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构建高校思政《概论》课最优化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构建高校思政《概论》课最优化教学模式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31

构建高校思政《概论》课最优化教学模式研究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人才培养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高校思政《概论》课的培养目标主要就是坚定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整个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可谓是固本工程、筑梦工程。但是当前在教学中存在这些问题:(1)内容上,教材偏重理论,可读性不强。在具体教学中没有做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2)组织形式上,基本上还是大班化教学,师生很难互动。(3)考核方式上,对于一些重大理论的实际认知与理解情况很难准确考查,而其对信念的内化情况与具体的践行情况更是无从考查。因此,只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提高教学实效性,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完成该门课程所承担的艰巨任务。

  一、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及启示

  要解决教学实效性问题,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可以提供有益借鉴。该理论由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在我国有广泛影响。自8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其最核心的思想是:从整体性观点出发,将教学的诸要素做系统化地考察,把整个教学过程看做是由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等共同组成的系统结构。在“教学系统”中,诸要素相互作用,以达到一个统一的目的。通过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既可以保证教学的最大可能效果,又不致造成师生负担过重。研究这一理论,可以得出以下启示:要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必须对“教学系统”诸要素进行统筹考察,全盘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在不额外增加学时,不额外增加师生负担的情况下,强化教学效果。

  二、高校思政《概论》课最优化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高校思政《概论》课可以在对学生进行充分研究的情况下,通过对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结果的考查等进行系统考察与设计,探索出一套最优化的教学模式。

  (一)研究学生

  巴班斯基指出,选择和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方案第一阶段的重点是:研究学生的实际可能性、学生活动的条件、查明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及其可接受教学和教育能力中缺陷产生的原因。如果不对学生的特点和活动条件进行系统的研究,教师就不能将教学与教育任务及教育影响的手段具体化,这将导致课堂教学计划的公式化及教师行动的盲目性。研究学生,第一种方法是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感兴趣的社会思潮,学生对前修课程的知识储备情况,学生对于国家大政方针、国内外时政要闻的了解情况等;第二种方法是与辅导员进行“综合会诊”,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第三种方法是对学生进行访谈,在深度访谈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关心的话题;第四种方法是与学生通过各种媒介随时交流。当然,方法还有很多。目的是要研究学生的所思所想,研究学生的兴奋点,研究学生当前接受知识、分析问题的水平和能力,研究学生思想上存在的认识误区。

  (二)设计教学目标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最优化的第一个基本方法是对教学的各项基本任务作出完整论述。教学的各项基本任务即教学目标,需要依据对课程培养目标、教学现状的分析来确定。这是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开始。高校思政《概论》课教学所要达到的最优化目标可以确定为:(1)学生觉得该门课学习有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让学生觉得这门课是人生之课,能开拓人生视野、确立正确人生目标、影响人生发展轨迹。(2)学生觉得该门课学习有趣。通过优化教学内容,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觉得这门课学习很有趣,不枯燥。达到以上两个教学目标,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探索学习,而不会停留在为了应付考试被动学习。(3)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教学最优化的最终目的是学的最优化,即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4)坚定了学生的理想信念。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将“知”内化为“情”,进而外化为“行”。这个目标要以前面三个目标的实现为基础。

  (三)设计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过程是由一个个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环节所组成的。这些环节的设计与组织要符合巴班斯基最优化理论的系统论思想。巴班斯基认为,为了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教学组织形式应该多样化,应该把全班、小组和个别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教师的任务在于考虑与实施这三种教学形式的最优结合的方式。据此,我们尝试将《概论》课教学组织形式设计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其中理论教学又具体设计为大班专题授课+小班讨论。在学时分配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3:1;大班专题授课与小班讨论比例为2:1。在具体组织上,理论教学的安排是在进行2课时的大班专题授课后紧跟着组织一个1学时的小班专题讨论。实践教学分散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

  (四)设计教学内容

  巴班斯基指出,分出教材主要内容具有核心意义。要深入分析教科书内容,判断它能否完成特定课题的教学、教育和发展任务;从教学内容中划出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按照分配给本课题的教学时数安排教学内容。在大班集中授课部分,对原有教材进行梳理,做出甄选编排,既要打乱教材体系,又要涵盖主要知识;既要有理论性,又要有趣味性;特别是要有现实针对性,贴近学生实际。把学生难以理解把握的重大理论问题,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在大学生中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潮,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按照专题的形式简单明了地呈现给学生。小班讨论课要设计好论题。论题要根据专题内容合理安排,论题还要有意义,有吸引力。同时要设计好教师的引导语及总结语。要立场明确、正确;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又要深入浅出,真正发挥教育、引领学生思想的作用。   (五)设计教学方法

  1.案例式教学法

  在大班授课部分,采用案例式教学法。首先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教学目标选择编写案例。内容可以来源于报刊、论著、重要人物讲话中的相关材料。其次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论题。特别是要在案例分析的重难点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思考。最后设计结语。引入案例目的是为了介绍、学习相关理论。教师对于讨论结果不能莫衷一是,而旗帜鲜明,作出评析,加以引导。

  2.互动式教学法

  在小班分组讨论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根据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和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倡导的“对话式教学”,在小班讨论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的对话,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的采用,让学生主动思考,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研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立体化网络式教学。

  专题式大班教学模式的采用,知识点的讲解不再像以前那样面面俱到,因此,需要构建立体化的教学网络,发布扩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与老师就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现实中存在的不解问题进行探讨,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及电子教案的上传,使得学生的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还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选一些影视片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既开阔学生视野,又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理论教育。

  (六)强化实践教学

  巴班斯基指出,教学成果包括教学所取得的教养成果、教育成果及发展成果。在评定教学工作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发展水平。思政《概论》课是以育人为目标的一门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统一,理论知识与理想信念的统一。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1)时事讲解。指导学生分组选题,制作PPT课件,并发言讨论,教师点评。(2)时政知识选拔赛。在理论教学期间动员学生参与时政知识选拔赛,目的在于增进学生对于国内外重大时政要闻的了解,特别是这一时间段内的党的重大方针政策。(3)巅峰对决赛。组织第一轮选拔赛的获胜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巅峰知识抢答赛,使前期活动进一步深化。(4)实践教学基地考察。浙江省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共建立了100个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在这个基地库中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点,带领所有获奖同学赴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现场实践教学。(5)组织社团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组建读书社团,对课程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

  (七)设计考核方式

  有效的考核方案能够真实反映教学模式的价值与不足,以便适当调试。可以通过平时作业、学生课堂发言及讨论情况、期末考试等方式考查学生对重大理论问题、重要知识点的认知、理解情况,考查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参与度与参与积极性、生评教等考察课程的吸引力;可以通过对学生日后行为的抽样追踪调查来检测学生是否将知内化为情,外化为行。总之,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以检测是否达到最优化教学目标,形成最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校思政《概论》课最优化教学模式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思政 教学模式 概论 模式 高校 教学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电子新闻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效结合路径研究
浅析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