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民主制度论文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研究新进展论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研究新进展

作者:佚名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1-2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失误,在政治上民主党派被视为“资产阶级政党”。同时由于统战部门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在对统战对象进行工作时,必须体现团结和照顾同盟者的这一工作特点,因此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统战工作遭到批判和冲击,统战部被戴上“投降主义”的帽子,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研究被视为禁区和雷区。在对民主党派的性质认识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曾经有过反复。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正确地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的成员将变成社会主义劳动者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也将变成这部分劳动者的政党。然而,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后,党内占主导地位的意见又把民主党派当作资产阶级政党。在“文化大革命”中,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受到严重摧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关于统一战线学说或原理研究的著述寥寥无几,只有《关于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几个问题》、《试论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阶级斗争的特殊形式》(注:三本书均由张执一著,人民出版社分别于1957年、1958年出版。)三本小册子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问题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关于民主党派历史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才开始了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历史方面的学术研究,并使之拓展为中共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共中央也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的研究工作,80年代以来,中央统战部先后四次召开全国统战理论工作会议,成立了全国统战理论研究会,推动了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研究概况及主要观点
    (一)历史文献和历史资料的编辑出版方面
  从80年代开始,中央统战部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了一批关于统一战线和民主党派问题的文献和历史资料。如分别出版了马恩列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邓小平论统一战线及《李维汉选集》、《李维汉回忆录》、《回忆与研究》(李维汉著)等经典著作。由中央统战部和中央档案馆合编,档案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中共中央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共中央土地革命前期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件选编》、《中共中央解放战争时期统一战线文件选编》。由中央统战部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了《新时期统一战线文献选编》和《新时期统一战线文件选编》及续编,这些文献的出版为统一战线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由各学术研究单位和各民主党派编辑出版了一大批民主党派历史资料。其中有8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中国革命问题教研室编辑出版的中国各民主党派民主革命时期历史教学参考资料丛书,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的《中国民主党派史文献选编:新民主主义时期》和《中国民主党派史文献续编:社会主义时期》。各民主党派中央编辑出版有《中国国民党历史资料选编》、《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中国民主促进会四十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五十年》、《中国农工民主党历史参考资料》、《中国致公党文件选编》、《九三学社历史资料选辑》等。这些历史资料和文献的出版为统一战线和各民主党派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二)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方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统一战线工作恢复和发展的同时,研究马列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和基本观点开始比较系统地进行。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中央统战部、中央和各地社会主义学院和高校专家学者的努力,陆续撰写出版10多部关于统一战线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著述,如《中国统一战线教程》、《中国统战论纲》等,其中《马克思主义统战学说概论》(注:阎志民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是一本系统阐述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统战学说的学术著作。它提出了统战学的概念,界定了统一战线的含义,回答了统一战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统一战线的形成基础、内部关系、层次结构、基本形式、调节原则和领导权等,探讨了统一战线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构建了统一战线理论的基本框架,对于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统一战线思想史》(注:姜汝真等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则对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开拓性的探索,耙梳了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脉络,提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是统一战线学说的奠基时期;列宁时代的统一战线思想是统一战线学说的构建时期;毛泽东时代的统一战线思想是统一战线学说的形成时期;邓小平时代的统一战线思想是统一战线学说的发展时期。提出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受一定的历史条件的局限,而且要受到无产阶级政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制约,同时它又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此外,也有学者对统一战线理论学说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统一战线辩证法》(注:王继宣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统一战线心理学》(注:刘守中编,湖南出版社,1991年。)、《统战管理学》(注:刘铁成等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和《统战领导学》(注:邴文举等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等。
    (三)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历史研究方面
  把党的统一战线史作为中共党史的重要分支学科来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统一战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史是中共党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党史有密切的联系,但又不同于中共党史。因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其中包括理论政策、历史进程、组织形式、经验教训,因而有其特定的内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稿》(注:姜华宣、王德夫主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是第一本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历史的学术著作。它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由于每个历史阶段革命任务不同,形式也不同。在民主革命时期,经历了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时期经历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历史性的转变、曲折和危机的不同发展阶段,当我国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为空前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该书提出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有过三次高潮:国民革命的联合战线,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也经历了两次高潮: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政权、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中起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拨乱反正,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又出现了一个新高潮,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该书以较为丰富的历史资料,全面地阐述了统一战线发展史的全过程。此外也有不少关于不同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研究的成果问世。中共中央统战部编写、华文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学习纲要》是研究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指导性纲要性著作。
    (四)中国各民主党派史研究领域的开拓
  80年代初,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彦奇教授在全国率先开展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历史研究,为本科和研究生开设各民主党派历史研究课程,并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的访问学者。由彦奇教授主编、在10多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撰写出版了《中国各民主党派历史研究丛书》(注:彦奇主编《中国各民主党派历史研究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从1984年至1996年陆续出版。),该丛书在掌握和运用丰富翔实的第一手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客观地研究了中国各民主党派自身产生发展的历史、思想主张,研究了它们各自在中国历史发展转折关头的立场和态度、地位和作用。对于曾经在抗日战争时期同中间势力一起发动和参加民主运动、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抗战胜利后追随国民党到台湾的中国青年党和中国国家社会党等资产阶级右翼政党,也进行了开拓性的系统研究。如周淑真著《中国青年党在大陆和台湾》(注:周淑真:《中国青年党在大陆和台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对于曾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民主党派之一的中国青年党的历史及其指导思想——国家主义给予了较为客观的评价。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大家又普遍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主党派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由曹建民、周淑真、于国红撰写了《中国民主党派的历史和现状》(注:曹建民、周淑真、于国红:《中国民主党握的历史和现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对各民主党派自产生到1992年底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该书被高校和各地社会主义学院选为教材。在进行民主党派历史研究的同时开始民主党派历史人物研究,由彦奇主编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历史人物传》(1-5卷)于1991出版。在此以后,在全国范围内也出版了为数不少的研究民主党派历史和人物的著作。学者们不再简单粗暴地把民主党派的创始人和组织者称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而客观地承认他们中不少人或是清末的秀才、举人、进士,或是学贯中西的专家学者,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政治经验,大多数都是知名国内、蜚声海外之士,“在整个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的征程中,作为各民主党派的创始人、领导者、组织者及其众多的社会活动家,他们都留有自己的足迹,都创造了业绩。这些足迹和业绩固然是他们所走的和所创造的,但同时也是属于人民的,属于社会的。”(注:彦奇主编《中国各民主党派历史人物传),华夏出版社,1991年,前言部分。)近年来,随着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人们普遍希望了解民主党派历史人物,促进了研究的深入。一批民主党派创始人如邓演达、黄炎培、沈钧儒、梁漱溟、李济深、何香凝、马叙伦等的传记相继出版,如余科杰撰写的《张澜评传》(注:余科杰:《张澜评传》,群言出版社,2001年。)是近年来在民主党派历史和人物研究方面的力作。该书对张澜一生的政治社会活动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比较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张澜的政治实践、思想脉络、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
  值得高兴的是,学者在重视共产党本身历史研究的同时,开始关注20世纪20至40年代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的中间势力和民主党派,即共产党活动的客观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胡绳在关于撰写《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书的谈话中指出,在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30年间,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论阶级,除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极外,还有一大片;从党派看,除了国民党和共产党,还有中间党派。国民党的人是一小撮,共产党的人也很少,实际上第三种人占大多数。中国革命能胜利,是因为把中间势力拉过来了。他提出,写党史要写共产党、国民党和中间势力,要特别重视对于中间势力的研究,“中间力量有不少代表性人物,他们影响一大片”,要运用切实的材料深入分析“一些代表性人物和事件”(注:《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3~6页。)。

 [1] [2] 下一页

论文搜索
关键字:十一届三中全会 统一战线 民主党派
最新民主制度论文
浅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关于农村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现实形态和优
毛姆短篇小说《雨》中的殖民主义批判思想
美国谋求单极全球格局的新殖民主义思潮
从美国大选看美式民主的虚伪性
论社会主义民主观教育的路径系统
影响中共党内民主建设的阻力因素分析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启示
浅析大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理论及实现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为实现公平正义所做的
热门民主制度论文
构建面向现代化的政府权力――中国行政体制
论当代中国的民主建设
民主政治的制度基础
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及其政治
对民主的历史思索
基层、基层民主制度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代
论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相互关系
村民自治:中国民主政治的微观社会基础
民主的三种规范模式
让法治和自由在中国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