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其它论文 >> 新媒体背景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网络论文

新媒体背景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网络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6

新媒体背景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网络

  一、新媒体背景下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的现状

  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可塑性强等特点,新媒体已深刻地改变了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道德状况。然而学校、家庭、社会这三种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却未能跟上时代步伐。

  学校是德育的主力,但仍固守着灌输式教育,注重道德知识灌输与宣讲,较少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德育的重点放在防范、纠正和惩罚学生的错误行为上,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和情感被忽视,造成学生对德育的一种抵触心理,德育效果无应有成效。

  家庭是德育的开端。然而在升学和就业压力下,家长把焦点放在成绩上,盲目排斥新媒体对子女的影响,导致与子女的代沟越来越大,枯燥的说教反而容积激发矛盾。社会虽出台了针对学生德育和互联网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对于新媒体的约束仍停留在书面上,执法力度明显不足。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会德育与新媒体时代脱节的现状要求针对新媒体优化三者的德育方式。

  二、新媒体背景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网络

  (一)夯实高校进行道德教育的主导地位

  首先,完善课程设置,丰富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增设新媒体技术教育课程,除了传授基本的新媒体操作知识外,还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网络法律法规教育等,确保大学生不会因为“无知”而在网络世界中做出害人害己的事。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实践中形成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例如支持大学生开设网店,使大学生亲身经历经营网店的过程,形成诚信经营的道德意识;通过大学生自建道德教育网站比赛,使大学生在合作中收获团结意识和道德知识等。

  其次,加强道德教育网站建设。一要增强真实性,抓住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使网站真正能为大学生答疑解惑,成为大学生的精神栖息地。二要增强亲和性,从大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使大学生对高校网站产生思想上和价值观上的认同。三要增强时效性,要牢牢抓住大学生群体的关注焦点,及时登载社会热点或大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即时解答,满足大学生道德发展的需求。四要增强互动性,允许学生提出道德上的疑难问题,使师生能在平等的环境中,共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要方便教师收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反馈信息,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现实需要调整道德教育方式。

  最后,加强队伍建设。一是网络队伍建设。这支队伍要求是新媒体专业人才,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具备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德育技能,可以对校园网站进行建设、管理和监督。二是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不断夯实教师的道德理论知识,提高为人师表的素质,另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定期开展知识讲座、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三是学生骨干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学生骨干队伍的道德教育理论建设,鼓励学生骨干利用新媒体对同辈群体进行道德教育。

  (二)巩固家庭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地位

  第一,家长要主动学习新媒体知识,提高媒介素养。新媒体时代,家长如果不懂得运用新媒体,容易导致与子女无法沟通,教育更无从谈起。因此,家长要主动学习新媒体工具的操作方法,掌握新媒体的基本技能,与孩子形成共通点,正确、有效地引导、督促子女利用新媒体资源。

  第二,家长要转变观念,予以正确引导。新媒体背景下,家长排斥新媒体会阻碍新媒体德育功能的发挥,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接纳和适应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变化,重视新媒体所具有的德育功能,尊重子女合理的发展意愿,肯定新媒体对大学生子女所带来的积极影响。第三,家长要加强对子女的责任意识教育。新媒体给大众提供了一个虚拟、平等、自由的平台,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能发布,这样网络上的讯息就难免会良莠不齐。学生是畅游网络的主力军,如果不加以教育,则可能做出伤害自己和危害社会的事。因此,家长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意识,教育他们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强化大学生子女的网络道德,不做伤害自己危害社会的事,积极引导大学生子女了解更多的网络道德规范,从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对待网络的态度,促进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社会进行道德教育的战略地位

  第一,加快信息过滤软件研制和开发,对不良信息进行有效监控。针对我国目前网络执法力度有待加强的实际情况,利用信息过滤软件过滤不良信息是最快捷、有效的方法。为此,政府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高新科技人员研制和开发信息过滤软件,控制信息源头,过滤净化各种不良信息,为大学生上网冲浪提供一个纯净的环境

  第二,健全各项媒介法规,通过政策和法律手段来规范媒介行为。虽然我国早已制定规范网络行为的法律法规,然而这些法规的条文过于笼统,对具体事项具体实施部分并未作具体规定。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出现政府部门“踢皮球”推卸责任的情况,并且收效甚微,起不到法律该有的威慑和遏制的效果。因此,政府需要完善各项媒介法规,必要时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来丰富我国的媒介法律。

  第三,大力宣传新媒体道德,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以街道为单位,支持街道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遵守网络道德、弘扬网络道德的良好氛围。同时,发挥群众对网络信息的监管作用,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绿色文明的网络环境。

新媒体背景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网络

论文搜索
关键字:学校 家庭 德育 背景 构建 社会
最新社会其它论文
大学生对余额宝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浅议幼儿教学引入游戏化课程对幼儿社会性交
回归与延展
校园网贷乱象治理的探索
过度劳动理论与实践
中国老年人临终生活质量研究
社交媒体用户人际互动与社会资本提升路径研
社会热点事件在“两微”平台的传播机制研究
试论《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的社会背景
运用体育心理学提高女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
热门社会其它论文
食品安全论文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兼评《道德生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
建立绿色化学
网络信任危机:电子商务的伦理陷阱
美德是不可或缺的
论自私(上)
“伦理化”的汉语基督教与基督教的伦理意义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