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应对策略论文

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09-09

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一、自媒体的含义及特征

  2003年7月,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在他们合写的一篇报告中指出:“自媒体是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即自媒体是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主要包括:即时通讯、博网和手机媒体。

  传统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传媒等都是采取由上而下的“广播模式”传播新闻给接受者的,自媒体则是以普通大众为主导的,点对点的“互播”模式来提供和分享信息。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具有以下明显特征:第一,信息的自主提供。是指自媒体的“全民DIY”特征。第二,传播方式的同步交互性。自媒体是多向互动的传播过程,且信息传播与反馈是即时、同步的。第三,传播主体“去中心化”倾向。自媒体是一种网状的、双向的传播模式,信息可以无限传播。

  二、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1.时空传播无障碍,削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性、系统性功能

  自媒体具有时间、空间、资讯传播的无障碍性以及开放性等特点,只要有发布的终端设备,人们的日常见闻、意见、感想等都可以自主地上传到网络空间。这使得传播工作变得异常零散,如微博中的每一则消息,BBS中的每一个评论,都构成互联网的“微”内容,海量的“微”信息让大学生不得不将自己的注意力分散到极限。自媒体使思政教育超越了时空限制,理论化、系统化的教育内容被分割成零散的信息数据,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

  2.舆论主体多元化,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通过自媒体,每个用户的发言都有机会发展为一种舆论导向,产生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草根媒体”甚至常常先于主流媒体透露消息。大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取任何需要的信息,随时随地发表见解,而不必依赖于课堂教学和教师讲解,甚至对灌输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道德权威”般的教师产生反感。自媒体网络这块阵地,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去占领,别人自然就会去占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岌岌可危。

  3.资讯传播无障碍,冲击主旋律教育,易造成大学生认知和行为偏差

  自媒体时代的资讯传播缺乏信息审核环节,没有经过“筛选”和“过滤”的信息良莠不齐,信息可信度不强。一方面,网络中不乏一些落后、腐朽、低俗的文化现象,暴力、色情的内容,乃至于各种反社会主义、反人类的极端思想。在网络水军的推动下,各种虚假信息甚至造谣诽谤都能快速传播,逐步淡化了大学生的道德责任和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沉湎与网络和手机媒体构建的虚拟世界,容易出现真实自我和网络自我的角色冲突,从而导致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退化与人格的自我异化。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面临前所未有的碰撞与冲击,进而引发认知和行为的偏差。

  4.“快餐式”网络文化传播,助长大学生思维方式“快餐化”,增加思想引导难度

  由于自媒体传播快捷、海量和碎片化,人们很少仔细品读经典文章和新闻信息。缺乏营养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快餐式”网络文化恰好满足了大学生快速阅读和消化的需求。由此,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越来越碎片化和零散化,缺乏对信息的深度探讨和思考;即使有所思考,也常常处于有意见无主见的状态。低俗、无下限式的网络恶搞和“娱乐至死”的网络氛围更加剧了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对理论性、学术性较强的信息内容逐渐失去兴趣和耐性。这些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境界降低,思维想象和分析判断能力弱化,缺乏成熟的思维方式和理论系统。

  三、应对自媒体冲击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1.积极占领大学生网络阵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力

  第一,高校应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使管理、办公与服务等数字化,为教学管理、科研工作提供信息化平台,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占领大学生网络活动阵地,融入大学生“亚文化圈”。只有了解教育对象才能因材施教,并得到教育对象的信任与支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手机、论坛、QQ群等工具发布信息、开展在线交流和网上心理辅导;利用手机报、专题网站等进行考证、考研、就业指导等工作,及时解决大学生反映的学习、生活、就业等遇到的实际问题。

  2.将自媒体与传统校园传播媒介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与渗透性

  传统校园媒介包括校内广播、校报、张贴栏等,其舆论传播具有滞后性,缺乏互动。“多媒体学习可以比传统的学习节省30%的时间和30%的成本,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在互动性与学习效率之间达成直接的积极联系。”只有自媒体将二者相结合,才更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将自媒体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境等方面;将微博互动平台与校园广播结合,手机电子报与校园报纸结合,贴吧论坛与校园布告栏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

  3.创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议程设置”机制,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

  议程设置是传媒界的理论,其本质就是通过大众媒体为公众提供“议事日程”,即将相关话题摆到公众面前,引起公众关注与探讨。通过议程设置,使学生客观看待网络和社会中存在的社会现象与问题;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第一,分析网络热点信息,选择合适的话题。要坚持以“正面典型为主, 负面典型为辅”。第二,确定话题,议程导入。将最终确定的话题放置到论坛、QQ、微博等网络传播工具上,组织学生交流、探讨,甚至辩论。促使各种观点、意见涌现。第三,挑选代表性意见,进行课堂探讨。第四,教师对话题讨论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反馈。思想政治教育以此达到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   4.建设高校网络舆论监测与引导队伍,掌握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话语权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官方信息“守门人”可以通过控制媒体的方式,过滤不良信息,而自媒体却可以轻易地规避这种筛选行为。因此,各大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的自媒体舆论传播研究机构,从而为高校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更具正对性的咨询服务。同时,要提升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利用自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

  高校要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引导力,就必须实现“官方”与“民间”舆论的有效融合。一方面,要扩展高校自媒体传播平台,创建“官方”专题网站、微博平台;完善与学生联系的及时通讯渠道;第一时间公开信息,主动澄清是非;组织理论功底较好的教师或权威人士撰写文章来引导学生;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学生“意见领袖”在非官方平台上的巨大号召力。“意见领袖是在人际交流中自然形成的传播角色,是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高校要以学生党员、社团干部等学生骨干为基础,选拔一批思想先进、道德高尚且在网络中具有号召力的骨干分子;要争取自媒体时代的话语权,努力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主流舆论场,营造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及应对策略

论文搜索
关键字:大学生 大学 冲击 思想 应对 政治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