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基本理论论文 >> 中和论论文

中和论

作者:罗汝武/罗乐勤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2-13

六、怎样学习儒道——五常
    周公制礼。孔子之教首在求仁。仁是天命之性,是生命真理。生命必有行为,所以仁包括行为而不仅指行为。程子说:“俗称桃李之核为仁,因为桃李的本性尽含于其核之中。”这话也可从语义上帮助人们理解仁是指生命本性。中庸说:“仁者,人也”。就是说仁是人的本性。求仁就是求实现这个本性。
   孟子说仁义礼智是性的四端。孔子认为“信”是人所不可少的。他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后儒逐将周公孔孟之教,归纳为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五常的含义指此五者性所本有,而为天道人事运行的永恒法则的意思。
   仁是性的全德,首要的是恻隐慈爱,所以也称恻隐慈爱为仁。义是仁在不同时候不同情况下的恰当表现,所以说:“义者,宜也”。礼是给予义的表现以一定的节文度数使之具体化、定型化。“禮”字和“體”字是很相像的。而智是对仁、义、礼的精察,信是对仁、义、礼的确守。所以学者尽仁义礼智信五常,则儒家之道备。
   学者研究六经的内容,可以知道六经皆仁,六经皆义,六经皆礼。因为易是从天道变化中表现仁,诗是从语言文学中表现仁,书是从政事文告中表现仁,礼是从典章制度中表现仁,乐是从韵律节奏中表现仁,春秋是从历史事件中表现仁。六经皆义,六经皆礼可如是类推。
   但五常六经之中,仁是性命本体的大源,礼则是其具体实践落实。所以孔子贯通仁与礼而儒教立。学者为学之要,当回到这点上来。
   然而二者以仁为根本。仁是天命之性,求仁就是承天而复性。性天之道是最宝贵最可乐的。佛家所谓西天极乐,基督教所谓天国平安,无非是形容这个性天境界而已。它有永恒光明的意义,远非世界虚荣,肉体物欲所能比其万一。古来有志于此的人,甚至愿意杀身成仁,钉十字架或离世出家来求得它。
   仁者爱人,一切仁民爱物的事都是仁的发用。仁的对立面是仇恨残忍,为仁者必须除此障碍。其方法就是恕,“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而伪善私义是仁之大贼,所以必须戒慎恐惧致其存养省察的慎独功夫。仁道不可须臾离,才离便自背其本性。所以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仁者溥利众人,所以讲学宣道以觉悟众人,是仁者一大事。经邦治国,研科学、制器用,使天下太平,民生乐利,是仁者又一大事。其次,输财物以施惠于人,出气力以帮助他人,也是仁者的事。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家庭、国家、社会都是仁者所宜亲爱的,所以仁者必须研究人伦之道,使家庭、国家、社会以至全人类和谐相处。
古称“居仁、由礼”,仁者一切作用必须通过礼来落实。所谓礼不只是打躬作揖微笑的事,一切政治、经济、科学、经纶万汇的事情,都包含在礼中。《周官》一书就列举了职官、祭祀、理财、天文、地理、制造、畜牧许多项目。礼不能遍知,故“子入太庙,每事问。”人类社会的文化越积越丰,一身不可以兼能。所以要仁以合人,礼以分工。各个人必须衡量自己的能力程度,在自己择定的方面努力。“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这才尽了仁和礼的能事。

七、儒教和佛道二教
    俗话说:“货比三家”。马克思说:“不懂一种外语,则对本国语言也只懂一半”。所以我们将儒教和其他宗教比较一下,以便更了解儒教。
儒教说:“尽心知性”,佛教说:“明心见性”,道教说:“修心炼性”。可见大家都有事于心性,这是其共同点。但仔细玩味,则其中有重要的不同。性是天之所命,是至善的。性天合一,而天是至高无对的,没有比它更高的东西可以去炼它。整个宇宙的运动不过是性的自我完成而已,说“炼性”便不对了。至于“修心”,也要看这个“心”指的是什么。若指的是善恶驳杂之心,那只要克制其中的私意以复其良心就够了。这良心是性之发见处,天秩天序,不待安排,乃生成非造成。所以儒家只说“尽心知性”,尽其良心所知,悉除杂念。“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必自谦而毋自欺。心到尽处便自然见得性体,此之谓“尽心知性”。佛教说“明心见性”,良心明处便见真性,似乎不差。但说“明心”则似乎良心可只凭参悟而明,静坐蒲团,参禅以外更不必做什么了。而说“尽心”则要致知格物,修己安人,知行并进许多工夫。这正是佛家消极出世,认为世界为外魔,而儒者则积极入世,“以天地万物为同体”的分野。中庸说:“成已仁也,成物智也。”已之仁不可以徒成,必须成全他人,利济众物而后己之仁可成。“伊尹思正夫匹妇不获其所,若已推而纳诸沟中。”儒佛二教不同的人生观,根源在此。
    道家清虚超脱,翛然物外,令人羡慕。但究其目的,乃为了保全肉体生命,观老子“齿敝舌存”之喻可见。所以有长生不老,白日飞升之说。烧丹炼贡,采阴补阳,种种诡异怪诞之事。但求长生,无不可为。儒家则排除怪异,一遵常道。义之所在,虽杀身成仁亦所不避。儒家、道家的不同,正像耶稣所说:“凡想保全(肉体)生命的,必失去(永恒)生命,凡为我(独一真性,仁)舍弃生命的,必得到生命。”
    以道教秉政立国的,史所罕见。如汉末黄巾、五斗米道,以及后来的白莲教等,都不成气象。至于历朝君主偶有尊奉道家术士的,阴阳怪气,令人够呛。所以道家虽偶有一、二高士,言词清妙,要之不可以治天下国家。
   佛教的低级部分如一些酒肉和尚,行同市侩。他们宣扬偶像神异,诱惑愚民,和道教同样不足为训。至于高僧大德,斋戒清严,超凡远俗,所以虽韩文公排佛,亦与一、二和尚相往来。但他们外人伦、遗物理,遁入深山,清修于古寺,成个独善之士而已。而儒家则砥柱纲常,扶持名教,挽回天地之正气,安定天下之生民。历代名儒大都同时有大功于社会。世界上也有少数国家,纯粹以佛教立国,其国家常是落后闭塞的,比基督教文明和儒教文明国家,相差得很远。

八、儒教和基督教
    中国农村人民和欧美国家人民餐桌上摆的东西,可能大不相同,而营养之理则同。塑料花几乎可以乱真,却毫无真花的生命。有些人以为中国古代的墨子讲了“兼爱”又讲“明鬼”,就与基督教的博爱和信上帝相同。儒家重知识,和《圣经》旧约中亚当吃了智慧果就不敢见上帝的故事大异其趣,于是以为儒学和基督教是截然不同的事物。其实墨学是功利主义的,并不知道“天命之谓性”的那个“性”。虽春秋战国时期孔墨并称显学,后来墨学演变为一些侠义集团,渐至无传。而儒家却有博厚、悠久、高明的生命。
    儒家无论从本体、从工夫、从效用上看,都和基督教相一致。撇开各自的历史环境所造成的外形的不同,穷根究底,它们同源于一个真理。并且天上地下原只有一个真理而没有第二个,尽管名称不止一个。(实理同而名称不同的事物还有,如西方来的“三角法”,中国原叫“勾股术”。)儒家讲天、性、心,(孟子“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些在基督教就叫父、子、圣灵。孔子说:“知我者其天乎?”“天生德于予”。可见孔子讲的“天”是有超过一切人的知觉的,能生德于圣人的至高者上帝。并不是荀子讲的那个自然界的天(董仲舒也有此失)。而是子思、孟子所述,能降真性于人的天。性是天降衷于人的独一真理之源,即上帝的独生子。耶稣为爱人类,拯救人的灵魂,舍身钉死十字架上,所以他是独生子的化身,《圣经》中称为“道成肉身”。而良心(良知)是性的发用,即圣子所差来的圣灵。
    尽其良知(心)真诚彻底去做,就能灼见性体,这叫做“尽心知性”。而基督教说信徒如诚信地依圣灵行事,就可以见到子的面。见到“子”就是见到“父”,在儒家就说“知其性则知天矣”。“子”从“父”里面生出,圣灵由子差来,所以父、子、圣灵三位一体。而心之尽处便见性,性的源头即是天,从而可知天、性、心是三位一体的。二者相对应。
    从功夫上看,基督教说“上帝就是爱”,从这里生出爱人如己和种种道德要求来。儒教说性的本体是仁,从这里生出推己及人和种种道德要求来。细读《圣经》新约中耶稣保罗之所言和孔孟之所述,而为宋明儒学所精思力践的道理,实际是一致的。
    虽然基督教和儒教在表面仪式上有很大的不同,但这些是耶稣和真正儒者所不重视的。《圣经》新约说到法利赛人最重仪式。耶稣说:“你们洗净杯盘的外面,而外面是不重要的,里面才是重要的”。“外面”是指各种仪式,“里面”指清洁仁爱的良心。汉儒考证明堂辟雍的制度,累若千万言。王阳明先生说,这是“敝精于祝史之糟粕”。耶稣说:“我喜爱怜恤,不喜爱祭祀。”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都指出礼仪不如怜恤的重要。
    从效用上看,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华文化,其核心就是儒家文明。而在欧洲方面,公元五世纪野蛮民族南侵,罗马帝国覆灭。古希腊罗马的典籍文化,却赖基督教经院才得以保存下来。其后这些蛮族皈信基督,社会迅速演进,最后形成今天的西方社会。德国人马克斯·韦伯所著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认为新教伦理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大凡观察过西方社会的人,都知道它和基督教伦理息息相关。说基督教文明主宰着西方社会也非过言。
    有一件事应当引起人们深思。自十七世纪西方开始现代化进程之后,影响遍及世界。但伊斯兰文明的北非、中东,虽紧邻西欧却完不成现代化。近年中东国家石油美元虽多,按其人民的教育水平、政治的民主程度、男女平等的精神等社会特征来看,却仍只能算发展中国家。印佛文明的南亚,接触西方比远东各国为早,也没有完成现代化。而远东各国在和西方力量接触之后,社会就沸腾起来。百余年中,日本实现现代化于先,亚洲四小龙随后跟上。数千万侨居世界各国的华人,也表现出他们具有现代化的活力。中国大陆虽因其大而需要更多的推动力,相信它在不多的时间以后,也会实现现代化。
    现代化以其发达的经济为其中心内容。而经济本身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构成部分,它的发达成长,必须有社会文明的其他部分与之配合协调。没有这种配合,经济不可能一枝独秀。儒教文明的土壤和基督教文明极为相似,具备潜在配合因素。所以将基督教文明的现代化之树,移植于儒教文明的土壤之中,它当然容易成活了。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未发之中 慎独 致良知 儒教 基督教
最新基本理论论文
浅析恶劣地区水电工程合同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强生公司并购辛迪思公司案例分析
论建筑企业农民工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
我国罗非鱼产品的药物残留问题及其对策
孙子兵法之管理者战术思维刍议
试论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 作用
杭黄高铁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研
让高端人才引领和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分析
农村土地流转后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承
热门基本理论论文
论人本管理
管理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理性化形成的制度因素与人文动因
再谈“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 ——为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CRM
海尔管理面面观
影响企业未来的十大管理理念
浅谈领导干部的用人艺术
中小企业自身优势的利用
对软件项目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