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会计审计论文 >> 会计研究论文 >>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杨华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08-31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概述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定义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经济活动正常进行、保护企业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会计控制不仅包括企业董事会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还包括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它是一系列方法、程序和制度的总称,是一个能实现自我检查、自我调整和自我制约的系统。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和市场经济的基础工作,是随着经济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它能够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会计控制不仅包括狭义的会计控制,还包括资产控制和为保护财产安全而实施的内部牵制。因此,各单位都要把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单位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内部会计控制在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各单位应当从内部会计控制入手,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其他控制。因此,财政部正式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就是按照“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制定的。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财经法规的重要基础,是企业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促进企业战略原则的实现和确保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内部会计控制一般可分为:

  1.基础控制。是指通过设计会计程序来保证完整、正确地记录一切合法的经济业务,及时察觉和处理错误。

  2.实物控制。是指为了保护单位实物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而实施的控制手段。它主要通过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单位的资产,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及实行永续盘存制等方法来实现的。

  3.施行控制。是指为了保证基础控制充分发挥作用而实施的监督手段,具有监督、强制和约束的特征。严格的基础控制设计本身并不能保证会计控制的有效施行,只有基础控制得到真正实施才能发挥会计控制的作用。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任何管理行为都是有目的的行为,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一项管理活动也不例外。内部会计控制的总原则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这里的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盈利的层次上,而是在综合考虑企业的各方面因素后的平衡点,即兼顾企业长期与短期发展、自身利益与社会效益等因素的综合价值最大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是一个不断调整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矛盾的过程,它是协调各利益相关主体不同内部会计控制原则的基本依据。在此前提下,内部会计控制应达到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

  1.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会计法》的立法宗旨是:“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行为的主体,单位只有通过对会计人员正确的职责分工,并运用科学准确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才能对内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制定正确的经营政策及方针。

  2.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国家为加强宏观经济控制,统一制定了相应的方针、政策,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而这些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只有在每个企业都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应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因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保证经济活动合法性的基础。

  3.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防止资产的流失。查错防弊、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是实施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单位内部各管理阶层、各管理部门的会计控制原则。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材料、商品、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资产管理的有序性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物质基础。内部会计控制从各个环节上进行控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4.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会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现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随时发生的新情况缺乏控制,出现漏洞。因此,就要求不断修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从而促进内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二、目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筹融资能力差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资金需求量越来越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转型,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本密集型企业转移需要资金支持:二是技术升级,许多2010企业注重技术创新,购买或使用专利设备、厂房、车间仓库等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三是资本营运,一些企业从事并购,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四是大量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扩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然而传统的内部融资途径日益萎缩,外部融资又非常困难,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企业大多属中小私营企业,注册资本较少,资本实力有限,土地、房屋等银行认可的不动产数量较少,同时很多企业都处于成长发展时期,这一阶段的资金需要量是企业生产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其发展的瓶颈。据统计,企业通过银行贷款渠道获得的资金,占企业融资总量的90%以上,通过其它渠道获得的资金不足10%.虽然,目前我国企业己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的渠道并不畅通,据2010.8.10《金融时报》消息报道,2010年,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实行紧缩之后,企业贷款难问题更加凸显。据统计显示,2010年3月,全国金融机构向2010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新增人民币贷款79.9亿元,4月份骤降为9.73亿元。

  同时,中国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也不乐观。据统计,截止2010年10月底我国境内A股证券市场共231家企业入主上市公司并成为第一大股东,而同期中国企业达到300多万户,也就是说,能够通过证券市场直接募集资金的企业还不到万分之一,仍是凤毛麟角。有学者指出,2010企业的蓬勃发展与其使用中介融资的限制之间的矛盾表明,如果2010部门不能拓展其融资渠道,可能将无力维持现有的发展速度。辽宁省著名的2010企业-东宇集团,在发展的十余年中,资金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例如:东宇集团的大厦曾被搁置了二年而没有施工,主要的原因是当时需要大量资金去发展高科技产业,由于求贷困难,公司在无奈之际,只好挪用了本该用来建设东宇大厦的资金。虽然后来的东宇大厦终于盖了起来,公司也一步一步的壮大,但是,每当提起由于资金缺乏,而使企业举步维艰的那段日子,东宇的内部阶层仍深有感触。

  (二)企业会计内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到目前为止,中国中小民营企业短寿己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小民营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产品缺乏竞争力,而是缺乏内部经验、会计失控。我国中小民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会计由老板单线内部,但是往往又内部不住,因为企业内部没有健全的会计内部系统和相应的内部环境,从而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财政部发布的201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显示,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存在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白条抵现金、会计内部混乱、内部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其中企业会计内部系统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1.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内部职能缺失

  大多数企业用人特点往往是超负荷劳动,对会计人员重使用轻培养,会计人员满负荷地工作只能使其被动地处理日常事务,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内部问题,对介入会计内部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正确处理会计内部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在核算事务中,导致出现重核算轻内部,重视资金运作和会计结构,轻视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活动分析,淡化了会计内部自身在企业内部的核心地位和参谋决策作用。高素质会计内部人员缺少,是影响企业会计核心作用难以很好发挥的主要问题。企业普遍注重对科研技术人员的培养,而对会计内部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会计内部职能未能得以充分发挥。例如,很多企业的会计报表仅仅是机械式的填报,只关注利润,而对于报表内容和指标之间的关系很少有专门人员进行分析,这就是明显的会计内部职能缺失。

  2.会计制度不健全,内部薄弱

  企业由于没有国家的财产,财政部门对其监督比国有单位相对宽松得多,同时又无上级主管部门,因此,很多企业尚未建立规范的会计内部制度。企业创业之初,大多表现为所有权与经营权一体化的业主制,企业的所有经营内部事项全部由企业主个人决定,实现的是“一言堂”式的专断内部模式。因此,从总体上说,企业在创业初期仅以简单的契约形式或口头声明实施经营内部,一般没有建立具体的会计内部制度和科学的内部体系,很大程度上依赖一种感性而非理性的内部。也有部分民企虽然设计了一些规章制度,由于受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的影响,会计人员往往只能按内部者的意图行事,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认真执行。例如,一些2010企业家在安排会计支出时,通常是直接到出纳处支取现金,再由出纳将有关凭单交会计进行账户处理。这与会计制度规定的资金支出程序:会计审核-经理批字-出纳付钱。正好相反,在这些2010企业家看来,会计支出的安排与内部是自己的权力,无需会计进行监督和内部。从而使会计成为纯粹的记账员。正是这种会计内部意识的淡薄,会计制度建设的缺失,使得企业内部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很多民企片面强调市场营销的中心地位,甚至出现销售人员直接收取货款及采购、验收与付款一把抓等有违内部会计内部的惯例,导致企业资金分散甚至体外循环,严重损害了企业自身的根本利益,不仅造成企业的内部混乱,资产流失,有的甚至会导致灭顶之灾。

  3.企业财产内部混乱,会计核算不规范

  企业的财产内部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内部,是企业会计内部的主要内容,是正确核算企业生产成本、盈利水平的关键所在。但是当前企业会计内部的薄弱环节之一就是企业的资产内部相当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现金内部不到位,导致现金闲置或不足许多企业不编制现金收支计划,他们对现金的内部很大程度上是随意性的,一旦市场发生变化,经济环境发生改变,就很难使现金快速周转。有些企业的资金使用缺少计划安排,过量购置不动产,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陷入会计困境。有些企业认为现金越多越好,造成现金闲置,未参加生产周转,造成浪费。例如,企业认为自己经济效益好,明天可能收到的钱就认为己经是今天的钱了,于是,花钱大手大脚,过量购置设备,不考虑经营风险,结果一旦遇到经济效益突然下跌就会出现资金短缺,陷入会计困境。

  (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销售会越来越普遍,在市场激烈竞争情况下,企业为抵御大企业的压力,会采取更多的商业信用促销。但由于应收账款内部水平不高,无严格的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更无相应的责任部门来组织落实,造成大量应收账款沉淀,使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并隐含着较大的坏帐风险。有的企业,为了急于推销自家的产品,盲目赊销,受骗上当,货款无法收回,给企业造成损失。例如,企业的客户中有很多信誉好的客户,企业经理认为应收账款百分百的可以收回,因此对追款问题不急,很少上门催收,有时甚至拖沓一年以上,显然这样做的弊处是既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坏账风险又造成大量资金闲置和利息损失。论文格式从客户角度讲,客户感觉企业不急于追讨债款,可能是企业资金雄厚,于是养成了欠款的习惯,于是就愈欠愈多,造成恶性循环,遇到企业急需资金时,客户也不可能一下子结清欠款,导致企业资金断链甚至停产。可见,应收账款的周转缓慢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会计风险。

  (3)固定资产内部混乱

  一是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有的没有发票无法入账。据相关资料报道,全国最大的彩色灯泡生产基地浙东某镇,千余家企业鼎盛时期拥有五千多条彩灯生产线,取得正规发票的仅仅四百三十条。二是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原来执行的综合折旧率,自会计制度更改后按分类折旧,由于企业对固定资产的原始一记录不清,无法分类折旧。三是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造成账实不符。四是企业选择的折旧政策随意性较大,有些企业为了应付银行少提或不提折旧,又有些企业为了多提折旧随意确定或变更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大部分没有从会计内部的角度来分析企业固定资产内部的意义。五是将家庭消费用的固定资产一记入企业账目,如家具、电器,甚至别墅等。

  (4)存货内部薄弱

  许多企业对存货缺乏有效内部,无存货计划、无存货定期监督和检查制度,对日常存货的内部不到位,致使存货周转失灵,造成资金呆滞。

  4.成本费用内部控制水平低

  企业内部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内部体系,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成本费用内部上仍处于事后算账的阶段,定额标准、信息反馈、责任制度等都不健全,事前和事中内部能力较低。同时由于企业主缺乏会计内部的知识,没有科学成本内部理念,所以他们对成本的内部基本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只知道一味地降低显性成本,而忽视了对隐性成本的关注,或者过分内部影响短期利益的成本费用,而忽视了其对长期利益的影响。因此,许多企业成本费用内部中存在核算不实、内部不严、内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三)会计信息失真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资料失真现象较为普遍。会计信息失真,客观上是因为企业会计制度不完善,企业会计人员技术不过关,财会工作内外监督不到位:主观上则在于企业领导为达到其申请银行贷款、偷漏税款的目的,不惜违法造假。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集中表现在编制多套会计报表,报送银行的是好看的实现盈利的会计报表,目的是获得银行贷款:报送税务部门的则大都是亏损的会计报表,这些报表往往通过少列收入、多列支出、设置账外账和小金库,达到偷漏税款的目的。这样不但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误导了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据2002年度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结果显示,在被抽查的12户2010企业中,资产不实达148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达10.34亿元,利润不实达5.9亿元。2010企业会计信息中出现的“三不实”现象,说明发展中的2010企业规范会计内部己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

  (一)树立全员内部控制管理观念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虽然使得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人在行使权力时多了一份制约,但是,它可以使企业资产多一份安全,经营决策多一份谨慎,企业原则的实现多一份保障,从而减少企业经营风险。作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尤为重要。针对目前企业财会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偏低、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所披露会计信息不真实的状况,应经常对企业的财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和内部会计控制能力。同时,企业应定期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及职工进行内控知识的教育,让每一个员工都树立企业应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下开展经营活动的理念,知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牵制和约束。

  (二)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企业管理者应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部门,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程序,实现对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等经济业务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具体包括:

  1.制订综合性管理制度。包括账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会计稽核制度等。

  2.制订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包括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重大费用支出审批制度、重大资本性支出审批制度、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等。

  3.制定财务人员管理制度。包括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会计工作岗位交接制度、关键岗位轮换制度等。

  4.制订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包括费用报销管理办法、成本核算办法、成本控制管理办法等。

  (三)规范内部控制活动

  1.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是指两项或几项职务集中于一人办理,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也有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企业因其规模小和人员少的特殊性,无法做到专职专人负责,因而,应加强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不相容岗位必须由不同的人员来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包括业务执行和授权审批职务分离、业务执行和会计记录职务分离、业务执行与审核职务分离、业务记录与财产保管职务分离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可以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进行有效牵制。

  2.严格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是指企业在处理财务收支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以便进行控制。企业主要有一般授权批准方式和特别授权批准方式。对于正常经济业务,可采用一般授权批准方式,即由总经理授权给较低层次管理人员,由其根据既定的预算、计划、制度等标准,在授权范围内行使批准权。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经济活动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对于特殊经济业务,应采取特别批准方式,由高层管理人员和经理专门研究后作出决定。

  3.加强应收账款和预算控制

  (1)应收账款控制。企业应建立完整的应收账款核算体系,保证财务核算准确详实,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并且真实完整。同时必须制定相应信用政策,及时评价客户资信程度,选择资信、信誉良好的客户。还要落实专人专职负责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提高资金周转率。

  (2)预算控制。企业预算内容主要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和专项预算。编制预算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财务管理体系为保障,处理好经营规模与经济效益、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合理安排生产要素,确保投资收益的实现。各个预算要统筹安排、彼此协调、相互衔接、综合平衡,其他各类预算应确保现金流量预算的实现。在编制现金流量预算时,应做到以收定支,不留缺口。凡纳入预算内的现金支出,财务部门应给予保障;超出预算的现金需求,应予以必要的控制。

  4.严格货币资金和现金流量控制。企业应按照《现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库存现金做到日清月结,每月与银行对账,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严格现金的使用范围;现金开支范围以外的款项支付采用银行转账结算方式。企业还应通过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来实现现金流量控制,即要求企业加强现金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坚持“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防止费用支出失控,明确现金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同时,根据年度现金流量预算制定分时段的动态现金预算,对日常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及时发现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5.加强实物资产控制。实物资产控制是指为保护各种实物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舞弊行为而进行的控制。首先,建立财产物资限制接触制度,根据各种实物的性质和管理特点,合理确定允许接近的人员,并进行严格的检查监督。其次,要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会计记录,同时还要加强资产安全防范措施,消除隐患,减少实物受损机会。再次,要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采取定期盘点、轮番盘存、抽样检查的方法,查清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及时发现保管漏洞,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各项实物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四)构筑严密的内控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在企业一线业务的全过程中建立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

  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

  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会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进行“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控制,可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

  (五)强化政府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作用

  在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应当依靠政府的权威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使之有效实施。同时要加大执行力度,对不能加强自身内部会计控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企业原则没有实现的,应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应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对照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企业有失“公允”及其他不当的行为,帮助企业加以纠正。[不悔网]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企业 内部会计 内部控制
最新会计研究论文
浅谈会计专业技术职务制度的演进及启示
试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
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思考
浅谈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变革
浅析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实现途径
探索高职建筑会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制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反倾销视角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与完善
信息化教学在高校会计学科的应用研究
从长春长生生物疫苗案看企业会计诚信问题
热门会计研究论文
浅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争议——会计职业道德面临
浅论所得税会计
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电算化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财务会计目标定位思考
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浅谈会计人员基本职业道德---不做假帐
网络会计的探讨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