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网上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研究论文

网上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5-12-29

网上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6.034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oordinate

  Education Research Online and Offline

  YIN Tingt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Abstract In today's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network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 longer a single network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under the new online net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coordinate education mode widely promoted and application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this new mode of education, the use of the inevitability of this pattern, it is assumed model and the challenges faced and countermeasures, hope this model can contribut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mote the tim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online and offlin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现今,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处的环境不断地被影响、被改变,无论是其教育模式、内容,还是其教育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深刻的变化。在此形势下,以网上网下协调育人模式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方式应得到广泛应用,其既能够适应所处环境,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还能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荣发展。

  1 网上网下协调育人的概念阐释

  网上网下协调育人是将面对面交流、课堂、报纸文刊、广播等传统媒体与以“互联网”为主的通信网络相结合,形成教育双渠道,对传统模式(网下模式)与现代模式(网上模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新的协调机动机制,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2 网上网下协调育人的必然性

  2.1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内容与实际相脱离。现在各高校还是主要以上课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用指定教材传播理论知识。而这些理论知识大多与当下热点存在不同程度的时间差异,并且大多数的差异较大,这就导致了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内容很难适用于当前实际,没有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开展的目的。(2)互动性的缺乏。一般来说,网下教育以一方向另一方传输为主,面对面交流、课堂等方式虽然能得到大学生的信息反馈,但会因大学生的个人性格、交流环境、熟悉程度等大打折扣。而在这些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并不能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思想,也不能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只能单方面地进行推测,教育工作的目的性和方向性都很难把握。(3)方式受限制。网下传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限制,例如上课,需要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又如广播,需要考虑设备、资金。并且,无论以何种形式,启动、结束工作都不是即刻完成的,既耗时又耗力。

  2.2 网上育人推广的可行性

  (1)当代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度的高低是决定是否应该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关键因素。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于2012年8月发布的《2011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来看,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中国青少年网民(特指年龄在25周岁以下6周岁以上的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规模达2.32亿人,其中大学生网民占13.6%,计算可得约3155.2万人。大学生网民上网时间为21.0个小时/周。另外,大学生群体在大部分网络应用上表现活跃,所有网络应用的使用率均高于整体网民平均水平。并且从基础设施来看,现在接入网络的设备种类众多,各高校也配备齐全,为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上网服务。因此,在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基础。(2)网络环境的适宜度也是决定是否应该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若开展网络教育后,大学生不适应“互联网”的教育环境或因此导致他们将大量时间从现实转移到网上,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之中,这样的话推行网络教育并不有利,甚至是得不偿失的。但在这些问题上教育工作者不用过于担心,有研究表明,网络的合理使用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改善,在网络环境中,个人的心理变化集中趋好,六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中更能表达自我情感”,这就说明网上教育更能使教育工作者听到大学生的心声。虽然网上有一些不和谐因素,但这些并不影响网络环境的总体性质,只要合理防范与监督,就能运用好网络教育的优势。因此,网络环境是适用于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   2.3 两者缺一不可,协调才能得到最大化

  虽然传统的网下教育模式有着一些缺陷,但仍无法被网上教育模式所取代,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会涉及到较敏感的话题,不宜在网上大范围传播,容易被不法分子乘机利用;二是很多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话题是有深度、难理解的,而网络适合传播内容较浅显的文字,不适合传播难度大的内容,相反的,网下的面对面交流(包括课堂)则在这方面能做得更好;三是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涉及到实践,而网络只能言,关于这方面,网下教育模式是无可取代的。

  相应地,网上教育模式在很多方面对于传统的网下模式来说也无法做到,包括在很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事件作出回应;方便快捷、省时省力;传播范围可以很广,从学校到全国乃至全球,资源的共享性高;大学生可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老师来学习;教育工作者好的思维想法能得到更好的传播,供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学习。

  所以,网上网下教育模式缺一不可,只有将它们协调,才能以彼之长弥此之短,将彼此优势有机相加做到最大化,得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 网上网下协调育人模式假设

  网上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着重于 “协调”两字,协调网上与网下的教育分工,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原则是以网下教育作为基本,着重深度,以网上作为扩充,着重广度和敏捷度。具体可按以下两步走:

  (1)实现网上网下的同步、补充。首先,网下的教育内容在条件允许下应该在网上有所对应,这样没有到场的大学生也可以得到教育,各高校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其次,网上可以作为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地,平时受条件限制无法在课堂上播放的纪录片或者有关的文献资料,都可以放于网上;另外,还可以将网络看作是网下的传播点,既能通知各项事宜又能在某些活动时加强宣传;最后,要能将网上教育打造成受大学生信任的传话筒,在允许大学生匿名的情况下鼓励其对某些事件作出评论,并与大学生谈论互动。(2)运用网络应用创新教育。教育工作者可以用网络来联系实际创新地教育大学生。如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微博与众学生成为好友,一旦有社会热点事件,在第一时间思考是否该转发并怎样评论,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引导工作。这样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紧密相连,与时俱进;能够引起大学生对某一事件的共鸣,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关注与热情,更强效地开展教育工作;同时,又可防止大学生在看待社会问题时被错误的思想所蒙蔽,可以让大学生学习到正确的理念。

  4 网上网下协调育人模式面对的挑战

  (1)网上网下协调的难度。难度可分为以下几点:借鉴上,对于高校来说,这还是一个未知的,需要一步步探索的领域;内容上,有些敏感的、深度的话题并不是很适合网上教学,这就要把握好度,进行合理的筛选;技术上,需要教育工作者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协调上,教育工作者需要把网上网下两种模式有机结合,互为相补。(2)负面网络环境的挑战。总的网络环境是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但凡事有两面性,网络的弊端仍然存在。首先,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在网络中信息的传播没有隔阂,各种观念都能在网络中见到,其中不乏错误的、不健康的、过于激进的、反动的思想以及色情、低俗、虚假的内容,这些都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其次,网上学习政治思想教育是在自由的网络环境中进行,那么高校的各种网络教育形式会不会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比如故意在评论中增添负面内容,造谣惑众。(3)几个效应带来的挑战。一是从众效应,从众效应表现为人云亦云,个体行为容易受到群体性行为的影响,会因群体压力而怀疑自己的判断,趋于和大众一直,因此在网络中容易被蛊惑,做出非理性的行为。二是个性化效应,表现为个性消失,亦可称作去压抑化、去抑止化,指个人处于自我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降低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处于网络中可能会因为身份得到隐匿以及责任的不明确而做出违法的过激行为。

  5 挑战的解决对策

  (1)打造综合素质高的教育队伍。实现网上网下协调育人必须要求教育团队拥有娴熟的网络技术、过硬的思想、对大学生的反常状态的敏锐的发现力、高水平的沟通能力、优秀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领悟力与思想水平。这样才能够做好网上网下教育模式内容上的协调,才能够熟练地运用网络技术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才能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探索、创新。(2)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网络的特性决定了高校开展网上网下协调教育模式必须加强监督力度,依法治理网络秩序,谨防不法分子的乘机利用。为此学校应该结合网络法规与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克服相关管理方面的空白与盲点,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时刻关注各方面的动态,严肃处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3)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反应。教育工作者要关注大学生两方面的反应,一是观察哪种教育方式是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这样教育工作者就可以选择合适的教育模式,不断地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效率。另外,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倾向,在网络中要谨防大学生在开放式自由的讨论中出现几个效应,防止思维走向极端,为此,教育工作者要还要加强指导和教育,将大学生个性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开展工作,多加理解与支持,避免问题极端化,发现苗头性问题,应立刻制止并加以引导。

网上网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调育人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网下 思想政治 思想 政治 大学生 研究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