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

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10

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护理路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重症护理和基础护理合格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8/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20/40),且重症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路径这一较为新型的护理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而且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护理路径是指根据某种诊断、疾病或者手术而制定的一种规范化的护理模式。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在患者住院期间,全部按照该路径表对患者进行护理[1]。有相关报道表明,护理路径这种模式把诊疗、护理进行合理化、流程化,使患者的病程按照流程进行有效控制,其最终目的是根据各方面所制定的最佳的护理方案降低医患双方的成本,提高护理质量以及诊疗效果[2]。目前,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为探究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效果,笔者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下壁心肌梗死30例、前壁心肌梗死18例、前壁+下壁心肌梗死7例、其他部位2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6.8±13.4)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4±12.8)岁。排除标准:(1)排除存在严重心内科并发症的患者。(2)排除存在心源性休克的患者。(3)排除存在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心肌梗死治疗,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心肌梗死护理,患者在入院时由专门的护士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及心电监护,并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止痛、扩冠、溶栓等治疗,以此来维持患者正常的生命体征,并照顾好患者的日常生活,满足其所提的要求。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路径的模式,具体如下:(1)成立专门的护理路径小组:每个小组分为组长、两个副组长以及组员。组长负责在各个方面的协调工作,组织护士对患者病情的讨论以及护理的培训等工作。副组长负责对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分析以及制定护理路径表格。组员则需严格按照所指定的护理路径表格的内容对患者进行护理,并对实施效果进行反馈分析。(2)护理路径表的制定:通过护理小组的讨论以及副组长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与分析,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综合患者家属的相关需求,由全组所有人员共同商讨制定出护理路径表。表的具体内容包括入院须知、注意事项、健康知识的普及、基础护理措施以及患者在病房期间各个时间段的饮食食谱以及相应的活动指导。(3)护理路径表的实施:护理路径表制定完成后,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表中的内容进行执行,具体做法如下:①患者入院时由专门的护士对患者发放护理路径表,并详细向患者介绍具体路径的内容、作用以及目标,并填写入院评估情况表。②床位医生以及护士按照护理路径表当日的路径内容对患者进行检查、护理、治疗、健康教育等措施,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反复评估、教育评估,了解患者养成的良好习惯,能够自主进行各种有利于健康的活动。③护理人员每日根据是否按照路径发展方向发展填写路径质量考核表。若按照路径方向发展则在考核表中打“√”,若未按照路径方向发展的则在表中打“×”,并注明未向路径方向发展的原因,并将详细记录考核结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护士重症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和住院费用的比较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0%(8/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重症护理、基础护理合格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重症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冠状动脉由于急性或者持续性的缺氧、缺血,导致患者的心肌出现坏死[4],临床上多表现为持久且剧烈的胸骨后的疼痛。该病的发病率较高,我国每年新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至少50万,且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5]。AMI常伴有进行性心电图变化以及血清心肌酶的活性显著增高,易诱发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国内目前对AMI的治疗大多数是采取溶栓治疗与药物治疗,治疗的原则是为了挽救濒死的心肌,缩小梗死的面积,保护心脏的正常功能以及处理各类并发症[6]。有相关研究表明,AMI病情除了相应的治疗外,日常生活以及合理的护理措施对其影响也较大[7]。而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贯彻“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综合患者、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改变了过去护理模式中只重视患者病情,忽视了患者本人感受的不良观念,改进了服务的规范性。目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均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护理路径这种护理模式,有效地保证护理质量以及控制患者的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8]。   为探究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效果,笔者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进行分组研究。结果发现,应用护理路径模式的观察组在各个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护理路径较传统护理模式有较大的优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护理路径这种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由于护理路径这种模式整个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掌握透彻,才能对患者实施规范、标准的护理措施,才能是患者在住院期间能够受到良好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因此,护士才需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心理学、伦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主动去完善自己沟通的技巧,规范护理行为,从而提高护理质量[9]。(2)护理路径模式十分重视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经常向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培训能够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积极的配合医生去完成各项检查以及治疗措施,并且能够较好地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最终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3)应用护理路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程度。由于传统护理患者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差,对于医院提出的治疗与护理方案不理解、不配合,造成医院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浪费,不仅增加了医疗资源消耗的总量,还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0-12]。而护理路径有着较为规范的护理程序,且患者拥有充分的知情权,患者也愿意配合护理以及治疗,能够很好地在保证医疗资源不被浪费的情况下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路径这一较为新型的护理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而且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急性 心肌 应用 患者 路径 效果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