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浅析《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及临摹技法论文

浅析《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及临摹技法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4-21

浅析《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及临摹技法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2

  一、画家创作的历史背景

  顾闳中(约公元910年―980年),江南人,五代时期南唐画院待诏,以画人物著称,长期担任南唐翰林画院待诏。《韩熙载夜宴图》是一幅反映现实生活,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绘画作品。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动荡分裂,战乱不断使得民不聊生,北方尤为严重,而南方战事较少,政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此时,韩熙载向李煜进谏北伐,但李煜安于现状不愿大动干戈,便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不久,李煜为了确保政治上的稳定,想任韩熙载为相,韩熙载却假装终日纵情声色,颓废无为,采取逃避的态度。韩熙载性情突变,李煜心生疑惑,便派顾闳中到韩熙载家中一探究竟。顾闳中是一个“目识心记”的画家,他凭借敏捷的观察力和非凡的记忆力,把在韩熙载家中上看到的人和事,一一画出,举止神情,惟妙惟肖,生动地再现了官僚贵族享乐生活的真实场面。由此,我国古代人物画中一幅不朽的名作《韩熙载夜宴图》就诞生了。

  二、《韩熙载夜宴图》内容情节

  《韩熙载夜宴图》为长卷,画分五段,绢本设色,纵长28.7厘米,横长335.5厘米,每段以屏风为界自然隔开,画面的内容,从听琵琶演奏开始,由击鼓转入休息,再进入清吹,最后过渡到送客。

  1、听琵琶演奏

  第一段“听琵琶演奏”,这段画面中出现的人物最多,共有七男五女。位于画面左侧的弹琵琶者是教坊副使李佳明的妹妹,她是这段中的主要人物之一;离演奏者最近的即是李佳明,虽安坐于椅,但却很生硬的扭转脑袋,一幅如痴如醉的沉迷状;李佳明身侧袖手站立者则是韩熙载的舞姬王屋山;画面中头戴高冠,身穿黑袍,侧身盘坐于床上的即是韩熙载,他目光呆滞,双手低垂,表面上似安详自得,实际上则流露出抑郁寡欢的神情;床头有一红衣少年,左手握膝,右手撑身,不觉身体失去平衡之累者即状元郎;两位正面及背面危坐者,凝神结思;一妇半掩在屏风后面,探首倾听,流露出恬静自若的神情,另外还有韩熙载的门生舒雅和宠姬?兰等。

  2、集体观舞

  一曲琵琶乐使韩熙载的精神兴奋起来,他脱去外袍、挽起双袖,为舞妓王屋山跳“六幺”①舞击鼓伴奏,气氛热烈而动荡。状元郎坐在椅子上近看,德明和尚双手握于胸前,低头品味,不敢正视舞姬,表现出了佛门弟子在声色面前特有的心态。门生打响板伴舞,其他宾客拍手击节以助舞兴。整个画面热闹非凡,其乐融融。

  3、休息

  这一节描绘的是乐舞后休息的场面,疲惫的韩熙载草草套上外袍,与婢女们同坐于卧榻,一个婢女正侍奉他洗手。这一细节处理的十分耐人寻味,韩熙载满面愁云,百无聊赖地用手指轻轻沾水,婢女们托来壶盏并准备萧、笛、琵琶,这为下一段的内容埋下了伏笔。画中燃残的火烛,预示着夜宴已经过半了。

  4、清吹

  韩熙载休息后,身着一件内衣,敞胸袒腹,盘坐于三个婢女之间,挥扇驱热,毫无顾忌。五位吹萧的婢女和一位打牙板的中年男子错落有序,她们纤巧手指的动作与演奏颇为合拍,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屏风前的一位男宾在和屏风后一位婢女互通言辞,与下段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

  5、送客

  曲终人散,韩熙载穿上黄衫,稍整衣冠,起身与宾客挥手告别。卷尾画一对男女作惜别状,互以柔情细语相慰,构成夜宴的结局。

  三、《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

  1、整个画面的构图形式

  《韩熙载夜宴图》采用了我国传统连续故事的表现手法,画中利用了“散点透视”②的原理,根据需要移动着立足点进行观察,将不同空间、不同时间所看到的人和事在同一画面之中表现出来,从而产生一种连贯的视觉效果。长卷形式的《韩熙载夜宴图》分为“听琵琶演奏”、“集体观赏”等五个场景。每一段场景都有一个焦点,画家通过散点透视原理,把韩熙载家宴的不同场面统一到同一个画面之中,巧妙地利用了屏风相隔,却又以屏风相连,既前后连续又相互独立,使得画面连贯流畅,这就是本幅画虽内容情节复杂,人物众多,但并未使人感到重复单调的原因之所在。当画卷徐徐展开时,观者可以一边走,一边看,犹如听书一般,细听说书人将生动的故事一段一节、一章一回地娓娓道来,使观众不知不觉进入画卷中去。

  2、线在画面中的具体运用

  线是中国绘画造型的基本手段,每一条线都有自己的形态,并各有特点,此幅画中,画家通过用笔的提、按、顿、挫的变化,实起实收、实起虚收、虚起实收的虚实变化,使得线条有了轻重、缓急、粗细、曲直、肥瘦、刚柔等区别。线与线之间又有交错、呼应、重复、渐变等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疏密、虚实、主次、强弱、繁简的变化使画面具有强烈的节奏感。整幅画中的线条灵动流畅,变化丰富。不同笔法表现出了不同对象的不同质感,如勾画人物的衣服时,考虑到因衣服质感的不同,所产生衣纹的形态也有所不同。如《韩熙载夜宴图》中画家在勾画仕女衣服时采用了柔和的线条,表现出了衣服柔软和飘逸的质感,其线的排列组合疏密得当,长短搭配合理,线的出梢多参差,避免了衣纹的平行排列和角度一致。画中在勾画人物的头发和眉毛时,用笔虚起虚收,起笔时轻轻按下,行笔时飘逸流畅,收笔时轻轻提起,根据头部结构,将头发归纳分组,一组组井然,一丝丝排列的整齐,边缘处越来越虚,画出的头发松软而富有弹性,发际处头发和皮肤的衔接很自然,头发像从皮肤中长出来的一样真实。用线纤细而有力,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对象的质感,生动地以形传神,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临摹的体会

  临摹是学习传统中国画技法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种学习方法在晋代画家顾恺之就论述过。临摹的方法分为:透临、对临、背临三种。临摹可以使我们深入认识传统绘画和学习前人的绘画技法。这样的学习使我们可以少走弯路,更多节省探索时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不少古代优秀作品流传至今,为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所以要临摹作品就要选择经典作品进行学习临摹。《韩熙载夜宴图》这幅作品是五代时期人物画的代表之一,是我们进行临摹学习的绝佳范本。于是我选择了《韩熙载夜宴图》范本的局部进行临摹。通过临摹的学习,我懂得了临摹的基本方法同样遵循――过稿、勾线、着色、作旧等步骤来一步步完成。在临摹的过程中,我对这些步骤方法有了一个十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过稿

  用铅笔将起好的稿准确地拷贝在宣纸上。用笔时要轻重适当,不要划坏纸面,以免影响画面效果,以能看清为准。画的时候要考虑到毛笔勾线时起笔、行笔、收笔的感觉,而且要注意线条在画面中的来龙去脉。

  2、勾线

  因为《韩熙载夜宴图》中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勾线时要十分仔细。我在多遍的临摹过程中,针对解决这个步骤遇到的问题也积累了不少心得体会。笼统而言:线条不可勾得同等轻重,一般来说轮廓线和结构线要粗一些,而其他的线可以细一些,再者,物体的不同质感也需通过不同的线条来表现出来。

  具体到画面中,如要画出家具的质感,其线条就要粗些,并适当地运用书法的中锋、侧锋的技巧,来更好地传达质感。而画仕女肩膀的时候,就要比家具的线条细,由于衣服质感的原因才使线勾的软些,因此,画裙、袖的时候线则更细更软,这样柔纱的质感和飘逸,才会被非常充分地凸显。此外,在画人物身上的长线时,就要勾画的仔细些,一气呵成发挥腕力,根据具体情况,有顿挫转折,有轻重疾徐,尽力画出线条的起伏节奏感。

  总而言之,在临摹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观察每一个人物形象的不同特征,细心体会作者的意图,这样才能使临摹作品更传神。

  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局部临摹使我学习到了很多东西,我觉得在临摹的时候,想要临摹的跟原作非常接近,就必须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好传统的中国工笔人物重彩的绘画技法;2、具备一定的写实能力; 3、需要一些必要的作旧技法。如果这三个方面能在临摹的各个方面中紧密的结合,并且做到能灵活运用,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画出的理想效果。通过对《韩熙载夜宴图》的临摹,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重彩人物的博大精深,从而在认识上实现了由“眼”到“手”,再由“手”到“心”的逐步深入,这些不是凭阅读文献资料所能达到的。传统的中国工笔重彩画有着悠久而辉煌,而它丰富的内涵也滋养着一代一代的人。在当今时代,它将继续着自己的生命,继续以悦目的光彩我们世代服务。

浅析《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特色及临摹技法

论文搜索
关键字:特色 艺术 浅析 韩熙载
最新艺术理论论文
行为艺术中的审美意蕴探讨
庆城县博物馆馆藏唐代彩绘陶马俑造型艺术探
网络时代下芜湖铁画艺术的困境与发展
浅谈艺术设计——艺术与设计的融合
艺术三度空间的多样性
浅析二十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作品的本源》看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
宫崎骏影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中国传统饮食艺术
百年来西欧声乐艺术的中国化发展进程及思考
热门艺术理论论文
设计艺术发展态势解析
对艺术与设计的再思考
浅谈宗教艺术
艺术的意义
全球化影响下的现代艺术设计
感人,关切,艺术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
感性诉求广告创意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