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展望论文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展望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7-15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展望

  一、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

  198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拉开帷幕,银行间拆借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决定,至2013年我国已全面放开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上限升至基准利率的110%,利率市场化的根本在于由金融交易主体根据市场供求情况自发调节利率期限结构和数量结构,扭转由货币管理当局决定和抑制利率形成和利率管理失真传导现象,实现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利率的自由波动加剧了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故利率风险应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重点关注的风险之一。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影响分析

  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由粗放向集约化转变、强化了银行自身的经营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利于银行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发展目标合理安排和从事经营活动;然而伴随市场利率化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必然带来高频高幅的利率变动,故利率风险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时期需要关注的重要风险之一。

  (一)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

  1.过渡期利率风险。较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起步较晚,管理意识淡薄且缺乏实质性管理经验,管理重心多集中于信用风险方面,故面对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放开,我国各大商业银行无法快速适应金融环境带来的巨大变化,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无法采取免疫性、进取型策略从利率波动的预期中获利,长期利率管制政策的结果导致市场利率普遍较低,一旦利率管制放开,市场利率不可避免呈现上升趋势,放眼国际利率发展趋势,萨奇(1996)在分析利率市场化与利率变动关系中指出:在实行利率自由化的国家中,70%国家的利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浮,银行通过大幅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贷款利率来增强同业竞争力,存贷利差收窄的直接后果将导致银行盈利水平下降。

  2.永久性利率风险。如果说过渡期利率风险源于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环境的不适应,永久性风险则是所有商业银行都必须要面对的长期性、系统性风险。结合巴塞尔委员会细则和当前国内银行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有重新定价风险、隐含期权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信用风险。

  利率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市场定价机制失灵,使商业银行面临重新定价风险,它源于银行资产和负债重新定价时间的不匹配,该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隐含期权风险是指客户在行使期权时,由于选择意愿的改变而给银行带来风险的可能性。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利率政策,客户可自由选择提前支取存款和偿还贷款,当利率上升(下降)时,客户从银行支取存款选择在更高利率时存入,或提前归还贷款选择在更低利率时借出,以减少利息支出,加之金融产品创新的层出不穷,赋予了客户更多的产品业务选择权。收益率曲线风险又称利率期限结构变化曲线,伴随经济周期的不断变化,收益率曲线会呈现不同的形状;近年来,我国债券收益率曲线呈现扁平化发展态势,即长短期债券的风险溢价逐渐减少,说明暗含的利率风险越来越大。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吸引客户源的同时必然引起资金成本的上升,为了保持盈利,采取扩大信贷的方式来提高利息收益,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信贷膨胀,不良贷款数额的增加;同时,中小企业作为信贷市场的主要对象,普遍存在财务报表不真实公允披露等问题,而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评估和计量模型等方面的应用还存在很大不足,加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程度实证分析

  1.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析。为进一步探讨银行盈利模式受利率变动的影响程度,笔者选取2009~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的占比情况作为研究指标,经分析可知: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平均在70%左右,说明利息收入依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其中浦发银行最高时达到90%,为5家银行之首;股份制银行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于国有大型银行,平均比国有银行高出10%左右,然而在美国等同等规模银行中非利息收入占有40%~55%的比例,说明我国商业银行对净利息收入具有极强的依赖性,业务范围狭窄,银行总体收益的利率敏感性较强,故当利率发生大幅波动时,以存贷利差为主要经营来源的传统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将受到一定冲击。

  表1 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比

  资料来源:各商业银行2013年年报。

  2.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为衡量利率变化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程度,笔者选取利率敏感性缺口计量模型对利率风险进行度量,该计量模型应用的理论基础在于资产、负债均对利率的敏感性有所反应,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产生的缺口头寸反映出利率敏感性风险的大小,当缺口为零时,即实现利率风险免疫,利率变动不会对净利息收益产生影响。

  从表2分析可知:除民生银行在3个月内利率敏感性缺口为正,表现为资产敏感性,其他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皆表现为敏感性负债,以后期限内,除民生银行、中国银行在1~5年间敏感性缺口为负数,其他均为正数,表现为资产敏感性;各商业银行各期限内的缺口头寸绝对值数均较大,意味着面临较高的利率风险;近年来,居民储蓄选择倾向短期化,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不断增加,银行资产长期化与负债短期化现象日益严重,导致商业银行出现资产流动性下降,负债流动性上升的局面;在这种状况下,若利率发生上调,则会对商业银行主营收入造成一定冲击。

  表2 商业银行2013年利率重定价缺口分析

  资料来源:各商业银行2013年年报。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的管理策略

  (一)鼓励引导金融创新,提高银行风险控制能力

  1.我国商业银行应创新利率风险监管和内控机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保证商业银行具备适当的资本充足率,对利率敏感性缺口进行风险管理,依据监管和激励相辅相成的发展原则,创新利率监管机制,对金融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监管盲区、系统性风险等市场行为进行及时干预管理。完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开发表内表外业务头寸相关联的风险计量模型,在科学计量分析重新定价、基准风险、隐含期权等利率风险的基础上,严格把控总行和各下属部门机构的风险额度,实现商业银行金融体系健康发展。

  2.金融工具创新为规避利率风险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依托,效果最为显著的当为金融衍生品的运用,主要包括远期利率协议、利率互换、利率期货和利率期权。其中,远期利率协议作为一种完全信用化的金融工具,规避了本金流动性问题,不需通过表内调整就可实现对资产和负债的保值,是进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预计利率发生波动时,商业银行可按照协议利率进行筹资(投资),实现降低筹资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息收益的目的,商业银行放弃了利率下降时获得的收益,但同时也规避了利率上升时带来的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完善利率风险有效对冲机制,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对利率风险敞口进行套期保值管理,使商业银行能更好地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规避利率风险。

  3.推广以中间业务为重点的金融业务创新。同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范围窄、品种少,收益占比低,主要以一般代理业务为主,应充分借鉴国际业务发展经验,借助现有客户群推动中间业务整合创新,加快业务结构转型,拓宽业务领域,提高投行、资金托管、间接银团等新型业务收益占比,打破单一存贷利差的收益路径,加大资产、负债与中间业务捆绑营销力度,谋求新的盈利增长点,防范经营风险。

  (二)完善金融体系定价机制,提高市场定价能力

  1.为防范利率风险,商业银行应以市场为价格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率定价体系。首先,总行应结合自身资产负债状况制定适合本行发展的基准利率水平,实行分级授权的管理模式,根据各下属分支机构同业竞争程度、结构规模、利润诉求以及资金水平情况,授予分支机构不同程度的定价浮动权,有利于各级银行机构逐步建立起适合当地市场金融体系发展的利率水平;其次,建立新的利率定价模型和决策系统,结合以往客户信贷关系的经验数据,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控制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最后,针对我国银行存在的产品定价政策不规范、定价方法不合理、定价组织结构不完善等问题,建立科学先进的产品定价策略。

  2.稳步推进FTP(内部转移价格),通过内部资金利率进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以合理的资金经营成本和风险计量为基础,降低各银行分支机构资金获取与使用头寸的差额,通过全额有偿转移资金构建集矩阵式资金管理体制、绩效管理体制和风险管理体制于一体的科学评价体系,指导产品科学定价,有效规避银行中现存的报价混乱、定价不准等问题。

  (三)完善国债市场,构造收益率曲线

  1.基于国债利率结构合理且流动性强的特点,国际上多采用国债利率作为市场的基准利率,因此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债市场,对规避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具有必要性。首先,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债市场,打破国债市场的分割局面,增加跨市场套利交易投资的机会,促进债券市场交易的流动性;其次,促进国债品种多元化,大力发行以短期和超长期为主的国债品种,合理配比国债期限结构,使收益率曲线变动趋于合理化,形成市场基准利率,发挥财政金融定价功能;最后,推进我国国债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大国内发行债券对外开放程度,通过先限量后开放的方式,允许海外投资者参与国内债券交易买卖。

  2.科学构造及预测金融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培养基准收益率曲线。将理论与经验法相结合,运用CIR、Bootstrapping过程以及三次方样条等函数模型来科学构建利率期限结构,进行利率预测,准确把握利率波动方向和幅度,有利于商业银行积极调整匹配表内项目,保持有利的风险敞口,并对表外产品价格进行合理估计;根据套利定价和一般均衡理论,利用当前利率期限结构,结合各经济因素变化趋势,推测未来利率走势,有效控制利率风险。

  (四)合理配比存贷款结构,提高银行收益水平

  1.商业银行应遵循成本效益理念,大力推广低成本的短期活期存款,控制成本较高的同业存款量度,避免过高的付息成本,保证存款规模与利息成本协调均衡;确定合理存款比例以确保存款稳定性,将企业存款与存贷制度相挂钩,通过实施良好的信贷服务、开发新型储种业务和推广储蓄宣传工作,激发广大客户吸储积极性,形成银行稳定忠诚的客户源,通过优化存款结构,扩大商业银行资金来源范围。

  2.针对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旺盛的境况,商业银行应进一步放开中小企业贷款比重,通过利率的差别化定价,提高收益较高的优质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份额,与之建立长期互利合作关系,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利息收益;同时,为谋求新的贷款业务增长点,开发个人住房及消费贷款业务,增加设定浮动利率区间和固定贷款利率,丰富贷款利率品种,有利于商业银行根据利率波动幅度调整利率风险敞口;最后,为避免不良贷款带来的信用风险,商业银行应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规避高风险业务,严格贷款审批权限,综合分析评估客户偿债能力和信用评级,核定授贷额度,化解贷款风险。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展望

论文搜索
关键字:利率 市场 商业 展望 银行 管理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试论远程开立单位银行账户业务管理思路研究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