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我看中国问题三、四合并之作论文

我看中国问题三、四合并之作

作者:柴福洪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6-02-04
[摘  要]中国有大学没大师等文化科技落后现象的背后,是整个民族意识、国家政策和大学内部的多方面、多种问题的综合效应。中国要成为文明、科技大国,经济、技术强国,必须试图通过大学教育改造我们目前的民族意识。在大学里,实行政治文化、科技“特区”政策;用政治自由,催生“百花齐放”;用爱,激活师生的奇思妙想;用爱容忍知识份子之不足等十“大爱”。才能有效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科技的繁荣。 

[关键词]  国民意识   国家政策   高校世俗化   爱的真谛   大学之“大爱” 

中国不缺大学,可没有“大师”,也没有培养出“大才”。 
5000年历史、13亿人口大国,没一个本土“诺贝尔奖”获得者;没一所世界级的大学;没一项被世界追赶的现代顶尖科技;社科院没有一名人文社科类院士。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得不对此有所思考。 
是中国人笨?不是。是中国太穷?想想老子、孔子、祖冲之、李时珍生活的时代,觉得也不是。看来,是我们“13亿人自己”和自己建立起来的“国家组织”,以及“大学自己”,三者有问题。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中国才会不仅大,且强。 

一、 13亿人自己的问题 
一板子打13亿人,谁也没这个胆儿。但,这里是讲理,不是谁有没有胆和资格的问题。在此,就试着列举一二: 
1、21世纪初的中国人,存在急功近利倾向。如:当官的,想快出政绩,早升官;老百姓,恨不得一晚上致富;农民上午种树,下午想乘凉;企业,总想着全世界60亿人,只消费自己的产品就好;大学的教师,恨不得一天发一篇论文,快评教授,早当博导;大学生,对将来能赚钱的课程,就认真学,对找工作有益的,什么“证”都考,一参加工作,就想着买车、买房;全体中国人,希望GDP快快增长,赶超日、美,成为世界头号大国。这样的急燥情绪、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充斥着整个社会,助长了投机取巧之风、急燥情绪的加剧。 
在急功近利的潜意识下,梦想,没有市场;少数人为国家和单位的长远和本质利益的想法、建议,往往得不到重视,反而受到耻笑。一个没有“梦”的社会,进步只能是奢谈。这种气氛继续发展下去,形成社会主流意识,其后果十分可怕。 
2、21世纪初的中国人,存在互不信任、冷漠处事现象。如:看见一个乞讨者,心里想:说不定是骗人的把戏,有可能是职业乞讨,我不会受你骗的。有人发生纠纷,心里想:别理他,你也不是包公,关你么事,说不定是流氓地痞狗咬狗哩。号召捐款,心里想:说不定我捐的款,被人贪污了;就是全捐了,你也帮不了哪么多穷人。说农民苦,他认为农民读书太少,该穷。说工人下岗,认为下岗的都是素质低的,素质高的不是都再就业了吗?看到别人被偷,“别管闲事,少惹祸”。遇上强盗…… 
这种缺同情心、没热血和正义感的冷漠心理意识虽不普遍,但它是作为经验传播的,有的甚至是父母对子女的忠告,而且有“多管闲事吃亏”的铁的身边事例为证。 
3、21世纪初公职身份的中国人,存在“人格分裂”症。社会“失真”成为普遍认可的视而不见的事实。有人恶意夸张说“报纸上只有日期是真的”。许多大会报告,假话连篇,的确是事实,没有一句是报告人自已说的真话,自己也知道是在认真说假话,听的人,也知道自己是在认真听假话、记假话,回去还得认真传达假话,但私下里谁也不把假话当真。人们总结对付假话的办法是:“当面不抵,背后不理”。现在,假的成真的,真的反而成假的事例颇多。不是有官员感叹“清官难作”吗?说明贪官好作。公开一套,背地一套,人格分裂,甚至颠倒黑白都习以为常了。过去,对《官场现形记》说的事和“指鹿为马”不太相信的人,现在信了。 
4、21世纪初的中国人,在政治上很盲然。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社会主义的阶级基础。社会主义好,资本主坏等等。一系列原社会主流意识,受到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行为和国际社会的一次又一次打击,宋楚俞来大陆,才知道台湾比我们富,使全民对共产政权的系统理论不得不产生怀疑。其悖论是:今天对,过去就错了;过去对,今天就不对。我们把传统的东西(儒、道、佛)丢了,共产党树起来的思想意识快倒了,心中没有个“纲”,“目”张不起来,政治生活十分盲然。尤其是理论上说不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道理上想不明白(不同时期的改革举措),使人很痛苦,尤其是有“革命”和计划体制经历的老同志。 
一句话,21世纪初的中国人,“政治上是盲然的,人格上是分裂的,心理上是没互信的冷漠,行为上是急功近利的”。这样单独表述,具体到某一个人,的确偏颇,但整体感悟也不是没有根据。讲学术的严谨性,实证分析,却又缺少实证调查研究。对上述认识正确与否,也有盲然的因素。 

二、 13亿人的国家组织的问题 
国家是一定地、海域空间上的人、财物和文化的集合。国家组织是引领、协调、服务国家的公共管理系统。在“阶级压迫的产物”与“契约的产物”两种“国家论”的指导下,建立的国家组织,地球上有近200个。中国是其中历史最久的大国,但从1840——1978年的138年里,都是在反侵略和激烈的阶级斗争中渡过,近27年,才过上有人性秩序的正常生活。中国现在的国家组织是“一党专政多党合作下的宪政制”,它既有与2000多年的封建史相适应的一面,又有近现代历史发展必然的一面。但新中国近60年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不协调性,在近20多年的时间里,日显突出。 
其一,领导体制问题。国家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实际工作、专业工作,仍以“党的政治领导”为核心,不利于党的机体健康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我党的理论是: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方向与方针的把握。而实际在经济建设中,任何公有制单位,党把所有的责任都担当起来,事无巨细,一管到底。这恐怕不符合党的初衷,和平建设时期,党在专业工作中的领导,若相对收缩,站在监督岗位上,既能超然脱俗,又能把握大的方向与方针,不致失控,还有利于自身机体健康,更不用承担许多无名的责任,造成没必要的毁誉。 
新时期党的领导的实现,再不是战争年代意义上的领导,一竿子到底;而是要变“单核心”为“多中心”,根据人民复杂多样的需求,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各管一个方面。党专心致致地,把握好大政方针政策,监督、控制事业的发展方向,教育好党员,引领大众富强中国,永葆党的青春与活力也就在其中了。 
其二,决策体制问题。我国是一个多民族集权制人口大国,但集权不等于专制,民主体制下不等于没有集权。集权与分权是国家权力驾构,民主与专制是决策方法。 
“民主”与“专制”两种决策方法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二者都有其好的方面与不足之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体制,其坏处尽显,其实民主也有其不足的方面。当集权不变时,决策方法选择民主,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决策的正确性;当分权不变时,决策方法选择专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决策的正确性。美国,就是民主体制下专制决策机制,它主要体现在国家行政和司法两个层面。我国若釆取集权体制下,在国家最高层和基层实行民主决策,其制度优势并不比美国的差。当然,民主也不仅仅是“全民选总统”, 全民选总统是政治决策民主化,这里是指国家高层决策民主和基层事务决策民主化。 
其三,教育观念问题。不仅仅是学生需要教育,全体国民都需要教育;教育不是灌输,是讲正确的道理和反映真实的客观世界,是引导与诱导的过程。 
“现代社会的人,都是教育出来的”。不然就没有“教育大众化”这个词。“对成人国民”也需要教育,不然就没有“终生教育”这个词。只是两者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同而已。学生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成人教育主要靠社会教育,它体现在社会舆论、社会制度、政府行为、社会组织行为、民众行为以及社会道德观等方面。 
教育不仅仅是文化、技术与能力教育,重要的是道德、品质、修养教育,把文化技能教育与“君子”、“绅士”教育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与“文革”时的“又红又专”是一个道理,只是“红”的质不完全相同、内容更丰富而已。这样的“又红又专”之才,必然有利于人的品质提高,社会风气的好转,国力的增强。同时,必须明确,政治教育不可或缺,但不能过份强调其重要性,占用学生大量课时,也不可实行单一性政治观教育,政治观只是个人思想品质的一个方面,人类现有的政治观都应介绍,加之必要的引导与诱导,由学生自已选择。 
其四,信息管理问题。信息是资源,除有害信息外,其传播的自由度、成本的高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非常大。对没有必要的管理应取消,该限制的有害信息(如黄色)应管死。 
在现代通信发达、互联网普及的情况下,公开对信息的垄断(严格控制),是做蠢事。一个开明的政府也没有必要垄断信息,以免授人以柄。在WTO框架下,媒体是产业,你的CCTV4出了国,人家的CNN、BBC、半岛台也会要求进来,期刊,第一个要求进来的可能就是《花花公子》。

 [1] [2] [3] [4]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国家政策 高校世俗化 爱的真谛 大学之大爱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我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及意义
如何在新时代引领大学生正确追赶时代潮流
高校大创经费报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探讨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