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中医哲学与现代人生论文

中医哲学与现代人生

作者:曹志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7-12

  中医的一把草、一根针以及一套至今魅力不减的理论体系,济世救民,普渡众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医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更是一种主义,“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取之有道”等这些理念的推行,是中华文明得以长寿的根本秘籍。

  “辨证施治”则是中医数千年锤炼出最亮丽、最辉煌的一章,“八纲辨证”为其详实的内容:就事物的类别,可分为阴证与阳证;就事物的定位,可分为表证与里证;就事物的性质,可分为寒证与热证;就事物的正邪,可分为虚证与实证,其中,阴阳两纲又可以概括其他六纲。于是,错综复杂的事物在中医手中变得有条不紊,纲目分明。

  以临床的“见效”为基础,《伤寒论》及《内经》等中医巨著不仅是医学史上的经典,至今仍属科学著作。与早已不具临床指导意义的希波克拉底的著作不同,它们依然是临床实践的有效指导者。张仲景上继《内经》、《难经》等先贤理论和经验,内迫于伤寒时疫流行,外因于两汉天文学之启发,而后补既往古典外感理论之未密,他高于希波克拉底就在这地方。这一点,只有印度医学的《罗迦集》堪与其比肩。

  2  从全息论到亚健康

  传统中医学从宏观看事情,着重整体观,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强调内外环境平衡和“扶正袪邪”,侧重唯心和唯物辩证法。

  在外感病的发病和预防上,中医与西医的观念相去甚远;主要是中医强调多因素的相关性,西医则强调外来致病因素的决定性。对于外感病,中医固然关注外因,但更重视内因。尽管中医无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之说,但保持人体阴阳、气血、五脏、六腑的“阴平阳秘”、“正气存内”,又岂是西医免疫之说所能涵盖。

  大量身心疾病临床资料证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加拿大生物学家Selye在20世纪30年代便提出了应激学说[1]:个体在客观条件的刺激下,将会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可使人体内稳态发生改变。

  生物全息论的演绎,说明从人体部分投射全身的崭新理论,例如舌头、耳朵、足底乃至眼目,均能反映全身各重要脏腑的功能状况,故舌针、耳针、足底按摩相继发展,既微妙亦难以想象[2]。从一部分看全部,正是见微知著,处身于变化万千、信息爆炸的时代,国际局势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2003年人类基因图谱的完成,树立了人类医学新的里程碑。接着干细胞和克隆技术,器官乃至生命可以再创造,令人叹为观止[3]。无疑,现代医学趋于精微,中西医学各放异彩,互补不足。笔者相信未来医学领域,会是“个体医疗”的新世界:从基因乃至全人,动态地、有机地配合先进诊断,度身订做地治疗[4]。现代全息论带给人类新的启示,从一粒沙子看世界,从微观到宏观。所以先贤强调自然,他们2000多年前,以哲学家的睿智、颖悟,揭示天人、物我,尤其人与人之间的相依统一。本来万事万物,尤其人事,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如果你不存在,我也就失去依赖生存发展的条件。

  曾国藩云:“经以明理,史以明事。”在国际风云起迭之际,处旦夕阴霾的时代,从非典型肺炎,乃至禽流感,现代人面对无数考验;从国际上、社会上、家庭上,乃至个人上,活在一个步伐如飞、分秒必争的时代,人们浸淫在物质上的丰裕,容易忽略精神上的需要和滋养。

  每当有问题出现时,很少人能冷静和理性地解决。先贤圣哲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吾日三省吾身”。若我们能将面对的问题,用“深层思考法”,把可能发生的情景在脑海中预览,亲历其境,个中可能会经历一幕幕惊涛骇浪,随后再抽身出来,返回现实,像古代武侠小说般,灵魂出窍地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分析剧情,或许我们更能领略个中关键,像去洋葱衣一样,一层一层地剖析,这样我们更能了解事情的真相。

  “亚健康”虽然不是疾病,却是现代人身心不健康的一种表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容易罹患疾病[5]。为了提醒人们应尽早预防及消除“亚健康”,“亚健康”亦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在21世纪定位为一项预防性的健康策略。

  “都市病”是生活在大都市及现代城市中所激发及衍生的城市病症,如冠心病、失眠、偏头痛、高血脂及胆固醇等病疾;其他“亚健康”状态如容易疲劳、易患感冒、头痛虚汗、食欲不振、失眠焦虑、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关系不和睦、性功能障碍等。归纳起来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信息过剩综合征、神经衰弱、肥胖症等。

  3  保持和发扬传统特色,走现代化的路

  早在《内经》中就有:“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先贤们已认识到对疾病“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从方法上,预防“亚健康”首先应从纠正病因开始,“审因论治”,从平时的生活抓起,要从思想上重视自身健康,做到科学地健身、修养,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主动调适生活起居,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才能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

  养生之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中医强调情志因素,治病先治心,强调心理与身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这也正是未来医学所竭力主张的。

  中医哲学,温柔敦厚,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劳逸互结,顺其自然,应其养生之道。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或许过分热衷于营营役役的生活,缺乏适当生活调节。当人们过分沉醉于物质世界时,对事物或多或少存在些偏见,而忽略了整全的看法。我们不妨以经济学名词“宏观调控”看世事与人生,则对整个生命的看法将更为全面。

  [参考文献]

  1  Selye H.A syndrome produced by diverse nocuous agents.Nature,1936,138:32.

  2  张颖清.生物体结构的三定律.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341.

  3  Vats A,Bielby RC,Tolley NS,et al.Stem cells.Lancet,2005,366(9485):592-602.

  4  曹志成.医疗新趋势——个体医疗.大众医学,2004,10:74-75.

  5  Wang LD.Chronic disease and subhealth in China:the effect and the guidelin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Zhonghua Yi Xue Za Zhi,2003,83(12):1031-1034.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中医 哲学 现代人生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