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浅析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浅析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8

浅析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作者简介]刘兰青(1979- ),女,河南鹤壁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鹤壁 45803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74-03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所有公民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它产生于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利益、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爱国主义思想不是先天的和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才使人们具备的品质。国际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国家至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始终是各个国家的共识,为此,各个国家都把培养自己国民的爱国主义品质作为教育的最基本内容。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大学思想政治课堂来说,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将爱国主义深入学生的认知,并影响其日常行为。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为客观、准确地了解在校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笔者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以一、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其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对现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认可度为内容,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13份,回收率超过90%。调查结果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大学生爱国热情高涨,但是爱国行为略有偏差。从问卷上反映的数据来看,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是普遍存在的。在问题“你是否热爱自己的祖国”中,63%的同学选择了“非常热爱”,35%的同学选择了“热爱”,只有不到2%的同学选择了“不热爱”。但是,对爱国热情的表达,学生的选择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在问题“如果你的某个同学在宿舍悬挂国旗或者将自己的QQ昵称设置为Love China,你会有怎么的看法?”中,12%的同学选择了“很好,是爱国热情的表达”,37%的同学选择了“出发点很好,但没什么意义”,16%的同学选择了“幼稚,是典型愤青的表现”,而剩下25%的同学的选择是“这人有点傻”。由此可见对于祖国的热爱,大多数同学不愿意直观地表达出来。

  2.爱国主义教育普及范围广,但效果不太理想。在问题“大学期间您是否参加过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有85%的同学参加过爱国主义教育,12%的同学表示记不清了,只有3%的同学明确表示没参加过。但从效果上看,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触动,有一定效果”,此比例占到了58%;而选择“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和鼓舞,很有效果”的同学还不如选择“仅了解了一些历史而已,效果一般”的同学来得多,其比例分别为14%和28%。显然,这样的效果是无法让人满意的。

  3.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但是形式较为单一。在问题“你参加过哪些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上,选择“专家讲座”“军训”和“看电影”的同学比例较高,分别为89%,97%和78%,但另外一些选项的比例就较低了,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只有24%,“参加座谈会”只有11%,选择“其他”选项的同学也只有17%。由这个问题可以看出,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很少,学生缺失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正是那些学生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教育方式。

  4.爱国主义信息的接收方式紧跟时代发展。在问题“你是通过何种方式来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中,有78%的学生选择了“搜狐等门户网站”,有14%的学生选择了“天涯等论坛”,总数超过了“报纸”的48%和“电视”的27%。可见,在当今的大学生群体中,更多人通过互联网了解国内外最新动态、关注世界及周边局势、关心国家大事。

  三、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的成因

  1.大学生的个人原因。当代的很多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存在两种极端情况,这两种极端情况都是由于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所致。两种极端情况的表现如下:第一,崇洋媚外,对国家、对民族、对党和政府缺乏必要的信心,认为国外的东西就是先进的、好的,我们自己的东西就是落后的。这些人缺乏“国家至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他们注重个人名利,贪图自身的享乐,为了追求这些甚至不惜牺牲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第二,思想过于单纯,他们虽然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但是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当遇到某些突发事件时,总是引发出一些过激的行为,而这些过激的行为往往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2.学校忽视爱国主义教育。这些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往往要求学校定期组织各种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活动。但是,由于学校总是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这就使得很多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变成了应付检查的走过场。

  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由于课业繁忙、党团工作繁多,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并且由于学校组织得不认真,很多活动并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容易让学生感觉是在浪费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就对这些活动产生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

  3.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持久性和连续性。许多爱国主义教育在活动刚结束时,大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但过了一段时间,活动的“保质期”过了,学生呈现出的状态又会回到当初,因此持续教育、深入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目前的状况是,教育活动的时间间隔很长,当再次教育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理论教育又从头开始,同学们的理论水平就永远停留在开始的阶段。   总之,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要求我们结合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的一切可利用资源,使用课堂上和课堂外的一切手段,通过书本上和社会上的常见案例,将爱国主义的思想持续、深入地灌输给我们的学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品质,而现实是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四、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学的改进

  1.加强大学生政治理论的学习。爱国主义思想不是先天的和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教育才能使学生具备爱国主义信念。在系统的教育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是最主要的媒体和途径。

  第一,加强近代史和党史内容的学习。江泽民同志在指导爱国主义教育时曾指出:“要从小学开始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青少年懂得中国曾经是怎样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懂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革命和建设,把一个受尽帝国主义列强凌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初步繁荣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事实,这样,他们希望祖国强大、要求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愿望,就能建立在符合历史实际和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更加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更应该深入学习中国的近代史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使学生更加坚定对国家、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第二,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最重要的支撑部分,也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利用这些历史留给我们的爱国主义资源,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能够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奋斗终生。

  第三,强化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对西方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整个进程,是一个的复杂历史进程。我们要通过形势和政策教育使学生明白国内外的反华势力仍然蠢蠢欲动,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卷土重来。俗话说“害人之心不能有,防人之心不能无”。在我们融入世界的同时,绝不能分不清东西南北从而迷失自我,必须在各个方面时时警惕西方世界的凶残本性。同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和谐社会对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参与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去。我们国家只有不断强大才能最有效地抵御西方反华势力。

  2.改革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理论教育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们思想的重要途径。在现阶段,高校开设的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仍是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重视它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管道作用,发挥其系统性、理论性的优势。但是在新的时期,政治、思想课的教学效果却呈走低趋势,甚至成了“大学里学生缺课最严重的课程”。因此,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使学生“愿意听,喜欢听”,这样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程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一方面,要研究如何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出发,来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流程及教学内容。如果不从这个层面把“两课”建设好,高校的政治理论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教师的指导,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在以往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往往是把德育过程简化为几个方面,再简化为几条原理,最后变成几个概念,然后用一两个概念加上一两个句子得出一两个结论,这种教学的方法很难被现在的大学生所接受。要提高政治、思想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需要在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之外,结合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重大事件,让学生自己组织演讲、辩论等课堂活动,通过这些课堂的活动,将政治、思想教育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爱国主义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实现爱国主义在实际生活中的引导、激励和提升作用。

  3.营造具有爱国主义氛围的校园文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一个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形成的爱国主义氛围不仅可以教育在校学生,还可以通过学生一届届传递下去,达到一个长远的教育效果。

  爱国主义氛围首先可以通过各种校园媒体来营造,比如校园广播、橱窗、板报等。可以在这些校园媒体中宣传历史和现实中的爱国英雄,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还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专题活动来开展,比如专家讲座、党团活动、主题班会等。特别是一些活动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展开,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活动、歌咏比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非常高,效果非常好。最后,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通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加快爱国主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在当今的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互联网获取新知识和新信息,传统媒体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这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校园网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可以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视频资源库,提供一系列的优秀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供学生在线观看。也可以建立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对于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给予正面的报道和评论,对于其中比较有争议的事件,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中展开讨论,共同得出正确的观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世界观的塑造,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5.通过重大事件进行教育。新时期的大学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国家的方针政策都有所了解,因而作为中国公民的国家归属感比较强烈,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与其他群体相比较也较为强烈。例如在雅安地震发生后,大学生们纷纷捐款、捐物,并在网上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地震灾区的人们,希望他们坚强地面对灾难,开始新的生活。另外,很多学生社团还以此次地震为主题组织各种活动,如献爱心捐款、蜡烛祈福等,表现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以重大事件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手段。比如四川汶川、雅安的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全力抗震救灾,体现了我们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在奥运会举办的过程中,展现了国家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神州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时,显示了我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中,可以改变原来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重大事件为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用大学生们易于接受的渗透式教育。这些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时机。

  总之,在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中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力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在大学校园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此外,要让学生懂得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让学生明白当前最好的爱国方式就是化报国之志为报国之行,争分夺秒,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本领,为以后报效祖国做好准备。

浅析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学 主义 思想 政治 教育 课程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