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0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 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人才资源。在知识型企业中存在四类参与者:生产者专门从事生产活动;经营者决定如何生产;而创造者则成为企业增量知识的创造者,决定生产方向;资本所有者筹集资金。拥有大批的技术熟练的劳动者和富有实践经验的经营管理者,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应对新时代的需求,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随之进行了改革,培养高等职业人才的高职院校规模逐步扩大。据统计,到2014年4月,我国独立设置的、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已发展到1000多所(含民办高职院校、高等技术专科学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占本科院校数的66.9%,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必须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对以培养工程、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机遇,也是挑战。实践证明,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我们既需要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否则,即使有一流的产品设计,最好的研究成果,也很难制造出一流的产品。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及时发展起来的。因此,其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现实中,高等职业教育刻意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齐,把技术应用型教育办成学科型、工程型教育的现象十分突出。主要表现有:

  (1)不是按照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设置专业,而是完全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目录,以学科来设置专业。

  (2)不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而是走高等专科学校的老路,办成普通高等教育的压缩型。

  (3)师资方面,无论是引入制度,还是培养培训制度,没有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特殊性。特别是在培养培训方面,多注重教师理论研究,而缺少技能再培训。

  (4)忽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应有的技能要求,在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较为简单,无法实现预期目标。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要发展高职教育,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符合社会、行业和地方的需要,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且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 国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2.1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什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人才培养模式从外延上看,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不同类型的教育实践,如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职业技术教育为特征的高等教育实践,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工程型或学术型教育为特征的高等教育实践。狭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某种类型教育中,依据不同条件和需要形成的具有不同特点的教育实践形式,是有关学校不同特点的具体教育实践总结。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人们所谈论的主要是狭义上的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与高职教育特征有关的。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是:

  (l)目标特征。高职教育是适应现代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

  (2)内容特征。根据高职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社会的技术技能为根本任务,在教育过程中,育人和用人的结合,成人和成才的结合,产学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社会培训部门、科学研究机构的教育资源,使社会有关部门广泛参与。

  (3)实践性特征。在各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改变普通本科教育那种注重专业理论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轻视实践操作的教育模式,理论教育注重实用性,并紧密与实践相联系,服从实践需要。实践教学注重与生产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此来设计安排实践教学。

  2.2 国内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

  我国开展高职教育以来,"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最有效的?"一直是教育专家们在探讨的课题。

  基于我国国情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各位学者分别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王前新先生在分析了各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后,将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概括为市场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学练并重、产学研结合。徐挺先生的概括是:注重人才培养的目的性、主体多元化、内涵层次性、模式的实践性。陈家颐先生对狭义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类研究,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分为"目标引导型、学制改造型、过程探索型和主体复合型",并指出"即使培养同一类型的人才,其培养模式也不是惟一的,而是可变和多样的;但对于某种类型的教育模式,为实现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必然有风格或特征较为稳定的基本范型"。

  高职院校也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结合国情、省情、行情和企业情况,积极探索、建设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其《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出:紧紧围绕四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德阳加快"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有利时机,将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与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深度融合,进一步探索"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办学模式,形成省市共建、资源整合、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的示范学院共建共管的新格局和"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在其《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中提出:学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重点专业建设为龙头,依托国家级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实现与地方经济建设及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以"融入式"校企合作为基础,深化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在其《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中提出:坚持"素质为核心、能力为基础"的育人理念,坚定不移地走产学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探索了特色鲜明的"学工交替"、"订单式培养"、"项目化教学"等工学结合育人模式。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其《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中提出:建设"实境训教,社区耦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人才培养之本,将人才培养置于"实境"即真实的职业环境之中,实现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目的。总体来说,"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各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模式是一种通过生产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其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针对用人单位需要定制培养计划;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利用学校和企业共同的教育资源,实行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仿真的工作环境以及科技开发等有机的结合。正确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定位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知道和保证;完善的教学体系、"双证沟通"的运行机制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基础;多种形式,"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动力。

  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方案

  3.1培养目标与定位

  一个企业要长远立足于经济舞台,必须提供有特色的产品、服务。同样作为教育行业的产品一学生,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也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这些都需要在学校提供的培养方案上有一定特色:一是职业特色,体现为学生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尤其是职业核心能力。二是行业特色,体现为保持为行业服务的优势;将行业的有关专业办成品牌专业,从而使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到有利位置,并对品牌专业进行相关实用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成果孵化,使之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在专业建设上,体现行业特色。三是专业特色,学校所开设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准则,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特色人才培养优势,积极探寻市场,发现市场,把供需链条紧紧连接在一起,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形成品牌、形成特色。

  3.2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

  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人才培养规律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办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保证。

  3.2.1 专业建设

  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和引导社会人才消费的一个基本尺度,反映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职业岗位的适应程度。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与创业,事关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

  高职教育专业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和开放性,更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较之理论型、研究型人才,这类人才与一定区域的市场、职业、行业、产业、技术等有着更直接、更紧密的关联,其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因此,学院在专业设置上应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学科专业的交叉复合来综合研究专业的设置"为原则。

  3.2.2 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教育的特征除了体现在专业设置上,还有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开发的合理与否、质量高低、实施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人才质量。按职业教育的特色构建课程体系,是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实现,进而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为特征,立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打破学科本位思想,优化课程结构。

  3.3建立高素质、有特色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属于最基本的教学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水平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决定着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反映了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综合实力。因此,培养和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兼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也是事关每一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健康、快速、可持续性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

  3.4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

  高职教育是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除了运用实践性教学外,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1)将新思路置于启发式、交互式、导学式、讨论式等多种形式教学的实施中,即把学生置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变老师以教为主为以导为主,把着力点放在如何启发与引导学生更好地学,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2)加强对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与普及的引导。在这方面,在学校内部可以从两点来做:一是在现代教学设备设施方面加大投入,为广大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物质基础;二是通过优质课程评比、多媒体课件评比等措施引导教师积极采用投影、幻灯、录像、CAI、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信息量。

  (3)建立了一整套以现场测试为主要方式、以现场指导教师为考核主体、以行业标准为基本内容的校内外实践课考核管理办法。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促进"双向考核",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双证就业"。

  4 小结

  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需要一个科学合理、不断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研究并构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有利于职业学院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今天,研究构建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其意义十分深远。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 人才 培养 模式 研究 高职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