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探析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构建与动态优化论文

探析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构建与动态优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6-19

探析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构建与动态优化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是各高职院校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课程体系,规范课程内容,提出关于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师队伍的要求及组织教学活动等有关工作的基本依据;它同时也是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地建设等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平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没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而缺少适时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样无法培养出适合时代与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所以,合理构建与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仍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题。

  一、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构建

  基于教育的基本原理,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建设思路应是通过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人什么”以及“怎样培养人”三个方面展开的,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具体来讲应是:一基于人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即培养什么样的人;二基于职业能力分析,构建课程体系与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即培养人什么;三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资源,创设实践教学情境等,即怎样培养人。笔者从人才方案构建的基本要素出发,结合近年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从目标与规格、体系与标准、方法与资源三方面探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科学路径。

  (一)调研人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

  确定培养目标重点对行业人才需求进行三个层面的调研:一是行业层面的调研与分析,通过对专业对应行业的政策法规、发展现状、未来专门化发展趋势以及人才需求状况进行调研与分析,从而了解专业发展的前景,以确定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方向性;二是对用人单位层面的调研与分析,通过实地考察 、座谈 、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面向职业岗位(群)以及用人单位需要什么层次与类型的人才;三是岗位层面具体需求的调研与分析,明确某专业、高职层次职业教育所面向的主要工作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详细准确地把握这些岗位的人才规格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以上三方面的调研结果,科学总结,严谨论证,结合学院的人才培养特色要求,最终对受教育者在发展方向及素质规格方面提出要求。

  (二)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与标准

  在不同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研究者对课程建设在具体设置的课程模块以及结构的组合的原则与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如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双证课程在工作任务分析的逻辑起点以及将工作过程转化到学习教学过程的组织原则都存在些许差异,但是课程构建的路径基本趋于一致――采取研讨式任务分析法(头脑风暴)或是现场工作观察记录法等方式对岗位对应的工作领域及具体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工作任务的分析描述每项工作任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即职业能力分析。在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原则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轴心进行整合或者分化,序化课程结构,并依据职业能力分析提出对知识与技能的要求,重新组织课程内容。

  (三)基于认知规律,确定教学模式与资源

  完成课程体系的构建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需要从课程视角转向教学视角,基于职校学生认知规律,开发配套教学资源。高职生“往往对符号是排斥的,他们更善于用直观的、具象的事物来传递知识,传授技能,通过有形的实践获得职业能力的建构,这就需要行动来践行,在实践中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因此多数研究者提出建立“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理念。根据相关文献的研究,笔者从以下五方面进行了总结:(1)教学目标上强调强调知识、技能和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要求:“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如知识运用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四是在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2)教学设计上强调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阐述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统一到项目中来。(3)教学组织上强调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与分组合作完成任务相结合的组织形式;(4)教学评价上强调依据学生完成工作项目、任务的质量及学习态度,采取多方评价。(5)教学资源上除了双师型教师要求之外,重点强调职业情境的创设,实现“实训室的建设按照生产的要求和职业实践的过程来设计,让学习者尽可能地在真实程度高的情境中学习”。

  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优化

  高职专业建设处在一个动态环境中,必须持续改进,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的循环过程,才能不断丰富、充实和发展,因此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单单是通过上述路径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文本,更需要厘清变革的影响因素,科学有据地实行动态优化,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适时有效。

  (一)动态优化的影响因素

  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层面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优化的方式。如:(1)基于市场层面 “每年根据市场调研和合作企业的反馈信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适当调整”;(2)基于学生层面,“依据学生的培养过程,从入学到毕业进行动态的信息采集,涵括了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反馈与调整;(3)基于组织实施的过程控制,通过“制定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实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优化调整。笔者试图以学校为主体,将人才培养优化的驱动因素可以划分为外部与内部两方面。其中外部因素主要体现在行业和岗位发生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由于行业的发展而产生新的岗位,(2)由于行业的发展或者科技的进步产生的新工艺、新方法、新技术以及对职业素质的新要求。学校内部的因素往往比较复杂,涉及到多维度,多层面,为了更好地厘清学校内部影响人才培养的因素,可以从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进行分析――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从职业教育的视角来说就是师资、生源、课程内容、授课方式以及实训环境等等,而这些正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者,实施对象以及实施条件。相对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来讲,内部因素如何组合与运行以及运行的结果才是促使人才培养方案动态优化的主要作用力。   (二)动态优化的方式

  正是由于外部的变化和内部运行的问题,才需要适时地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以动态优化的方式使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更适应岗位的需求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结合近年高职教育的发展经验以及对本市相关教育专家访谈与兄弟院校调研,笔者获悉,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每实施1年后需要进行微调,实施3-5年后需要重新依据专业才培养方案构建的路径实施全面的调整。而优化改革的方式则是学院进行顶层设计,专业部系主导具体实施,多个职能部门参与、配合。具体优化方案则应结合内外部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优化手段来实施。

  1.全面调研,整体调整

  一般来说,针对外部变化可能会涉及较大变动,多在三年即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一轮后进行全面调研、整体调整。针对上述外部因素的两方面原因,势必要建立与行业企业的联动机制,收集行业与岗位的相关信息。根据诸多示范高职的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三方面着手:第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通过委员会议收集身处一线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关于行业与岗位变化发展的相关信息;第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行业岗位发展的相关文件、新闻等信息――了解行业、岗位的最新动态,包含反映职业素养的最新资讯等等;第三,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与访谈――设置问卷与访谈提纲,细致了解初入职者岗位工作与课堂教学内容对接的情况及可持续发展情况等。并在三年之后根据信息做好相关行业、用人单位以及岗位调研的准备,切实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调整。基于以上三个角度,本研究设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建立各专业的行业岗位发展信息网络互动平台,一方面通过设置相关咨询问题让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委员和毕业生,都能够更加便捷地参与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过程中来,通过网络及时反映信息;另一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及时搜寻到最新的关于行业与岗位相关资讯,方便专业了解到第一手的资料,而这个平台即相当于专业发展信息资源库一样,随时搜集最新的信息。互动平台除了向专业建设者开放,也可以向本专业的学生开放部分权限,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到行业以及岗位发展的最新信息。

  在学院授课的行业兼职教师以及学院的毕业生是人才培养方案有着直接联系的重要角色,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两个资源,势必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尤其是笔者对部分高职院校的调研了解到许多具有较远建校历史的高职示范院校都很好地利用了优秀毕业生这一资源,这些毕业生后来成为行业专家,同样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做出了贡献。

  2.发现问题,内部微调

  对于内部的因素,多是在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一年后,发现实施过程中问题,进行相应地微调。一年后根据生源、师资、课堂教学及督导、座谈等收集的信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微调,这种微调基本上不会对本专业该轮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模式、专业建设的思路进行全方位的调整,而主要是教学进程的安排、课程标准的设计以及学习情境的设置或实训环境的改善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优化。进行内部微调的前提则是具有良好的质量管理机制,这取决于部系与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建立起良好的信息互通机制。笔者认为应当建立“迅速反馈,及时改进”的质量反馈与反应系统。一方面对学生评教、调查座谈、问卷、督导听课等渠道获得的教学信息及时反馈于专业部系,另一方面快速反应,即专业实行自我调控的质量诊断与预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及时给出诊断,提出建议,推动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在现行的学院组织机构结构的状态下,职能处室与部系,职能处室之间要做到信息及时沟通,反馈,而部系也需要有专人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进行研讨,及时解决问题,此外还应对问题进行反思,形成人才培养年度总结报告,并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更好地建设与实施培养方案,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过程。

  三、结语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科学构建绝对不是一个职能部门或是单一专业部系的任务,而是需要集学校整理的力量去设计、实施以及不断完善这个蓝图,通过科学的制度与合理的组织形成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机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优化也绝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有切实依据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而是共同发挥影响作用,人才培养方案需随之进行改革与优化。因此,每一年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微调不仅仅只依据内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要关注本年度行业与岗位中的重要变化。总之,随着高职人才培养构建与改革活动研究的不断深入,希望能够在未来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培养质量,实现培养目标。

探析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构建与动态优化

论文搜索
关键字:人才 培养 动态 优化 高职 方案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新时代女性职业发展探究
浅析高职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济南市体验式拓展培训行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动力链视域下功能性训练方法与传统体能训练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幼教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
新时代体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机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