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电视电影论文 >>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电视与电影的互动性分析论文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电视与电影的互动性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01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电视与电影的互动性分析

  电视电影本是完全不同的媒体,电视通过电视发射台和电视机等工具将信息传输的各个地区,受众范围广;电影则在电影院通过放映机和银幕对受众播放影片,受众范围狭窄。当计算机网络普及后,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观看电视和电影,打破了观看电视、电影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为电视、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同时网络也冲击着电视、电影的发展,网络的便利性和丰富性诱惑更多的人花费更多的时间游走于网络,观看电视的时间大大减少;网络电影更廉价、便利,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少,冲击着电影的票房。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网络时代,电视与电影都在寻求着自身的发展出路,在网络的影响下,电视与电影产生了更多的互动,相互之间的影响力加大。

  电视与电影的主要区别

  电视与电影的区别很多,从生产制作,到生产制作的工具、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传播的媒介、受众、影响都各有区别,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为研究电视与电影的互动性,则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了比较。

  (一)传播途径不同

  电视与电影的传播途径和媒介不同,电视信号的传播是通过电视台、信号发射机器、卫星、信号接收器、电视机等工具实现信号的编码、传输、解码等过程。电影则通过放映机、银幕等工具,固定在电影院或露天场所进行播放。电视和电影观看的场所和时间都有一定限制,虽然电视已经普及,但是电视在不同时间播放的节目不同,不可选择,过去的电视还没有储存的功能,人们不能观看已经播过的节目,现在具有存储功能的电视机也还较少。对于电影来说,观众只能聚集在一定场所,对电影院提供的影片进行选择性地观看。

  (二)受众范围不同

  电视在中国十几年前就实现了普及,多数家庭不止拥有一台电视机,电视的受众几乎是全民,电视的观看也多是家庭集体活动。电影的受众相对来说较少,比较局限于电影院的观众,或露天电影场所的观看人员。

  (三)表现方式不同

  电视的受众范围广,要求电视节目具有大众性、娱乐性。电视传播的主要是大众文化,即轻松的、通俗的文化,在电视上播放知识分子看的节目则可能会失去大众,收视率降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表面上是较高层次的文化节目,实际上还是符合大众口味的普及性文化知识讲座。电影的制作较为自由,制片者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的艺术创作,其表现方式也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在电影刚进入中国的年代,观看电影的人群主要是具有一定思想的年轻人,对电影艺术的接收较为容易。电影针对的受众不是大众,而是部分人群,甚至可以说电影在制作时首要考虑的不是受众。在商业化时代,没有受众就没有市场,电影也追求着高票房、高收入。

  网络时代电视与电影的互动和相互影响

  (一)电视与电影传播途径的互动

  电视通过电视发射台、电视机等设备传播信息,在数字电视高速发展的今天,全球采用卫星传递信号,信号强、覆盖面广,所以受众范围极广。而电影院主要利用放映机和银幕进行信息传递,虽然3D电影已经在较大范围内得到了实现,增强了电影的视觉效果,但是电影的受众还是较局限于电影院的观众。在网络时代,通过网络观看电影的人越来越多,远远超过了在电影院观看电影的受众,网络的传播一方面扩大了电影的影响范围,但也冲击着电影院的票房,威胁着电影制片企业经济效益。电影为了扩大影响,在传播方式上也积极与电视互动,主要表现在电影宣传利用电视扩大影响和电影在电视频道的播放。电视为吸引观众也积极开发电影播放平台,策划相关的娱乐节目,对电影界的动态进行传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也出现大量与电影相关的新闻

  电影新片正式上映前,电影公司往往会制作宣传片,在电视上传播,电视的受众面广,通过电视传播可以达到较广的宣传效果,吸引受众关注电影,为电影正式上映积累潜在的受众。电影在上映一段时间后,选择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的观众越来越少,新的电影又开始占领电影院的银幕,这些“过时”的电影开始在网络和电视上进行传播,进一步维持和扩大其影响力。喜爱电影的观众数量不在少数,电视为了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吸引影迷,提高收视率,开发电影频道,定时为观众播放影片。娱乐新闻也是电视节目的一部分,娱乐新闻的内容也包含电影演员、电影新片、电影节新闻、电影获奖新闻等。再者,电视利用自己的平台播放电影的宣传片不仅可以满足受众的需要,还可以从影片公司获取一定的利润。

  (二)电视人与电影人的互动

  电视人与电影人在电视与电影发展的初级阶段是有较大的区别的,但随着电视与电影的发展,电视人与电影人没有严格的区别标准,电视人可以是电影人,电影人也可以是电视人,例如演员可以演电视节目,也可以演电影,制片人可以拍摄电视节目,也可以拍摄电影。

  电视与电影的创作理念交互,是从事电视和电影制片者的重要特征。长期从事电视剧制作的导演,一旦投入电影的制作,能迅速适应,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们拍摄的电影往往具有电视的印迹。从电视界进入影坛的导演,制片风格偏于自然干净的娱乐风格,与电影界过分注重电影的噱头不同,而且能把握社会的文化,迎合市场需要,追求编剧的曲折生动,是电影界的新驱动力。

  在网络的冲击和电影票房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些电影导演转向拍摄电视剧,电视剧的制作往往有电视台等大媒体的支持,资金费用上的困难较少,相对制作电影的风险较小。其次,拍摄电视也不用担心票房问题,电视剧通过电视进行播放,不用担心受众是否会喜欢,是否会为制作成本买单,当然收视率也对电视的成功有一定的影响。电影导演转拍电视剧时,相对电视剧导演投入的热情较大,格外注重镜头和画面,电视剧的动态感和质量更高,但是电视的受众口味平民化,偏爱于故事情节生动的电视剧,而不是精美的画面。   对于演员来说,电视与电影的区别更小,演员会根据签约公司的安排,拍电视剧或电影,演员为了扩大自己的知名度,还需要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电视的娱乐八卦新闻,主要是对电视电影演员的某些事情进行曝光,以吸引观众的眼球,特别是年轻人的关注。一些演员经纪公司也会利用电视等媒体进行炒作,提高演员在观众面前出现的频率,提高演员的知名度,提高演员的身价。

  (三)电视与电影表现方式的互动

  电视的受众是大众,这也决定了电视节目和电视剧具有开放性、通俗性和娱乐性,因而电视的表达方式也是通俗的、娱乐的,电视节目的思想性如果做得太丰富、太深刻,则不能被大众所理解和喜爱,制作的电视节目需要适合大众的口味,需要生活化,让大众感到亲切。电视的传播多以家庭为单位,是家庭娱乐生活的一部分,电视节目的制作需要根据受众的需要来定位。相反,电影则具有文艺性,类似于文学,是制片者思想的表达,是一种艺术。电影的传播相对具有封闭性,对电影表达的思想,不同的受众有不同的见解,电影表达的内涵只需要以艺术画面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受众是否理解,是否认同则不确定,或者说电影越是能激发受众不同的想法,越是能激发受众的争议,就越是成功。

  在这个网络时代,电视与电影制作人的串位,创作的理念也相互影响,电视与电影的表现方式也开始互动。电影为了扩大影响范围,吸引更多的受众,在电影制作中改变传统的艺术表现方式,尝试增加电视节目里的通俗性和娱乐性元素,例如2012年底火爆的通俗喜剧电影《泰?》,以其生活化、戏剧化的故事情节,搞笑的演技和语言,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是电影表现方式新尝试的成功案例。

  电影的节奏相对电视更快,表达方式更抽象,画面制作更唯美,近年来电视的制作也开始吸取电影的精华。电影和电视的剧本很多来源于文学历史作品,电影往往会选取部分极具表现力的情节对文学历史作品进行高度浓缩,在浓缩的剧情中表达制片者的思想,而电视剧则较冗长,缺乏艺术表现手法,制作反复、纠结的情节来“缠”住观众,不过这些现象已经开始改观,尤其表现在一些大型历史剧的拍摄中,如《新三国》注重了画面的质感,并且从传统的历史观念中解放出来,增加了导演的思想,从多角度选取代表性的场景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较为全面、客观地重塑历史,尤其是对曹操的塑造相对传统电视、文学更加人性化。再者,电视剧以生活剧为主,但近年来,生活剧的剧情节奏加快,不再同于以往的泡沫剧,例如一系列的青春电视剧:《奋斗》《我的青春我做主》《裸婚时代》《北京爱情故事》《北京青年》,等等,虽然还是以生活为主题,但在剧情的安排上节奏更快,电视语言也更加文艺化。

  (四)电视与电影语言的互动

  电视语言具有多层级性、复杂性,侧重逻辑功能和指代功能,电影语言具有自由性、艺术性,侧重情感体验功能和美学功能。在网络时代,全球信息趋向一体化,电视和电影都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电视语言和电影语言中都融合了较多的网络语言。好的电视和电影都追求语言的精炼性、艺术性,追求诗一样的语言,也只有成为诗一样的艺术作品,电视和电影才有可能在历史长河中不被淹没,对后来的创作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电影向通俗化喜剧尝试时,电影的语言融合了电视语言的通俗性、娱乐性,而电视剧在提高其艺术表达性的尝试过程中,电视语言也融合了电影语言的艺术魅力。

  (五)电影电视剧化

  电影电视剧化在网络时代加剧,一部电影上映后,观众通过网络进行点评、反馈,制片公司通过受众网络上的反馈,对观众比较喜爱或争执较为激烈的作品进行续拍,甚至在电影开拍阶段就计划拍成“电视剧”形式的电影。例如《人在?途》在网络上观众点播的次数多,影评反馈出大众对这部片子的喜爱,电影制片公司根据这些信息,又开拍《泰?》,《泰?》上映时取得了成功,也证明了根据受众信息进行续拍决策的正确性。再如美国电影《暮光之城》在中国受到了欢迎,又接着续拍了《暮光之城2》《暮光之城3》,实际上《暮光之城》在开拍时就准备续拍,这部电影是根据小说《吸血鬼日记》改编、浓缩而来,《吸血鬼日记》也拍完了第四季,第五季的拍摄还在计划中。电影电视化在网络时代已经较为普遍,第一部影片上映后,网络上会出现大量的影评,关于电影中人物的评价、剧情的评价、语言的评价等,无所不包,制片者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能反思电影中有哪些优点和缺陷,在后续的拍摄中改进缺点,发扬优点,提高电影续拍的质量,相对过去盲目的续拍,更容易成功。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电视与电影的互动性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时代 互动性 互动 电视 电影 背景
最新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降低电影院运营成本的途径
浅谈融媒体时代下影视作品的发展之路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的影像符号和象征意义
论印度当代电影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觉醒和成长
试论电视剧《欢乐颂》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基于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IP产业链开发实
新媒体环境下华语电影的纪录片营销策略分析
胶片上的中国足球——国产足球电影发展简史
福贵形象的电影美学价值
论郭敬明作品中的电影化想象
热门电视电影论文
中国民族电影业现状鸟瞰
全球化、好莱坞与民族电影
论21世纪电视传媒的责任与品格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电影剧作模式论
视觉文化研究
国际化语境中的中国大陆电影(上)
类型人物论
面向21世纪:国内电影美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生命的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