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沃尔泽的多元正义理论评析论文

沃尔泽的多元正义理论评析

作者:何包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5-16

 

  沃尔泽的正义理论旨在反对支配(或霸权),而不是打击垄断,因为许多思想家已经批评了现存或者即将出现对财富、权力和受教育机会的垄断现象。而他的复杂平等观旨在设想出这样的一个社会:不同的社会物品被一些人垄断,但是没有出现一种社会物品享有支配性的地位这种情况;这个社会允许一些小的不平等存在,但是,这种不平等不会由于某种支配物的出现而迅速增加17。

 

  为了达到这个理想的社会,沃尔泽提出了一个颇为新奇的所谓"堵塞交换"(blocked exchange)的建议。"堵塞交换"即限制交换,通过限制交换来达到打击某一或某一些物品被某人或某些人所控制与支配的情况的出现,从而可以大大地减少不平等现象。例如,一个亿万富翁不能因为其富有就可以拥有和控制政治权力。资本主义的不公平就在于资本在市场之外仍享有其支配性的地位18。金钱不应该把所有物品都转换成商品。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曾经说过,力量不能转换成为信念。马克思也曾说过,爱只能以爱来获取。个人品性和社会物品具有各自的领域,不能混淆在一起。

 

  这里我们不妨简单比较罗尔斯的差别原则与沃尔泽的复杂平等观。对沃尔泽来说,之所以允许不平等的存在,其目的是为了打垮对于某一物品的支配性的控制,比如可以允许垄断,即允许不平等地占有物品,但是不同集团的垄断可以削弱对某一物品的支配。而对于罗尔斯来说,允许不平等是为了保护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利益。

 

  阿内森(Richard Arneson)尖锐地批评过沃尔泽的复杂平等观,认为复杂的平等实际上允许了各种不平等现象的存在,因为比如按照沃尔泽的多元正义理论,一个社会会因其独特的社会意义而接受家庭中男女不平等现象的存在。拉斯丁(Michael Rustin)、毛勒(Susan Moller)与奥卿(Susan Moller Okin)等人也批评沃尔泽的"堵塞交换"的原则。他们认为,社会进步常常要求我们放弃某些传统,并要求将某一领域里的原则引进到别的领域中去,而沃尔泽的多元正义理论则忽略了各个领域互相交叉并相互影响19。

 

  进一步说,沃尔泽的"堵塞交换"理念不能应用到一个知识社会中。在传统儒家社会和现代信息社会中,知识可以转化为权力和金钱。这种交换是必需的,而且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知识是要靠个人后天学习才能获得的,不像金钱,个人毋须努力就可以自父母处承继。这种后天努力所获得的知识转化为权力和金钱的情形,在道义上是可以接受的。相反,那种以无需后天努力而获得的金钱转化为爱情和权力的情形,是不义而且难于接受的。沃尔泽的"堵塞交换"的理念必须作出上述区分,才具有说服力。

 

  四 正义战争

 

  沃尔泽承认正义战争理论在实践中常常被人滥用,但是他认为我们不能因为有人滥用就放弃正义战争理论,事实上可能恰恰相反。当某一个国家权力自身处于不可以信赖之情形时,我们更应该坚持与发展正义战争理论。如果说军事战略家讨论的问题是哪些可以成为轰炸的目标,政治家决定军事战略家的方案是否可行,那么正义战争理论家所讨论的则是道德原则与义务的问题,帮助一般的民众来决定是否支持或者反对某一场战争20。

 

  那么美国在中东地区发起打击萨达姆(Saddam Hussein)治下的伊拉克的战争是否正义呢?对此人们说法不一。宗教团体人士认为这场战争是不正义的。他们拋弃任何正义战争理论,认为现代世界中的任何战争都不可能是正义的。但是,沃尔泽的观点恰好相反。在他看来,上面这种想法非常危险,而且是错误的。

 

  他认为正义战争理论理所当然要保护无辜的平民,即便处于封锁时期,也应该让食物和医疗用品通过,传送到被封锁地区人民手中。正义战争理论要求不伤害无辜平民,要求飞行员在轰炸时避免或尽可能地减少误杀。此外,它坚决反对炸毁电力、供水等民生必需的设施。显然地,在正义战争理论看来,炸毁这些设施已经大大地超出战争的合法目标了21。

 

  正义战争理论也要求不伤害已经放下武器的投降军人。不过,沃尔泽提出了这样一个新问题:当军人逃亡时,我们是否还有道德权利轰炸他们?当然,出现下面的情形,即特别是当逃亡的军人有可能被重新召集起来作战,或者利用他们对内镇压人民时,那么就很难从道德上确切的回答这个问题22。

 

  五 正义理论的社会批评功能

 

  有人批评沃尔泽的相对主义正义理论会排斥对社会作严肃而尖锐的批评,因为沃尔泽强调了分配标准与某一社会文化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而且否认了普适性的道德原则。不过,他并不同意上述的批评。他本人的社会批评实践充分地说明了相对主义道德立场具有深刻的社会批评的意义,其本意在于反对一种由普世性的世界"官员"来从事社会批评。沃尔泽特别反对以所谓霸权式的、普遍性的批评来取代内部的、地方性的批评。他坚决反对那种将美国民主制度当作某种宗教使命来统治全球并假定其意识形态永远正确的做法。同时,他也反对那种不具有宽容精神的马丁.路德金式的社会批评。他认为林德布洛姆(Charles Lindblom)的名著《政治与市场》(Politics and Markets)一书对美国的金钱政治作了很好的批评,奥卿的名作《正义、性别和家庭》(Justice, Gender, and the Family)也对男女不平等作了强有力的批评23。沃尔泽还曾经尖锐批评澳大利亚的"白澳政策"。他认为澳大利亚白人声称他们对澳洲土地拥有支配权,这是建立在他们驱逐土著居民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这种权利很难得到合理的辩护,特别是面对着大量其它国家与地区的移民要求迁入讨生活的情况,这种权利就更难得到辩护了。他讽刺某些澳大利亚人为了维持既有的生活方式而反对移民的理由。在沃尔泽看来,拥有这样的大片土地是一种奢侈,在道德上澳人不比那些要求迁入的移民具有任何的优先性24。

 

  沃尔泽支持1989年发生于中国的学生运动,但是不相信美国式的民主能在中国实现。他否认存在着一种抽象的、可应用到中国的民主理论,而他本人更愿意听听学生们的讨论和辩论,而不是西方媒体的报导。他说,如果被邀请到中国讲学的话,他会强调他所说的只是他个人对民主所作出的一种理解而已,会尽力避免那种传教士式的说教和作风。他坚信中国民主的实现必是中国式的,必将由中国人根据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来建设其民主制度和形式。沃尔泽本人也再次声称他会捍卫最低限度的人权,但是因他自己对中国了解甚少,因此决不会将他所认可的人权标准强加于中国,中国人须作出他们自己的回答与解释。总而言之,沃尔泽所强调的是,社会批评须具地方特色25。

 

  * 作者感谢郎有兴副教授把中文原稿输入计算器中及其它的若干修改建议。感谢许纪霖教授的邀请和帮助。

 

  原载于《二十一世纪》双月刊,2001年8月号(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文化研究所),页128-133。

 

注释

1 Michael Walzer, Just and Unjust Wars: A Moral Argument With Historical Illustrations (Middlesex: Penguin Books, 1997).

2 Michael Walzer, Radical Principles: Reflections of An Unreconstructured Democrat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0).

3;6;9;16;17;18 Michael Walzer, Spheres of Justice: A Defense of Pluralism and Equality (Oxford: Blackwell, 1983), 5; 313-14; 6; 10-11; 17-18; 315.

4 Michael Walzer, Interpretation and Social Criticis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5 同上,页11。

7;8;11;12;13;14;23;24;25 Michael Walzer, Thick and Thin: Moral Argument at Home and Abroad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94), 27; 30; chap. 4; 4, 8; 12-13; 17-19; 141; 46-47; 59-61.

10 同注3,页5。请注意罗尔斯会不同意沃尔泽这样的批评。罗会反驳说,沃尔泽所讨论的成员资格的分配必须认真考虑平等的尊重,分配官职必须保证平等的机会,市场交换必须保证是平等的交换。所有这些都说明平等原则可以而且应该贯穿于不同领域之中。

15 同注7,页33-38;同注3,页5、8。

19 David Miller and Michael Walzer, eds., Pluralism, Justice, and Equalit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0;21;22 David G. Decosse, ed., But Was It Just? Reflections on the Morality of the Persian Gulf War (New York: Doubleday, 1992), 1-2; 13; 14.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沃尔泽 多元 正义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