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论文

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3-26

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术后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5月本院心内科三病区收治的628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根据有无采用介入上肢垫进行术后穿刺部位护理,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98例(介入上肢垫护理)和对照组330例(非介入上肢垫护理)。通过护理记录对两组术后6 h穿刺部位疼痛、肿胀、出血、指端紫绀等局部症状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局部疼痛、肿胀、出血等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介入上肢垫能有效减少TRI术后患者肢体的局部相关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

  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1-3]。PCI治疗常用桡动脉和股动脉入径。桡动脉解剖特点是位置表浅、周围无重要静脉和神经以及搏动易于触及,这些特点使得其成为PCI治疗的相对理想入径[4-6]。尽管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coronary intervention,TRI)的并发症少于经皮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仍有疼痛、肿胀、出血、指端紫绀等局部并发症[7-9]。本课题组前期对35例行TRI术的患者研究发现,使用介入上肢垫护理有效提升了患者TRI术后抬高上肢依从性,减轻了术肢的疼痛与肿胀[10]。本文回顾性分析298例使用介入上肢垫的TRI患者临床资料,对介入上肢垫护理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再评价,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5月本院心内科三病区收治的628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患者术前艾伦(Allen)试验阳性,为首次接受TRI并成功,术后病情平稳;(2)护理记录详细,所有患者的护理记录都有局部疼痛和指掌肿胀的分度、术侧示指指端的动脉血氧饱和度和穿刺部位出血范围的记录等。排除标准:(1)经右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桡动脉穿刺失败,术后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迷走神经反射和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2)护理记录不够详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有628例,其中行介入上肢垫护理的试验组有298例,未行介入上肢垫护理的对照组有3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使用桡动脉鞘管型号以及术中肝素用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均采用同一型号压迫器压迫止血,见表1。

  1.2 方法 护士将两组术后6 h穿刺部位疼痛、肿胀、出血、指端紫绀等局部症状进行记录整理,以便比较和评价。

  1.3 评价标准

  1.3.1 术侧肢体指端的疼痛评价标准 根据术后6 h数字疼痛评分法的分值(0~10分)将疼痛分为无疼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

  1.3.2 手掌肿胀程度评价标准 用术后6 h各手指中节(拇指为第二节)周径之和与术前之差值(L)来衡量手掌肿胀程度,L<0.5 cm为无肿胀;0.5 cm≤L<1.5 cm

  为轻度肿胀,1.5 cm≤L<2.5 cm为中度肿胀,L≥2.5 cm为重度肿胀。

  1.3.3 术侧肢体指端紫绀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均用指脉氧仪测量术前1 h、术后1 h和6 h术侧示指指端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值来衡量术侧肢体指端紫绀。

  1.3.4 穿刺部位出血评价标准 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后6 h的用尺测量穿刺部位的瘀斑直径(D),D<1.0 cm为无出血,1.0 cm≤D<2.0 cm为轻度出血,2.0 cm≤D<3.0 cm为中度出血,≥3.0 cm或局部有血肿为重度出血。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用(x±s)表示,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对不符合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的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别。无顺分类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 字2检验,有序分类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采用CMH 字2,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掌肿胀程度的比较 术后6 h,试验组有144例(48.3%)发生指掌肿胀,轻、中和重度肿胀发生率分别为41.6%、5.4%和1.3%;对照组288例(87.3%)发生指掌肿胀,轻、中和重度肿胀发生率分别为47.9%、32.1%和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见表2。

  2.2 两组术后局部疼痛的比较 术后6 h,试验组有90例(25.2%)发生穿刺部位疼痛,轻、中和重度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1.5%、6.7%和2.0%;对照组231例(70.0%)发生穿刺部位疼痛,轻、中和重度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5.2%、28.0%和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见表3。

  2.3 两组术侧大拇指SaO2的比较 试验组术前1h、术后1 h和6 h术侧示指指端动脉SaO2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4 两组术后出血情况的比较 术后6 h,试验组有104例(34.9%)发生穿刺部位出血,轻、中和重度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3.8%、10.1%和1.0%;对照组225例(68.2%)发生穿刺部位出血,轻、中和重度疼痛发生率分别为38.8%、23.6%和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见表5。

  3 讨论   目前,PCI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使大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运,继而使缺血的心肌重新获得血液供应,从而保护心功能,降低病死率[11-12]。由于桡动脉具有解剖特点优势,经其入径局部血管损伤小,而且不需要严格卧床,从而避免了排尿困难、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13-14]。因此,TRI成为临床介入治疗冠心病的首选方式。但桡动脉鞘管拔除后压迫止血易导致手掌末端肿胀明显、紫绀、麻木疼痛和出血等局部并发症[15]。

  上肢在平卧时最舒适的体位是肘关节微微弯曲,平放于前胸。介入上肢垫是一种肢体抬高护理用具,由柔软材质做成,有一个30 ℃低坡度、坡面凹槽结构(图1)。其具有吸湿性能良好、摆放安全且操作简单易行等特点,可以重复使用,重复使用时只需更换裹在上肢垫外一次性中单即可。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穿刺肢体手掌末端肿胀明显、紫绀、麻木疼痛和穿刺部位出血等局部并发症均明显改善。其主要机制可能是适当抬高的肢体有利于促进肢体末梢血液循环,以减轻和减少手掌末端肿胀明显、紫绀、麻木疼痛和穿刺部位出血。在改善手掌末端紫绀方面,本研究结果与前期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的原因为前期研究样本量较小,存在统计学误差[10]。本研究显示在TRI术后1 h和6 h,试验组患者手掌末端紫绀均较对照组改善。摆放在上肢垫上的肢体体位与人自然平卧时最舒适的上肢体位相似,因此,上肢垫的使用还改善TRI患者术后肢体的舒适度,提高了TRI患者抬高肢体依从性。由于上肢垫可以重复使用,仅需要更铺在其上的一次性中单,并没有过多额外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

  TRI术后患者使用介入上肢垫能有改善穿刺部位局部并发症,增加患者肢体的舒适度,从而提高了TRI患者抬高肢体依从性,该项护理技术又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因此,介入上肢垫有良好应用前景,值得在临床推广。

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

论文搜索
关键字:护理 应用 价值 评价 治疗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