合适的受赠方,同时由于旧衣物的卫生问题他们没法保证,赠送出去就难上加难,军训服捐赠只好做罢。

  三、高校军训服被处理方式背后的深思及建设性建议

  军训服不是一件小事,全国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新生,大约就有上千万甚至更高的服装费用。让这些高价的军训服大量沦为“一次性”消费品不但浪费,而且与追求环保低碳节能的当今时代背道而驰。

  (一)从社会方面看,制度、政策双管齐下

  军训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服装,它具有材质单一、结构简单、颜色一致、配饰较少、缝纫简约等特点,因此在回收利用时不需要很高的技术。所以改善军训服回收利用效率不高现状更重要的是从制度和政策上入手。

  1.制定针对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军训服回收利用率不高的一大原因就是没有专门的回收处理标准。2008年4月10日,欧洲议会环境委员会在欧盟废弃物指令第二次修正案中提出了纺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议案,提议规定欧盟各国在2015年底前必须构建纺织废弃物的回收体系。我国可以借鉴欧盟的成功经验,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标准,指导、规范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利用。例如明确规定废旧纺织品的消毒办法和标准,规定废旧纺织品再生产品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等。

  2.进行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宣传并颁布相关奖励政策。军训服回收利用率不高的另一大原因是大学生没有回收再利用废旧纺织品的意识。各地区政府、街道办和社区可定时举行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宣传活动,传播科学的回收利用观。同时在开展回收活动时设置相关奖励政策,用奖品激励人们的积极性。

  (二)从高校方面看,当好“组织者”和“衔接者”两大角色

  毫无疑问,单纯从经济效益上来讲,学校设立专门的废旧军训服处理部门是高校“吃饱了撑的”的做法。但是只见有专门的部门购买军训服,却不见有回收处理的部门,这背后是高校有关部门为学生服务意识的不足。军训服的处理是一面镜子,映照着的是高校的服务意识,有关部门不能束手不管,还应拿出实际行动,赢得师生和社会的口碑。

  1.选择合适的回收再利用方法,当好“组织者”。各大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拿出部分资金,成立专门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机构,针对不同的废旧军训服,选择合适的回收再利用方法。例如对于那些破损较轻的军训服,可以经消毒处理后重新直接再使用,或者用于制作抹布、汽车内使用的脚垫、粗布地毯等产品;那些破损较重,可以采取能量回收的方式,比如充当火力发电材料

  2.搭好赠出方与受赠方的桥梁,当好“衔接者”。高校成立专门的废旧军训服回收再利用机构,该机构可以作为大学生与受赠方之间的桥梁,使废旧军训服的回收再利用逐渐形成一条畅通的渠道,大学生捐赠有门,同时也能联系到受赠方。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要保证有军训服可回收,同时做好军训服的分类、消毒处理工作,使受赠方愿意接受。

  (三)从大学生自身看,做到意识和行动的统一

  军训服的回收再利用不是一件小事。大学生应意识到随意抛弃军训服对环境的危害和资源的浪费,应当树立隐患意识,意识到废旧纺织品也可能成为“飘不起来的白色垃圾”。同时让这样的意识内化于心,体现在具体行动上。督促好自己清理好废旧军训服并在同学中积极宣传,加入学校废旧军训服回收部门或者自发组织回收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环保节约型社会做贡献。

透析高校“军训服”闪存的秘密

论文搜索
关键字:闪存 秘密 高校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