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现代职业教育中语文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

现代职业教育中语文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04

现代职业教育中语文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教育部也在多途径引导一批地方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因此,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迫在眉睫。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劳动者。这不仅仅是解决就业的关键,更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语文教育承担着识字和阅读的重要任务,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性质决定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者(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是未来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属职前培训)的重中之重。因此,语文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更要具备学科创新能力,才能使后续的职业生涯充满无限可能,从而适应当前及未来的教改。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育作为云南省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在近年高教事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下,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例如,特别强调要加强实际能力和技能的训练,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会实际工作能力。然而,作为地方院校的语文教育专业,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凸显本土特色、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合格的边疆地区小学语文教师,依然值得深入探讨。根据我校语文教育专业实际情况和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我们仍需加大对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的关心力度,大声疾呼创新精神,大力倡导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以创新理念为指导,加强创新意识和兴趣的培养,突破语文课堂教学空间,创设语文教育的新天地。

  一、理解语文创新能力

  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从“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角度分析,语文教育应该是色彩斑斓的。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打破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实现真正意义上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独特的人文魅力,语文教育才算成功。

  什么是创新?所谓创新,它是指知识水平经过一定量的积累后产生的思想智慧的升华,是主观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独辟蹊径、不循常态,是一种着力开拓的思维方式。创新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创新能力是指此前没有的,第一次提出的新思想、产生的新事物,具有开创意义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广义上的创新能力是指主体独特的、新颖的思维能力通过指导具体的创新活动(如理解文章时不同的思考角度等)渗透在创造过程中的能力表现,具有重要的社会促进意义和作用。本文主要依照广义的创新能力论述。

  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专业综合素质的最高体现,是作为未来小学语文教师全面发展潜质的必然结晶。它的提升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在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的学习只不过是语文教师个体专业创新能力的起点,其培养目标必须从语文学科专业性和现代应用技术教育的要求上加以宏观把握。“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教育作用,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打破僵化的教学思维模式,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去迎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对现代职业教育,构建新的语文教学境界。

  当然,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整理。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以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是立足于自身的渊博知识和深厚底蕴,才实践了启发诱导、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事实上,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广博深厚的基础,语文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要重视文学、文本、理论的学习和把握。只有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才可谈创新能力,才能对自我进行知识乃至生命质量的开拓与提升,实现创新。“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教”这三个问题,体现的是语文教师整体把握语文教育教学规律的能力。语文教学的创新能力是关于怎样从事现代语文职业教育的智慧,也是决定语文教师工作是否有效的最直接最外显的因素。如果不读书不积累,架空文本分析,或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即使是再与众不同的观点,充其量也只是哗众取宠。增加语文教育的知识含金量,不能再让语文课堂变成“最大的废话聚散地”,上不上没多大区别。从静态角度来看,语文教师的创新能力内涵包括语文专业理想境界的建立、知识的掌握与拓展;从动态角度而言,语文教师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学习与实践,不同阶段有不同内涵和着重点。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高等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能满足课改需要的教师,当然,合格的语文教师还要在实践中逐步锻炼、完善。我们还应着眼于师范生的可持续发展,突出他们基本创新能力的形成。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具备语文的创新能力,特别是综合处理能力,才能胜任新时期的语文教学,担负起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的重任。

  二、培养语文创新能力

  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教师要把学生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专业文化知识:熟悉教育教学法规;具备阅读、评论、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等。但仅仅具备这些还不够,学富五车的教师未必能教好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如果语文教师只会照搬教材上的句子,他最多算是把文字转化为声音的机器。语文教师需要创新能力,能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于教学实践,能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基本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在每个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都具有极大的潜在可能性,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以促使学生的这种潜在可能性向现实转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注重教学方式的改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是为了不教”。如何将所学运用于创新教学中,是语文教师实践智慧的结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语文教师应思考、钻研和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情景,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方法是语文教师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一种知道该如何快速有效传递知识信息的智慧行径。在运用教学方法时,语文教师要具备个性化教学思考和教学才能的艺术展现形式,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尊重个体对生命的独特体验,关注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和独到理解,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育专业师范生还不能直接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教训,需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联系到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对不同教学情境的反应,实现语文教学育人情境的多元化。

  学生个体对文本的反应不尽相同,语文学习材料也风格各异,这都要求教师尽可能多的掌握各种方法综合运用于语文教学实践。如果议论文、诗歌、散文、记叙文、说明文等都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将产生厌倦情绪。语文教师掌握的教学方法越多,运用起来就越容易得心应手,就越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除了传统的讲授法、示范法等,语文教师更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要求,考虑具体的教学环境来选择方法,形成特点鲜明的教学风格。这样,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文本多元性和学习主体的多样性,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最佳的教育目标,获得最优质的教学效果。

  第二、关注非智力因素,使情感态度价值观完美融于语文教学。于漪说过,“动之以情,以情激情,文字就有血有肉,而不是枯燥的符号,文中所描绘的景和物、人和事,所倾注的情和意,所阐发的道理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在他们的心中引起共鸣。”语文老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伦理情怀、哲理思辨和独到的解读能力,努力发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如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理解《祝福》的彻底悲剧性?为什么《故都的秋》“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无论祥林嫂对阿毛,还是郁达夫对北国之秋,都是不能割舍的深入骨髓之爱,需要借助情感的力量来感染人,讲出人情味,在欣赏和品位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自己应该先受到教材的熏陶感染,用心灵去体悟作品所反映出的情绪和情景,“为什么列夫?托尔斯泰的墓会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只因那坟墓外逼人的朴素和坟墓内伟人的英明二者相比是那样的撼人心魄。”如果能把最初的敬畏感觉保持下来,这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潜在力量。在深刻体验、把握课文表现感情的情境、基调的基础上,用语言震撼学生,披文入境、赏析体验。而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语文教师自己先要动情,先和那些美文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如《背影》中要理清对父爱由烦厌不解到理解再到怀念的过程,还要引导师范生紧扣课题并及时悬疑设问:为什么要用“背影”做标题?用真心、真情去理解作者、透视文本,才能讲清讲透、真正打动学生;而不仅是为了推陈出新,去批判父亲横穿月台买橘子是不遵守交规,造成错误的价值导向这样舍本求末的观点。语文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透彻理解和开放性处理的基础上,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和富于激情的动作,对学生用心用情,才能展示语文魅力,才能引导学生抵达真善美的创新教育境界。

  第三、提高自身素养。语文教师不仅要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科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还要把这些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际,内化为自身知识储备量。此外,语文教师应当吸收当代文化科学发展的最新知识,了解与学科有关的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基本内容,并且有机地反映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拓展教材教学内容。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逐步积累教学经验,整合教育智慧,创新教学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才能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如《项链》,大多的观点都是围绕玛蒂尔德贪慕虚荣而付出惨痛代价来谈。为帮助学生突破固定的思维批判模式,引导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让他们自主参与到文本中来:如果是你处于社会最底层,会做梦吗?想摆脱吗?假如是你,欠钱后勇敢面对,双手偿还,这还算失败吗?十年后相遇的倘然,这是一个不断成长、转变、成熟的女性的表现,值得同情和肯定。

  语文教师要实施创新教育,挖掘学生创新思维,应树立平等、民主的教育思想,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每个学生特定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表达自己、发现自己,体验到尊严和满足。教师在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更要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有间接的帮助。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引导、鼓励、赞许、理解和包容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唤醒主体意识,引出身心潜能,点燃创新之火。

  语文教育是实施素质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师范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训练,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这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探索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添砖加瓦。

现代职业教育中语文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育中 教育 专业 学生 创新 培养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