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试论社会转型期共产党执政资源的巩固和扩充论文

试论社会转型期共产党执政资源的巩固和扩充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4

试论社会转型期共产党执政资源的巩固和扩充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8-0149-02

  执政资源是指“执政党为提高执政效能而利用的各种积极因素和条件”[1],主要包括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权力资源、思想文化资源、组织资源等。世界政党发展的历史表明,党的执政资源是一个变量,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党执政资源的巩固和扩充情况直接关系着党在国家中地位的稳固与否,也直接决定着党执政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党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正是鉴于党执政资源的这种动变性和重要性,在社会转型的特殊背景下,探讨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巩固和扩充面临的挑战及实现途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转型期共产党执政资源建设面临的挑战

  当前中国所处的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2],是一个伴随着历史阵痛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对不稳定的矛盾多发期。因为它必然要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社会运行机制和体制、利益格局和价值观念体系,但新的社会架构一时间又难以建立,致使政治主体徘徊在新旧体制、观念之间,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失去秩序与规范,造成各种混乱,从而使党的执政资源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一)政治信念流失将使党失去社会凝聚力

  政治信念是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心理资源,是政治主体对现存社会制度及党执政的主观认同和支持。转型期,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存在,新旧观念与体制同时并存,传统价值观和现代价值观相互冲突,资本主义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渗透造成中国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摩擦,人们对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多种现象认识模糊,在价值观比较、选择、整合上存在困难。同时,社会信任出现危机,道德评价失范。社会多元化价值观极大地冲击了政治主体原有的主流政治信念,增加了思想统一的难度。如何在社会转型条件下丰富党的理论资源,成为党巩固和扩充执政资源的首要问题。

  (二)执政权力弱化将使党失去社会控制力

  掌握政治权力是党执政的重要资源,而权力资源丢失则是党执政忌讳的事情。在社会转型期,党的权力资源丢失要警惕两个方面的可能:一是在政治体制改革中自己放弃权力。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党政分开,改变过去“党管一切”的做法,使党能从繁重的管理事务中脱身出来。同时党政分开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但党政分开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如果党不能有效影响行政权力的运作,那么必然出现党的影响力降低的问题,也会弱化党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力。二是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社会利益格局多样化会使党对某些政权组织失控,容易造成政治权力的滥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本位主义。此外,由于新的经济、政治体制尚不健全,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力腐败,严重破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地方和部门利益突出及政治权力腐败的情况下,如何防止党的权力资源的流失,成为党扩充执政资源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

  (三)组织资源萎缩将使党失去政治动员力

  党执政的稳固,一个重要原因是组织资源的丰厚,其完善的党组织系统保证了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的组织资源受到了冲击和损耗。一方面,所有制形式多样化影响了党组织战斗力的发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这样虽然活跃了市场经济,但也造成了社会群体之间、行业部门之间的资源争夺,利益差距显著,进而增加了社会政治主体之间的矛盾。党员作为现实社会的一员,也无法避免遇到这样的尴尬,受利益落差、价值观念的影响,少数党员开始蜕变为落后分子,“从思想作风低劣到违法乱纪,再到结党、营私、作恶等”,“而且这种个体变异是具有扩张性的,很可能在组织内得到繁衍”[3],使党组织内部利益协调的难度越来越大,政治动员力降低。另一方面,传统的与计划经济时代的“单位制”、“单位人”相适应的组织建制无法应对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成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的频繁流动,一些党员没有正常的组织生活,甚至连党员的身份也不被人知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更无从谈起。因此,如何在利益分化、阶层分化的客观情况下防止党的组织资源的萎缩,成为党扩充执政资源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

  (四)制度资源老化将使党失去社会适应力

  制度资源是党维护其执政地位的关键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党通过不断强化民主和法治建设,使中国的制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传统的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惯性作用和影响仍在“发挥余热”,短时间内是难以彻底清除的。同时,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的社会,其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也将是一项非常庞大且复杂、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面对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浪潮时就更显出中国政治体制资源的相对滞后,这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发展。

  二、转型期巩固和扩充党的执政资源的现实途径

  社会转型期对党的执政资源建设提出了种种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全党要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多种现实途径来巩固和扩充党的执政资源。

  (一)构建现代化价值观念体系,克服政治信念流失

  中国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是通向现代化之路,因而构建适应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体系是党在新时期丰富其理论资源、增强社会凝聚力的主要途径。首先,党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4]。面对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化对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冲击,党既要抓住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道德的基础上,又要与时俱进,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以增强理论的时代性和说服力,确立一个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能正确反映和容纳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心声的现代化价值观念体系,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性和先进性。同时,“党还必须借助于各种制度和伦理规范的建构来体现其所确立的价值原则”[5],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原则。此外,党要抓住舆论的主导权,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传媒大力宣传和倡导现代化的价值观念体系,运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结合的方法,推行目标一致的主导价值标准。这样才能消除转型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和价值观念多元混乱,从而克服政治信念的流失,使党的社会凝聚力不断增强。   (二)完善党的权力资源,做到“权为民所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环境中,党既不能盲目地扩充自己的权力资源,也不能随意丢失自己的权力资源。首先,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充分运用自己的权力资源。其次,要打击抢夺党的权力资源的集团或组织。在多元经济成分的体制下,党一要防止由地方保护主义而形成的分裂集团,二要防止掌握资本的集团与党政干部结合起来。在维护党的权力资源时,还要特别打击走私集团和黑社会组织。这些组织也是对权力资源的掠夺。打击掠夺党的权力资源的集团和组织,目的是完善党的执政体系,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全国各地得到有效执行。最后,党还要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防止政治权力滥用、腐败给党的权力资源所造成的无形的损耗,使来自于人民的权力真正为人民服务,从而获得人民的认同和信任。

  (三)进行党性教育,增强党内民主与团结

  执政党自身的状况及其执政能力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执政资源。因此,社会转型期要积极加强党组织的全面建设。首先,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也是党员发挥作用的载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不能因为社会经济组织的变动而忽视党的原有的组织资源。健全和拓展党的传统组织系统,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的意志渗透到全国人民中去,仍然是党的政治优势。以基层党组织为载体,坚持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充分调动党内的政治积极性和高度一致的理论热情、认同意识和团结意识,以先进性教育为依托,认真对全党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以严格的党性和高尚的修养提高这些优秀分子各方面的素质,使其端正入党动机。其次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在党内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选举程序和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要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促使党内民主建设有更大的进步,以此来带动人民民主的实现。

  (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

  制度资源是党执政资源的核心和根本,是党巩固其执政地位的关键所在。其中,政治制度建设又是重中之重。当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取向是政治体制的民主化与法治化,为此党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快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的分化,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二是加强立法与执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是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建构一套完整的政治整合机制,扩大政治体制的开放性,实现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平等的参与,同时建立权力的民主监督机制,适时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从而不断完善追寻“中国梦”的机制。

  三、结束语

  总之,在社会转型的复杂时期,党的执政资源体系必须得到不断的巩固和扩充,否则将无法适应中国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党的执政也将面临严重的危机。今后,在不断的社会变革中,党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以加快发展。只有加强党执政资源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才能领导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的“中国梦”。

试论社会转型期共产党执政资源的巩固和扩充

论文搜索
关键字:共产党 执政 转型期 转型 资源 社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