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银行管理论文 >> 中国银行业OFDI的现状及策略选择论文

中国银行业OFDI的现状及策略选择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7-17

中国银行业OFDI的现状及策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2

  一、中国银行业OFDI的现状

  2001年中国加入WTO为银行业“走出去”打开了一扇门,而从2003年开始,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才真正将银行业推向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大门。2006年,我国根据加入WTO的承诺,开放了国内的金融市场,在大批外资银行进入我国的同时,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在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进入2007年,初步完成股改上市的中国金融机构已然羽翼渐丰,明显加快了国际化和海外布局步伐,国有银行的海外并购行动规模扩大,收购对象所在区域拓宽(从香港、澳门、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周边地区,延伸到南非、英国,甚至监管准入最为严格的美国)。中国银行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呈现出以下特点:

  1.海外资产和利润的占比逐步上升,海外网点布局迅速

  2013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外本外币资产总额达15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65.6万亿元,占比43.3%,同比增长9.3%;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总额26.9万亿元,占比17.8%,同比增长14.5%。截至2013年底,18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在海外51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127家海外分支机构,总资产超过1.2万亿美元。

  2.独立设点和收购并举,近年来并购成为主导方式

  中资银行提高国际化程度主要体现为两种模式,一是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包括经营性机构、代表处、中国业务柜台),这种方式的准入门槛较高,业务范围也有诸多限制,扩张速度较慢;二是并购外国公司,同新设分支机构相比,跨国并购则要求资金量大,但可以使中资银行更为快捷地走向国际化,收购还可以利用并购对象原有的网络、客户资源等,会更快地熟悉和融入当地金融市场。之前,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路径多以新设分支机构为主,不过这种内生性的扩张越来越不能满足中国银行海外扩张的步伐。

  2006年以后,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的步伐明显加快,而且并购金额呈逐渐增长态势。在并购过程中,中国银行业更倾向于控股并经营管理被并购的金融机构。在并购方面,工行则是表现最为积极的中资银行,工行2007年收购南非标准银行(未评级)20%的股权,2007年9月28日收购印尼Halim银行90%股份,2008年一季度,工行先后完成了收购澳门诚兴银行79.93%股权和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的交割,2009年收购泰国ACL银行100%股权,以及2012年收购美国东亚银行80%的股权,2012年11月8日,中国工商银行(601398)收购阿根廷标准银行80%股份的交易获得阿根廷中央银行批准,打开了通往南美市场的大门。建行较早的一次海外收购,还要追溯到2006年,当时建行以约97亿港元收购美国银行(亚洲)并更名为建行亚洲,初步完成业务的国际化布局;2009年又收购了美国国际信贷(香港),巩固其在香港市场的信用卡业务。

  四大行的国际化竞争策略各有特点,中行主要依靠增设海外分支机构的方式,实现有机增长(Organic Growth);工行以海外资本并购为主,增设海外分支机构为辅;建行的国际化步伐相对工行和中行,则显得较为保守和审慎,海外分支机构的拓展速度较温和,目前仍以深耕香港市场为主;农行仍比较注重国内市场,国际化才刚刚起步。

  从全球大型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路径来看,都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定位决定着发展方向,也影响着目标市场选择。对中国银行业来说,究竟采用哪种路径,则取决于每个商业银行自身的战略目标、资本实力和管理能力。

  3.“走出去”的地区分布比较集中,主要是亚、非、拉地区

  虽然中国银行业正在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是以亚、非、拉等地区为主战场。海外的布局主要的还是集中在香港、澳门还有像新加坡这样一些文化背景跟中国比较接近的一些地区,仅少量会分布在像纽约、伦敦等这样的国际金融中心。截至2013年末,中国银行境外机构约有620家,覆盖35个国家和地区,工商银行业务跨越六大洲,境外网络扩展至40个国家和地区,329个境外机构,这两家银行的境外机构数量占到中资银行的85%,但这两家银行的大部分境外业务仍主要集中于港澳地区。对比国际化度较高的汇丰银行,其在全球87个①国家和地区有8000多个分支机构。

  4.境外机构数量较少且市场渗入程度不够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近日发布报告称,过去3年内中资银行海外资产扩张约176%,但目前中资银行海外业务占总资产的比重远低于10%,且由于国内强劲的利润率,海外利润的占比则更低。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路径,从业务模式的国际化、机构布局的国际化和本土市场的国际化这几个角度来说,有进展,但实际上空间和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同时,我国海外机构的业务的范围、经营规模和客户群体都很小,在当地市场的影响力也有限。究其深层次原因,一是我国的商业银行仍然缺少国际化的专业人才。二是风险管理的能力仍然不够高,在个别风险管理高风险产品管理,市场风险管理,生意和法律风险管理等等方面,我们的制度、技术、人才、经验等等跟国际同业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为此我们要积极培养国际化的金融人才,并提高综合管理的能力,以适应“走出去”的需要。

  5.尚未建立合作机制

  中国商业银行的海外发展之路是按照总行的总体规划来布局和开展业务,还没有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与总行建立战略合作的平台。中国的海外银行之间以及与当地银行之间没有开展业务合作,正是因为这种合作机制的缺失,无法达到客户认可的授信度和信贷规模,再加上外汇存量不足,配套服务措施不够,影响其在当地的发展速度。   二、中国银行业OFDI的策略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商业银行在国际化进程中的策略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应采取如下策略:

  1.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业高速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全球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在信息披露充分、风险管理有效且监管到位的情况下,金融创新不失为规避金融风险和保障金融安全的重要途径,否则金融创新就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甚至可能导致金融危机爆发。因此,金融管理当局应当及时调整监管对策,对金融业实行新管制,对金融创新本身进行安全和慎重评估并采取一些新监管措施以便保证金融体系安全稳定。

  目前来说要着重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以保证我国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定,从而为我国的商业银行“走出去”提供坚实的后盾。一是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的监管体系。进一步增加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来进一步丰富金融宏观审慎的有效的工具,来切实有效地防范金融的系统性风险。二是进一步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界定、识别、规范、监管和风险的有效处置。三是进一步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包括高度复杂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交易规则、机制的改革。

  2.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

  根据当前情况,银行业机构首先应当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务发展指导思想,要在追求盈利性的同时,重视安全性和流动性,防止为了片面追求高速业务增长而忽视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建设的现象。其次,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内控体制和机制。要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科学的决策体系、稽核审计体系、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审慎的会计财务制度以及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等。第三,要加大“人防”和“技防”工作力度,防范员工道德风险和运用科技手段进行犯罪。

  3.明确战略目标,坚持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并举

  我国商业银行应重点拓展高成长性、文化差异较小的亚太地区市场,强化在新兴市场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实力,尤其是要跟随地区一体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尽快完成在新兴市场的机构布局,增强在新兴市场国家的服务能力。积极关注欧美等成熟市场的拓展机遇,加大对欧美成熟市场的渗透力度,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把握全球金融发展态势,逐步完成世界主要大城市的网络覆盖。与此同时,要积极跟进贸易、投资进程,有选择地进入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形成全球服务态势。

  4.最大程度地的发挥协同效应

  2013年商业银行全年实现净利润1.4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金融市场还会继续处在高倍增长阶段。“走出去”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要与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相协同,统筹考虑资源禀赋、客户结构,注重业务互补,打造多元化服务功能。注重境内外协同联动,实现境内外业务的合理布局和优势互动,逐步建立海外市场产品优势和客户优势,实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国内银行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增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对外竞争和抵御风险的合力;同时,也要与当地银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借助对方网络、经验和资源优势,拓展海外业务。

  5.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国际化路径

  结合目前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主要趋势,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应把握如下原则:一是要构建全球性的客户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流机制,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二是走综合化的经营道路,在风险可控的大前提下大力发展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和私人银行等业务。三是走集约化的运作道路,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逐步实现在资金、清算、国际结算和信用卡等领域的规模化与集约化运营。四是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实现业务信息、客户资源、优势产品、科技平台和研发实力在境内外机构间无边界共享。

  6.致力于本地化经营

  中资银行在东道国作为非本国企业,必然面临着法律、品牌、资源、文化方面的种种不利,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各自的市场特点和功能规划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发展。比如,在中东和非洲地区,将根据当地的宗教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提供本地化的金融服务,比如伊斯兰金融、农作物金融等。在欧美将仍以服务全球业务网络为主要功能,并为贸易往来、中资客户以及与中国有业务联系的东道国公司或跨国公司为主。而拉美地区因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建议仍以服务贸易往来和中资客户为主要发展领域。

  7.因地制宜选择进入模式

  在“走出去”的方式选择上,根据东道国的实际情况,采取差异化方式进入,有效降低进入风险和难度。在准入门槛较低、法律和监管制度健全、信贷业务资源丰富的地区,通过设立分行方式发挥整体优势;在准入和监管条件限制、经营风险相对较高的地区,通过设立子行的方式进入;在监管限制严格,但收购机会较多的地区,通过收购当地机构的方式进入;而在欧美等成熟市场,以参股方式进入的监管壁垒较低,能够避免知识和管理不完备产生的风险,吸收先进银行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这儿需要注意的是:以收购当地的机构的方式进入东道国,必须要注意到,和文化背景、市场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的机构进行整合,否则就会因“消化不良”而造成重大损失。

  8.从业人员的国际化

  当今世界国家之间的竞争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商业银行海外业务的发展和全球化的管理需要该领域的高端人才和具备专业化和创新精神的队伍。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培养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强队伍建设,增强跨文化管理和外派员工的管理。

  总之,中国银行业“走出去”的步伐要与国际化经验积累程度相适应,与自身核心竞争力相匹配,既要把握机遇,又要防范风险;既要坚持市场化运作,又要考虑国家海外发展战略需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走积极、审慎的国际化道路。

  注释:

  ①数据来源:汇丰银行2012年年报.

中国银行业OFDI的现状及策略选择

论文搜索
关键字:选择 银行业 银行 现状 策略 中国
最新银行管理论文
农村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
浅谈大数据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问题
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讨
浅谈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论城市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研究
浅析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公司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探讨
银行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分析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
热门银行管理论文
我国网络银行业务发展对策研究
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
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探析
银行改革――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银行风险及金融监管
来州市工商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