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社会化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影响与对策论文

社会化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4-12-28

社会化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作者简介]杜远阳(1972- ),男,广西南宁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党建与教育管理;谭华云(1981- ),女,湖南东安人,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外语系党支部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党建与旅游管理。(广西 南宁 53002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社会化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DSBD13YB072)、2013年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课题“新媒体视野下高职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研究”(课题编号:13DJ036)和2013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广西高职院校90后大学生人生信仰调查与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3LSZ06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0-0072-02

  社会化媒体又称社交媒体、社会性媒体,是人们用来分享意见、观点及经验的工具和平台,包含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社会化媒体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对人们互动需求的回应。它与新媒体、传统媒体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区别。社会化媒体是在利用新媒体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交流形态,特别突出自发性、互动性、即讯性的特点。目前的高职大学生是思维活跃、认识超前、敢于创新的“90后”群体,但与其他普通本科大学生相比,他们的学习能力与自律能力相对薄弱,政治信仰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一、社会化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影响

  政治信仰是对政治观念、政治理想的信仰,是一种重要的信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信仰主要是对马列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青年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群体,对他们开展政治信仰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影响着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交流互动媒介,在当前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高职院校而言,其影响性更是不言而喻。

  1.社会化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高职大学生思想独立,易于接受新事物,动手与操作能力较强,但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内心世界丰富而脆弱,对事物的认识比较感性,缺乏理性判断。社会化媒体正好为他们急盼获得社会认同、想要与教师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对他们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一是社会化媒体拓宽了教育平台。高职大学生倡导自由,渴望平等交流,他们对科学的政治信仰的追求是明确的、迫切的。社会化媒体以其互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运用如网络论坛、微博等形式,向高职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信息。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向高校党组织、班主任、辅导员等及时反映学习工作情况,使高校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所以说社会化媒体拓宽了政治信仰教育的平台。

  二是社会化媒体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大学生往往扮演着客体角色,被动接受教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缺乏互动沟通的桥梁。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为高职大学生获取信息、接受教育、参与活动等提供了有效渠道,尤其是在这一渠道中,大学生可以消除各种心理顾虑,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担任着教育主体的角色。

  三是社会化媒体缩短了教育的空间距离。高职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校外实践时间长,既保障教育的实效性,又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的关键点。社会化媒体以新媒体技术为手段,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与学生可以在不同时空进行教或学,这就大大地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极大地提升了教育的实效性。

  2.社会化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社会化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给教育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一是多元文化的蔓延干扰高职大学生正常教育。依托于互联网的社会化媒体让学生不断受到社会思潮及多元文化的侵袭,甚至还会接收到很多不良的信息。高职大学生的思维模式正处于塑造阶段,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一不小心就会形成错误认识,甚至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误入歧途。

  二是教育载体难以监控,易产生网络群体性事件。社会化媒体使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载体丰富多元,但有时因监管不到位或疏于利用其他载体,容易给某些别有企图的人员带来可乘之机,诱导高职大学生在网络上表达一些非理性的言语。如高校校园网、论坛、手机微信等都可能传输不良言论、信息,部分警惕性不强的学生就容易被诱导,进而产生“网络愤青”“网络暴力”。

  三是社会化媒体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许多政治信仰教育需要依靠学生的实践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以实践强化信仰,促进教育。但是在以社会化媒体为载体的教育平台中,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往往是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互动逐渐减少,长期如此,学生就容易在教育行动上产生惰性。社会化媒体有可能切断教育线,减弱教育的实效性。

  二、基于受众选择机制的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受众是指传播过程中的接受者,即受传者,或称阅听人,是对信息接收者的总称,现实生活中的各类读者、观众、听者等都是受众。受众理论是传播学系统里的基础性理论,其倡导在传播过程中要关注受众者的感受,并以其作为传播效果的评价主体。对受众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从上世纪中期传播学创立开始的,特别是1975年,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梅尔文?德弗勒在他的《大众传播理论》著作中,对受众理论作了专门的论述。后来,随着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交叉学科获得快速发展,受众理论同样也得到了丰富与充实。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受一定理性选择的影响,具有特殊的选择机制,即受众选择机制。受众选择机制考查信息接受者的选择心理过程。传播学中的受众选择机制认为,传播者要想有效地将信息传给受众,必须经过受众者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三个阶段,最终形成选择性行为。综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在选择性的三个阶段中,选择性注意是基础,选择性理解是核心,选择性记忆是关键,三者层层递进,又相互促动。   将受众选择机制与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实践相结合,笔者认为高校正好可以运用社会化媒体,实行政治信仰的理论性教育与实践性教育,如图所示。

  一方面要注重强化理论性教育。选择机制中的三个层次从根本上说是受众心理活动的过程,三者层层递进,逐渐深化。因此,在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也应遵循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变化规律。第一层次,我们应有选择地运用一些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媒体来开展教育。再一层次,应发挥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大力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宣传,以听、观、动、想等形式,使学生能更快、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党的理论知识。更深层次,则是要促进大学生记忆知识。在认识理论的基础上,还要使大学生们自觉认同党的理论知识、共产主义知识,而后使他们能够用语言文字、图像等不同的符号把政治信仰理论的信息复述出来。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高职大学生的实践性教育。选择性行为是受众选择机制的最终表达,我们应该以社会化媒体为手段,突出教育的实践性,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政治信仰的理论性认识,以此端正思想态度,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应运用并发挥好社会化媒体的作用,多层次、多角度地创新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制度,增强教育的理论层次性、教育的互动性。

  三、运用社会化媒体推进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工作

  基于对信息传播的终点――政治信仰教育过程中高职大学生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及其选择性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受众选择机制为我们运用社会化媒体开展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工作创新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与有益的方法。

  1.发挥社会化媒体功能,拓宽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载体。高职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但其思想具有易变性特点,对他们开展政治信仰教育就必须采用他们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载体,才能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受众选择性注意告诉我们,大学生对内容的注意力与承载内容的媒体密切相关,如果传播媒体是学生所喜爱的,那学生就会对媒体所承载的知识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我们应积极拓宽高职大学生教育新载体,通过媒体的作用来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信仰。首先,应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细化,为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载体。在实践中,不同年级、不同生源、不同性别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希望和需要,对社会化媒体的认同也是不同的。例如,我们可以针对大一新生用QQ、论坛等较为直接简便的形式开展教育,而对在外开展毕业实习的大三学生,则可以用微博、博客、微信等远程方式,以解决师生受时空限制,不能即时会面的问题。其次,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媒体特性,恰当地发展多元化的教育载体。运用社会化媒体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主要是要让其获取新知、学习党的理论、体会人生感悟等,我们应根据需要选择契合需求的媒体形式,并将其发展为教育新载体。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可发展成为政治性学习平台,名人微博可发展成为大学生们的理论园地,还可建立教师微博、校园BBS、生活QQ群、师生情同窗情网站等。

  2.以社会化媒体为渠道,积极开展政治理论的平民化教育。选择性理解强调接受者把传播者的“编码”进行“解译”,转换成接受者自己的信息。在这一“理解”过程中,解译的质量与信息量很大程度受到传播者编码可接受性的影响。所以,在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对教育内容的编码应该是易于接受的,使大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吸收信息量。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优势,积极开展理论的平民化教育。《现代汉语辞典》对“平民”的解释是“泛指普通的人(区别于贵族或特权阶级)”,理论教育的平民化,则应该是教育内容、教育重点、教育形式及教育过程符合高职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心及群体思想。据笔者了解,高职大学生对教条、枯燥、深奥的政治理论普遍缺乏兴趣,因此,理论教育的平民化是很好的教育方法。据此,我们可以利用媒体简化理论知识,强化宣传,如在校园BBS中设置十八大理论学习专栏,设置“数字说成就”“历届党的大事展”“领袖人物经典瞬间”等栏目,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形式开展教育。

  3.探索建立适合高职大学生特点的新型信仰教育互动模式。在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接受的教育信息多少关键取决于大学生的选择性记忆。学生往往只记忆对自己有利的、符合自己兴趣的,或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建立起新型的信仰教育互动模式,让大学生参与到教育的互动中,以提高大学生的选择性记忆。高职大学生不是被动的教育客体,而是教育关系中的主体,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建立起沟通互动的桥梁,让他们在媒体中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获取有益信息,并且在互动中加深理论学习。目前,深受大学生们喜爱的QQ群、微信群、空间、微博等都是较好的互动平台,我们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关注新出现的网络社交工具,适时建立开心网机构名人主页、视频网站、搜索引擎、facebook、flickr和youtube等新型互动平台,尽可能多地满足大学生们的信息互动需求。同时应针对高职大学生思想个性特点,以互动的形式对其开展思想引导。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大部分同学对腐败、“舌尖上的浪费”等问题持否定态度,但个别同学还是存在党和政府昏暗腐败的错误观念。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聘请一些专职辅导员通过论坛、微博、QQ群等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及时消除他们的思想疙瘩。

  4.突出教育实践性,塑造高职大学生良好行为。经过受众三个层次的心理选择后,最终将会表现出有鲜明个性的行为特征。这就启示我们在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要突出实践性的教育模式,通过行为教育,矫正行为偏差,深化理论认识。笔者认为,可以以社会化媒体为抓手,突出教育的实践性,开展行为教育。

  具体而言,一方面要运用社会化媒体及时矫正高职大学生出现的逆反行为。个别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不佳,又正处于思想易变期,容易出现逆反甚至越轨行为。高职院校教师及辅导员可利用网络论坛、微博、群空间等平台,针对“复旦大学生虐猫事件”“大学生杀室友”等近期发生的极端案例展开相关的主题讨论,以此启发大学生思想,把可能出现的逆反行为消除在萌芽中。另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高职大学生通过毕业实习、青年志愿者活动、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了解国情民意,感受社会发展的形势,以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同时还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实践教育中来,扩大行为教育的效果,从而提升教育的实践性。

社会化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社会 媒体 大学生 大学 信仰 政治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