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论文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21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理衰竭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11年10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相关情况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40例,好转率95.24%,病死率4.76%;对照组抢救成功31例,好转率73.81%,病死率26.19%,观察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86.21±0.25)分,对照组为(71.02±0.75)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t=74.254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的发生,并且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且病死率较高,临床早期治疗对于阻止心力衰竭发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除早期合理、有效、早期的治疗干预外[1],综合性护理循证护理是针对每个患者的自身特点,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由于病死率较高,所以给予该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具有积极意义。本院在2011年初对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相关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1年10至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的51岁,最大的72岁,平均年龄(63.01±2.01)岁,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的50岁,最大的73岁,平均年龄(62.85±2.12)岁。两组患者在数量、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病情监测

  患者入院后进行病情24小时监测,一旦发现临床观察指标及体征异常就要立即通知医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建立个性化护理方案,制定方案时可查询相关参考文献[2],在确定参考文献可靠性后参考实施。

  1.2.2 心理干预

  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心理负担也会随之加重,消极、抑郁的心理也会反作用于患者的病情,所以在临床护理中要注意提高对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水平,安排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护理干预,主要关注患者所存在的疑虑、心理负担[3],对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解释以保持患者心态处于良好水平。

  1.2.3 日常起居护理

  心肌梗死患者如果用力过猛或者疲劳过度会造成心力衰竭严重,所以应加强对于患者日常饮食、排便、起居护理干预[4],例如:日常应该给予低糖、低盐、低脂肪饮食,避免排便用力,多饮水,避免过度疲劳。

  1.2.4 健康宣教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定期小课堂或者一对一的健康宣教,让患者深入的了解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相关情况,熟知心力衰竭的发病特点、预防方法、日常护理注意事项等内容。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的好转率、病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护理满意度参照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相关内容在患者出院前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5],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态度、护理操作技术、人文关怀程度、心理护理干预水平等内容,对调查条目按照满意程度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越高(注:如患者不能填写由患者家属填写)。

  1.4 数据分析

  将研究所得相关数据资料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得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均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好转、病死率情况

  观察组抢救成功40例,好转率95.24%,病死率4.76%;对照组抢救成功31例,好转率73.81%,病死率26.19%,观察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86.21±0.25)分,对照组为(71.02±0.75)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t=74.2541,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循证护理方法是近些年最新开展的一种护理方法,其采取的护理方法是在大量临床实践实例基础上根据患者的自身特点而形成的,其适应了患者对于高质量护理干预的现状[6]。心肌梗死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通过循证护理可以达到预先实施,避免严重后果的出现。

  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抢救成功40例,好转率95.24%,病死率4.76%;对照组抢救成功31例,好转率73.81%,病死率26.19%,观察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86.21±0.25)分,对照组为(71.02±0.75)分,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t=74.2541,P<0.05),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认为,循证护理可以将直接经验运用在临床实践中,提高对于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水平,防患于未然,例如:如果观察患者出现面色苍白、汗流不止、反应缓慢的情况应密切关注心电变化,研究认为心动过速可能导致心肌梗死面积的扩大,所以让患者出现疑似心动过速体征应立即采取相应检查确定病情发展情况,以免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循证护理正好符合这些研究,将患者的痛苦降低到最低水平,并且通过循证护理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本院护理人员对于相关参考文献的学习,提高了业务能力和掌握水平,为本院护理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给予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的发生,并且对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护理 应用 患者 衰竭 心肌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