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学校教育背景下当今素质教育浅析论文

学校教育背景下当今素质教育浅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07

学校教育背景下当今素质教育浅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058-03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是中国教育的光明之路。素质教育可以使每个人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得以充分地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更好地去面对社会的挑战和矛盾。教育,小到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影响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因此,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培养,需要从幼儿期、学龄期抓起。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少年要达到强、富、智、进步则需要通过学习和接受教育,通过教育出的人才才可以给国家的生命里注入鲜活的血液。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将教育二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对于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可或缺的。完善一个人,即从幼稚走向成熟,乃至成功,都是需要教育来完成的。而在每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有三种教育不可缺少,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这三者缺一不可,不可分割,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只有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特点,才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统一,才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才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注重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才能取得最佳的整体教育效果,素质教育才有可能更健康地实现。

  长期以来,我们更强调学校教育对培养人的作用,谈到家庭教育很多家长都不以为然,在国内,家庭教育往往被忽视,如何创设良好、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则更是少有问津。特别是当下市场经济大潮带给我们的冲击,在农村造成上百万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面临不同程度的亲情缺失,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无从谈起。事实上,一个人的成长,首先受到的是来自家庭、来自父母的影响和熏陶,且这种影响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家庭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自从人类社会产生了家庭,它便也随之产生了。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一度成为培养和教育孩子的主要途径。“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中的这句名典,便是对千百年来家庭教育重要性的突出强调。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孩子。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就讲明环境对人健康成长的影响。在很早以前,西方教育家就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全部问题可以用一个概念――道德概括。”家庭教育的最大作用就是教给孩子道德上的培养和孩子基本素养的塑造。在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对“礼义廉耻孝”看得十分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应培养孩子基本的正确的价值观,百善孝为先,要学会懂礼、重义、清廉、知耻。当孩子有了这些基本的观念后,这样才能形成“九流”:诚实、友爱、尊敬、适度、公正、服务、正直、忠诚,以及责任心。形成这九流后,就可以做到吃苦耐劳,积极处世,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这些有利于其为人处世,有利于下一阶段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这些基本素养的培养能够尽量减少青少年犯罪现象和心理扭曲,从而也有利于全民素质的真正提高,健康而有效的家庭教育必须记住这样一个前提:只有学会怎样做人,方有可能去学习知识,到最终成才。如果家庭教育缺乏往往就会引发一系列的人在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家长必须是孩子的心灵导师,孩子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社会上遇到诸多困惑和烦心事,这时家长可以是他们的朋友,可以倾听他们的心声。如果是家庭离异的父母则更应该多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不要让孩子们从小就在心理上形成阴影。在培养孩子时,有很多家庭是盲目跟风,为了孩子在开学或起跑线上优越于其他的孩子,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学习钢琴、小提琴、二胡等,根本没有问过孩子是否喜欢。很多家庭教育者都认为上学一定要考一所名牌大学,然而,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就必须抛弃强加给孩子们的较高期望,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有许多杰出的成功人士,他们甚至没有上过大学,但是最终却能成功,因为他们有恒心,有毅力,勇于拼搏,敢于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家庭教育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道德修养,还要注意发掘孩子的兴趣和天赋,不要强迫孩子们去做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只有正确引导和发掘孩子的兴趣,才能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塑造,也才能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家长应多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兴趣和优点,不要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自己的孩子。当你在猛烈批评和指责他时,你有可能就在扼杀一位天才,这就需要对孩子们多一份肯定,多一份赞扬,多一份鼓励,让孩子健康成长才最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1]学校教育作为由国家主导的系统化教育,在此教育时期,亦是人一生成长当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阶段,人的很多种品格都形成于此。因此,现代社会中,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当中就必然居于主导地位。学校教育要得到有效开展,就不能让学校教育过于行政化,教育工作者应该探究怎样正确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又不扼杀学生的天赋。在教育中有很多原则和方法,但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却显得很无奈,知道应该要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最后又回到单向的传统灌输法,对此,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拐杖,怎样同学生建立起一种有效的沟通机制,成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师,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按照学生的特点来发展学生,做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过渡,怎样才能摆脱“赵恬的纸上谈兵,明白看花容易绣花难的境遇”,成了现今学校教育的一道难题。为什么国内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在学习方面都优越于国外的学生,但到了大学后国外的学生就超过了国内的孩子?也就是我们在起跑线上赢了,但却输在了过程之中,这就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进行反思了。尽管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多年,但人们仍然从现实功利性出发,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应试教育”没有丝毫减弱。因此,我国一定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分类考试、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2]   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是直接影响教育工作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丰富的知识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学会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重视教后反思。教育工作者,一般都与学生有年龄或时代的代沟,只有有效地打破这一层隔膜,才会更加有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到学生中间,以真诚热情、良好的情绪和学生融洽在一起,让学生愿意亲近你,通过和学生一起活动或交流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朋友关系,通过这一层关系,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这就能更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这里是他们求知的知识天堂,而不是地狱。

  在教学时,教师应仔细观察和发掘学生的优点,并且多与孩子的家长交流,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教不殆。教师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塑造高尚的人格,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教师的言行对孩子也有深刻影响,教育工作者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孩子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或自己的喜恶来评判一个学生。在传道授业时,应当倾囊相授,只要学生有疑惑就应当耐心仔细讲解,学生在不同的成长时期,无论生理和心理都会有相应变化,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而且要把心理辅导落到实处,不能只是做一个面子“工程”,只有做好了这些,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国内孩子与国外孩子的差距很大的原因是动手实践少了,在国内有许多的“书呆子”读了十几年书,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理论不能和实践相脱离。学校要多组织学生定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不仅学习理论,也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学生在学校学习,基本的知识往往不十分欠缺,欠缺的往往是社会阅历,现在,许多公司单位招收人员都需要工作经验,但青少年刚从学校毕业,哪里有什么工作经验,这就需要提供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和渠道。社会实践可以有效地帮助在校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个社会。在学校时也应教给学生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有了这些品质他们才有可能成为优秀人才、高素养人才,才能做到“九流”。青少年承载者国家的未来,儿童则是祖国的花朵,因此,不能因为教育的缺失而使他们成为却成为国家的负累。随着少年儿童与社会联系的不断延展和加深,社会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也逐渐由弱变强,它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是一种持续时间长、影响广泛的社会教育形式,它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个体生命成长中的整个教育体系,同时它也是这三种教育体系中最社会化、最广泛化的终身教育体系。社会教育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可比,社会教育既可以弥补学校教育在系统化知识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又可以广泛地开展道德品质、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人在素质能力、道德情感的发展中愈加成熟完善。社会教育是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综合体现,青少年们只有经历了较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才能够更好地独立生存与发展自己。因此,如果经过十几年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后,青少年们却不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那只能说明之前所受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败。社会教育教给青少年们的是必要的人生体验、社会经历,使他们学会如何生存,如果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教育过程中没有接受到较好的教育,那么社会教育带给他们的只能是不断的挫折和教训。

  总之,古今中外教育的事,从来就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一家的事。当今,许多的教育病,是由整个社会系统的机制、体制造成的,因此,许多教育问题也就不是学校教育自身所能解决的。只有跳出狭隘的学校教育,从“上位”和“全局”审视,现行的教育病或许才能找到真正的症结。

学校教育背景下当今素质教育浅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 背景 素质 浅析 学校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