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后金融危机时代个体认知、反应机制与理财方式选择关系分析论文

后金融危机时代个体认知、反应机制与理财方式选择关系分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9-04

后金融危机时代个体认知、反应机制与理财方式选择关系分析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个体行为与投资方式

  本文从投资者的主动性、计划性、独立性三方面衡量投资者的个体行为。投资的主动性,是指投资者能够主动学习理财知识、关注国家政策和财经事件的发展、经常观看财经节目或者阅读财经类报纸。拥有长期理财规划的人,对自己的财富组成和目标收益有更深入和透彻的了解,根据自己的目标更新所持有的投资组合,更有可能持有一定比例的激进型投资产品。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a:投资者的主动性越高,越有可能选择激进型投资策略;H1b:投资者的计划性越高,越有可能选择激进型投资策略;H1c:投资者独立性越高,越有可能选择激进型投资策略;H1d:投资者个体综合特征表现越突出,投资方式的选择越多样化。

  (二)外部经济事件认知与投资方式

  吴中春、杨文超(2006)研究表明,中国的投资者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拥有高度的敏感性,政府政策一旦处理不当就会严重影响居民的投资行为。赵杨等(2011)研究表明金融危机期间,作为投资品的房地产的财富效应并不明显,对居民的消费存在微弱的正向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假设:

  H2a:对外部正向经济事件认知程度越高,个体投资策略越趋向于激进;H2b:对外部负向经济事件认知程度越高,个体投资策略越趋向于保守。

  (三)个体特征与投资方式

  本文从风险偏好、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教育水平、职业、收入和负债情况等方面来衡量投资者的个体特征。风险厌恶型的个体由于规避风险,会更多地持有保守型的投资组合;而风险喜好者会持有更多的激进型理财产品。Lei Feng,Mark S. Seasholes(2007)研究表明股票市场中男性比女性更趋向于风险偏好。Kevin Miliigan(2006)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汽车和住房的需求减少,总资产中银行存款和CD存单的占比逐渐增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假设:

  H3:女性、年龄较大、单身、有负债、风险厌恶的人群,倾向于保守的投资方式;而受教育程度高、从事金融投资相关行业、收入高、无负债、风险喜好的人群,倾向于激进的投资方式。

  (四)外部经济事件认知与个体行为

  认知反应机制,是人类在生存过程中逐步演化形成的,用于解决生存过程中的问题。Mustafa Sayim等(2013)研究了美国1999年到2010年各行业股票市场的投资回报率,研究表明投资者的积极情绪趋向于增加投资回报。当个体感知到经济环境和热点事件的程度越高,就越有动机主动参与收集信息,并证实自身信念。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假设:

  H4:对外部经济事件认知程度越高,个体的理财主动性越高。

  实证分析

  (一) 数据来源与变量设计

  本文的样本通过网上电子版问卷调查和网下纸质问卷调查两条渠道获得。在北京地区总计发放问卷246份,收回245份,回收率为99.6%,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16份,有效率为88.16%。本文的变量设计如表1所示。

  (二)模型的假设检验

  最初的模型包含4个潜变量和22个指标,本文定义为模型一(见图1)。通验证性因子分析,卡方与自由度比值CMIN/DF为1.5168,小于5,说明模型的适配度很高。近似误差的均方根RMSEA为0.049,小于0.05,说明模型是“良好适配”。但CFI、GFI、AGFI、IFI等值都小于0.9,说明拟合程度有一定的缺欠。

  (三)模型的修正

  根据模型拟合的回归系数是否显著异于零的标准时临界比例(C.R.),当C.R.的绝对值大于等于2时,回归系数数值即可以认定为在显著性水平0.05下与0存在显著的差异。删除“对经济事件感知”的指标项a11医疗改革、a12扩大内需,以及“个体特征”的指标项a19教育水平。根据AMOS生成的M.I.值,增加M.I.值较大的残差相关的路径,提高模型拟合程度。修正后模型的拟合优度指标卡方与自由度比值CMIN/DF进一步减小,RMSEA的值也更具代表性。CFI、GFI、AGFI、IFI等值都大于0.9,表明拟合程度进一步提高。

  本文得到新的模型路径图,如图2所示,标准后路径系数如表2所示。

  综上分析及图3SEM结构模型建立如下结构方程:个体行为=0.5*对经济事件的感知+ε1;投资方式=0.31*个体行为+1.06*个体特征+0.08*对经济事件的感知+ε2

  研究结果分析

  个体行为与投资方式的影响。通过上图分析可知,个体行为对投资方式产生正向影响,个体行为与投资主动性的回归系数是0.604,与投资计划性的回归系数是0.55,与投资独立性的回归系数是0.18。投资方式与保守型投资之间的回归系数是0.23,与激进型投资方式之间的回归系数是0.44,与保值型投资方式之间回归系数是0.52,因此当个体主动性得分越高,居民越倾向于选择激进的投资方式而不是保守型的投资方式。这样验证了假设H1a、H1b和H1c。投资的主动性、计划性和独立性对投资方式都是正向关系,表明投资者的个体综合特征表现越突出,投资方式越趋向于多样化,验证了假设H1d。

  对外部经济事件感知与投资方式。投资方式=(0.08 +0.5*0.31)*对经济事件的感知=0.23*对经济事件的感知。金融危机的认知与经济事件的感知的回归系数是-0.4558,因此金融危机改变1单位,投资方式会负向改变-0.505个单位。说明金融危机这一经济事件对居民投资方式产生了负效应,居民对金融危机的认知程度越高,投资就相应减少,投资多样性越小,并且对激进型的投资减少更多。验证了假设H2a。通胀压力、人民币升值都对投资方式产生正向的影响,表明通胀压力的增大会使货币贬值,人们会增大投资的多样性,同时增加保值型的投资方式,这证明假设H2b。人民币升值,增加了人们的投资方式多样化,验证了假设H2a。   个体特征与投资方式。个体特征与投资方式的回归系数为1.06,个体特征对投资方式的影响很大。风险偏好与个体特征的回归系数是0.0637,风险偏好越高,投资方式越多样化,并且越愿意选择激进型的投资方式,验证了假设H3。

  职业与个体特征的回归系数是-0.1647,因此金融类职业的人群,投资方式得分高,表示投资方式更趋向于多样化,而且会倾向选择激进型的和增值的投资方式,而不是保守型的投资方式,验证了假设H3。负债与个体特征的回归系数是0.4163,无负债的人更倾向于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并且激进型的投资方式会增加,验证了假设H3。婚姻状况与个体特征的回归系数是0.3179,因此结婚的人更倾向于多样化投资方式,激进型投资方式会增加,验证了假设H3。人均收入与个体特征的回归系数是0.4686,高收入的人群投资更倾向于多样化的投资,更多地增加激进型的投资方式,验证了假设H3。

  年龄对投资方式的影响是正向影响,这与假设H3不相符,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样本的年龄区间主要在20到40岁之间;性别的表现与假设H3也不符,主要是由于样本中女性平均年龄是30岁,多数职业稳定,从事金融相关工作,并且未婚女性占大多数,生活压力不大,因此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

  外部经济事件认知与个体行为。对经济事件的感知与个体行为的回归系数是0.509,即经济事件感知对个体行为是正向的影响,这表明个体对经济事件的感知越明显,外部环境的影响越大,个体行为的投资主动性越高。这验证了H4的假设。

  结论

  第一,投资者的主动性越高,越有可能选择激进型投资策略;投资者的计划性越高,越有可能选择激进型投资策略;投资者独立性越高,越有可能选择激进型投资策略;投资者个体综合特征表现越突出,投资方式的选择越多样化。第二,对外部正向经济事件认知程度越高,个体投资策略越趋向于激进;对外部负向经济事件认知程度越高,个体投资策略越趋向于保守。第三,部分验证了女性、年龄较大、单身、有负债、风险厌恶的人群,倾向于保守的投资方式;而受教育程度高、从事金融投资相关行业、收入高、无负债、风险喜好的人群,倾向于激进的投资方式。第四,对外部经济事件认知程度越高,个体的理财主动性越高。本文的研究为考察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热点经济事件对于居民投资方式的影响提供了思路。本文在结构方程的研究中由于模型的显著性因素,先后删除了问卷中的新医改和四万亿投资者两个经济热点事件,表明大多数人并没有明显感知到新医改和四万亿投资对生活的影响。

后金融危机时代个体认知、反应机制与理财方式选择关系分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危机 个体 关系 时代 方式 认知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民间金融公司风险传导机制研究
AMCs金融科技研发模式探索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