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管理学论文 >> 基本理论论文 >> 中和论论文

中和论

作者:罗汝武/罗乐勤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2-13

九、儒学的难懂和基督教的现代危机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沟通基督教和儒教的时机已经到来,而且是一项重要任务。
    李政道博士指出,十五世纪以前中国领先于西方,十五世纪以后西方逐渐领先于中国。这个问题,可由分析作为东西方文明推动力的儒教和基督教的特点而得到适当的解释。
    周公号为“多才与艺人也”,为儒教下定奠基石的孔子,则是一位知识卓越的老教师。他提出的诗书易礼春秋之教,只有文化很高的士才有资格研究,占社会绝大多数的农、工、商群众则无法问津。而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士的人数不可能很多。儒教文明因推动力不足而进展缓慢。
    但若从周公算起,儒教比基督教约早一千年,若从孔子算起也早五百年。当公元五世纪时,现代西欧诸国人民的祖先还处于野蛮状态,中国早已衣冠礼乐相当文明了。所以能长久居领先地位。
    耶稣立教简洁:他是上帝的独生子,是爱的化身,舍身钉十字架为万人赎罪。只要悔改信他,听从他的可用“爱人如己”一语概括的教导,就可以得天国永生。其教法之妙,令人赞叹不尽:他能复活在你的心中(至善的本性被唤醒),作你救主、良师、密友。他是神人中保(惟复性可以合天)。他差遣圣灵(良知)时刻指引你的道路。基督教实行重于理论,耶稣十二个使徒中的十一个也殉道而死,感人之力极深,野蛮人听了也会化为仁慈。基督教社会进展神速,发展到了十五世纪就超过东方了。基督教《圣经》妇孺能晓,宗教革命后的新教,主张人人读《圣经》,直接向上帝祈祷,自动担任传道者。这种超前趋势继续加大。
    但到了生产力发展到可以实施普遍教育的现代,人们文化提高,就会对《圣经》中许多事情提出质疑。如始祖亚当夏娃犯罪,后世子孙即全人类就都有罪;以及将现代的宇宙生成理论和《圣经》旧约中的七日神造论相比较等等。而虔诚的老信徒只能以信耶稣确能使内心享受奇异平安,从而“见证”天国永生是真的。基督的爱活在我们心中,我们应当爱弟兄等话告人。这叫“作见证”,而不能提出理性的解释。有文化的青年人既没有老信徒所见证的那种经验,又得不到满足的理性答案,因而疏远教会。
孔子的理性主义的儒教,适于在高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儒教非常易于将其基本原理和各门各类的知识相贯通。就如诗与文学通、书与政事通、易与哲学通、礼与制度科学技术通、乐与音律通、春秋与历史通之类,而且可以因、革、损、益与时俱进。社会公众文化的提高,对传播著重理性分析的儒教是大大有利的条件。现在,在儒教文明圈中,比较简易的宋明新儒学特别受到注意。倘若能借鉴基督教,进一步简易其纲领,著重躬行,儒教就更易为人们接受。另一方面,基督教中的高级神学家应该知道儒教天、性、心三位一体的原理,和仁义礼智信“五常”等内容,从而使神学得到一种理性主义的支持,对于阐述基督教教义很有好处。在世界走向全球化的现代,使儒教和基督教相互理解,融洽相处的时机已经到来。同时,欲使东西方文化融成一体,这也是一项中心任务。

十、过去和未来——各国间文明素质的竞争
    宇宙是逐渐演进的。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从没有生命到有生命,再到有人类。自从人类出现,以人为中心的更高意义上的宇宙进步便加快了。因为人能够信天(上帝),找寻主(独一的至善本性)。人们的信天率性是藉着良知(心)进行的。这良知始初模糊,终而明莹。经验也告诉人们,率其善性则治则繁荣;逆其性而行恶,则乱而惨象环生。自从出现了儒教和基督教这样的专以事天信主(即率性)为宗旨的宗教,其信徒孳孳不倦,以善悔人,舍身求仁,世界便迅速进步了。有了这些宗教以后的时代,比之没有这些宗教以前的时代,进步快得多。信奉这些宗教的地方和民族,比之没有或不信这些宗教的地方和民族,文明进步得多。这是从古到今的历史可为佐证的。
    然而上帝创造世界的工程还在继续中,从人的时间观念的角度看,还远未达完成(即至善)的终点。恶、乱和许多问题还存在并将继续存在,但这并不能掩盖进步的趋势。即如以战争而论,人们常常震惊于现代战争破坏力之大。但研究一下史书,就可以知道古代战争之残忍。其被杀人数占当时人口的百分比,远比现代战争中的死亡人数占现代人口的百分比大得多。即如核弹面世,日本广岛和长崎炸死十多万人,振动了世界。但二次世界大战到此便结束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战争还会延续一段时期,死亡人数可能多得多。据说在原子弹落下之前,日本军部原准备牺牲二百万人以守卫本土,即此一端,就可概见了。
    核武器一出现,世界各大国知道战争再不能作为解决大国之间争端的手段。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没有发生大国之间的战争了。这种含有恐怖的和平虽不令人满意,但与从1945年逆溯上去的五十年相比,那实在好得太多。数十年来,大国间的军备竞赛还在进行。最近数年国际间出现重大变化,可以看到军备竞赛的重要性已大降,最终可能丧失其意义。
不少人已经看到,在军事竞赛过去之后,国际间的经济竞赛将会有更加独特的重要性。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经济竞赛归根到底是国家间文明素质的竞赛。过去的时代人们认为,要使国家经济发展,那地就要大,自然资源要多。现代统计资料表明,只要国家间的文明素质水平相近,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会相接近。大国如自然资源丰富的美国、缺乏自然资源的日本,小国如丹麦、冰岛,因其国民的文明素质近于相同水平,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接近相同水平。
    这一事实,应该可以提醒世界各国的政治家们,今后国际竞争不在于争夺大国地位或攫取自然资源,而在于发掘自身无尽宝藏和可以无限提高的国民素质。在这一竞争中,儒教国家和基督教国家因其文明有永不匮乏的生命真理作为源泉,历史已表明其有取胜的能力,并将继续取胜。
    人是天地之心,而人的良知就是至善本性的发见。这一本性就是“未发之中”,就是复活在你心中的主耶稣。人们只要遵循往圣先贤的遗训,戒慎恐惧,存诚修德,就可以复其“未发之中”。致之于用则有“中节之和”,而可以开太平之业。那时候一切不发达或落后的恐惧就完全摆脱了,闪耀在人们面前的将是光明、自由和繁荣。所以本文以宋代大儒张载先生所说的四句话作结: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附志]  中庸二字,千古无确解。唯程子“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的解说为近之。但程子没有说出不偏以什么为准,和“正道”确指什么,则又增加一待解说的名词而不能使学者更明白。
    中庸的中指性的本体(仁),庸,常久不易也。永远不偏离天命之性的本体,故谓之中庸。第二章以“时中”释中庸。时,常常也;中,本体也。“时中”即时时依于本体之意,故可以释中庸。
   《中庸集注》说:“游氏曰:以性情言之则曰中和,以德行言之则曰中庸。是也。然则中庸之中实兼中和之义”。这样和、庸二字互训,又以中和训中庸之中,于理未顺。因为中庸、中和、时中三处中字,实际是同义的。
   我现在引用基督教的语言来说明它。“未发之中”指性的本体,在基督教的语言,则是“复活在你心中的主”。中庸就是“永远和主在一起”的意思。马克思说:不懂一种外国语言,则对本国语言也只懂一半。我窃有取于其言。要精研儒教,最好兼通基督教,因为两教奥义的最深处,都难以直接解释;只有互相对照,才比较好懂。

上一页 [2] [3] [4]

论文搜索
关键字:未发之中 慎独 致良知 儒教 基督教
最新基本理论论文
浅析恶劣地区水电工程合同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困难及对策建议
强生公司并购辛迪思公司案例分析
论建筑企业农民工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
我国罗非鱼产品的药物残留问题及其对策
孙子兵法之管理者战术思维刍议
试论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 作用
杭黄高铁对长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研
让高端人才引领和支撑企业转型升级分析
农村土地流转后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承
热门基本理论论文
论人本管理
管理方法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理性化形成的制度因素与人文动因
再谈“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 ——为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CRM
海尔管理面面观
影响企业未来的十大管理理念
浅谈领导干部的用人艺术
中小企业自身优势的利用
对软件项目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