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新闻传播学论文 >> 论我国政党制度运行的环境因素论文

论我国政党制度运行的环境因素

作者:周莅华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07-05-26

      第四、是政党建设一体化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我国由于执政党和参政党二者之间的政治合法性来源是一致的,政治意图是兼容的,政治活动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承的,这就决定了执政党的建设和参政党的建设在制度安排上要实现一体化。中共作为领导核心,在思想建设上既要重视自身的理论创新也要关注民主党派的理论发展,改变民主党派理论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在组织建设上既要加强执政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也要抓紧参政党中骨干分子的培养,巩固民主党派通过协商向政府推荐领导干部的人才基础,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能力;在作风建设上共同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拓宽民主党派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渠道,使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合作更加适应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迸发出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勃勃生机,体现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三、先进的政治文化

      政治学家西德尼·维巴认为政治文化,是指“由得自经验的信念、表意符号和价值观组成的体系,这个体系规定了政治行为所由发生的主观环境。”[4] p.97.。我国政党制度正常高效的运行必须建设先进的政治文化,摒弃封建社会和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不和时宜政治思想。

      一是政党的工具观。从现代意义上讲,政党是民众和国家权力之间沟通的桥梁,民众就是通过政党来控制和影响政府行为的。在这里,政党实际上是民众政治参与的工具,人们对政党的认同是建立在政党的政治合法性基础之上,可以通过支持率反映对政党的选择,也可以通过制度对政党的权力进行操纵和控制。而我国的政党最早都产生于体制外,政党的使命一开始就定位在拯救国家和民族,解放人民群众的历史方位,“依党治国”的观念根深蒂固,缺少政党的工具性理念,再加上中国传统“臣民文化”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政党高尚化和政党神圣化的价值取向,民众没有对政党行为进行监督和规范的意识。所以,为了与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切实发挥我国政党政治的优势,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现代政治文化的建设,倡导社会主义的“公民文化”,树立政党的工具观,使人民群众清楚地认识到,共产党执政和民主党派参政都是为了组织、支持和帮助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力。

      二是参政党理论。在西方社会,政党政治的成熟和完善是以反对党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为前提的。在政党政治发展初期,反对党甚至被认为是反动的,危害国家安全的,和大逆不道的。人们对反对党态度的改变是缘于人们对执政党权力异化的警惕,并通过理论上对反对党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正当性的分析和诠释,才使反对党获得了合法地位,并由此奠定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成为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

     我国现阶段政党政治理论建设主要侧重于执政党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而参政党理论建设却非常滞后,人民群众对参政党在当今中国政治生活中存在的现实性和必然性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甚至对民主党派本身也存在诸多的误解,这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政治文化的现代化。中共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等问题,对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完成执政使命做了大量的理论探索。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民主党派也应该积极加强理论建设,并与执政党理论相匹配,使民主党派博得人民群众在心理上和价值上的认同,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运行营造良好的政治文化氛围。

      三是宽容的政治意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社会矛盾在所难免。矛盾和冲突不能靠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而压制另一部分的利益来解决,否则将导致矛盾的激化,而应该相互承认彼此自由自主的权利。这就需要人们对他人的利益、行为、观点持容忍态度,树立宽容的政治意识。这种宽容的政治意识对政党之间合作共事意义十分深远。

      四、和谐的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政党政治现代化的基本前提。简单地说,构成政党政治有三要素:公民社会、政党和国家。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短,机制还不完善,致使公民社会发育不良,出现了“强国家,弱社会”的态势,这不利于我国政党政治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决定了我国政治建设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应着力于公民社会的建设。我国政党制度的有效运行与和谐的公民社会是相辅相承,互为条件的。

      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要以和谐的公民社会为基础。尽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指导思想、阶级基础和奋斗目标上有高度的兼容性,存在着坚实的合作基础,但我国政党制度的运行在客观上还必须有一个和谐的公民社会。因为政党毕竟是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和集团的利益代表,如果没有和谐的公民社会为基础,比如政局不稳,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冲突和矛盾不断激化,甚至发展成为阶级斗争,那么,作为他们利益代表的各政党,势必失去合作与协商的基本前提。所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利益发生了分野,公民政治参与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我国合作型的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必须以和谐的公民社会为大环境。

      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构建和谐公民社会的重要保证。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政党已经建立,国家也已形成,公民社会却是弱小的,甚至是缺位的。公民社会的弱小使得公民的政治、经济利益诉求处于弱势,助长了政党越俎代庖的行为,以党代政,党包揽一切,政党国家化、行政化,权力失去监督,执政党政府不负责任的现象普遍发生”[1]P.103.。但是政党政治在受公民社会制约的同时,并非是完全被动的。政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在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和缓解利益冲突方面往往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我国引导、培育和建设公民社会是政党的历史使命,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就及时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并作为加强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历史将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参政党的合作下,努力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热情,支持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疏通公民利益表达的渠道,整合全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才能形成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王长江.政党现代化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6.
[2].李景治.世界政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建设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1)                                                                
[3].陈家刚.协商民主.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4,7.
[4].迈克尔·罗斯金.政治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7.
[5].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
央(2005)5号文件,2005,2,18.

上一页 [1] [2]

论文搜索
关键字:政党 制度 运行 环境因素
最新新闻传播学论文
论沉浸传播的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辅导员视角下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新闻传播政策与法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研
试论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实践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理念与路径研
浅析混合式教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常态化应用
试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实践
基于新闻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思考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研究
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应用
热门新闻传播学论文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
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思考
论电视新闻编辑学
广告与欲望修辞学
大众传播·民主政治·公共空间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问题
传媒业发展回顾及展望
中国社会变革与新媒体使用
中美传媒网站比较
网络广播的今天与明天——对中国国际广播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