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小学生德育学习领域中人际交往教学初探论文

小学生德育学习领域中人际交往教学初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1-31

小学生德育学习领域中人际交往教学初探

  不难发现,当代小学生思想开放、见多识广、多才多艺,但在情意方面所展现的特质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敏感多疑、任性焦躁,有时又太过于自负,而家长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注重培养的是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其实,正是因为有才干,所以才更应注意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哈佛大学做过一项调查,指出一个受欢迎的人,百分之八十五在于他的人际交往,另外百分之十五,才是本身的学业成就才能特长等。良好的人际交往是成功的基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必须借由与他人的互动交往而获得更多知识。因此,针对德育学习领域,从小学阶段开始实施人际交往教学非常有必要。另外,国内人际交往教育还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人际交往教学现状不能令人满意,还存在很多问题及不足,尚未满足学生的人际交往指导需求。如何缓解这一矛盾,在学校教育中应继续做好人际交往教学的探索和改革。

  一、人际交往的教学内涵与功能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且会对两人或多人都发生影响的一种心理性联结。而人与人互相交往、交互影响的一种状态,是一种社会影响的历程,广义是指任何形态的互动关系,狭义是指友伴、同侪、同事的人际互动。综合而言,在小学生德育学习领域,人际交往的内涵主要分为人际交往的态度及人际交往的方法两类。人际交往的态度包括合作的态度、人际关系、相互认识及友情等单元;人际交往的方法包括沟通的技巧及倾听等。

  人际交往是个体社会适应的一项重要指标,就心理发展的观点而言,从儿童进入学校到成年期间,其人格的形成往往建立在人际交往关系上。如果被接受,且有稳定的关系时,则会有所归属进而产生安全感,反之,若不为关注甚至受到排斥,心理必产生紧张、焦虑不安,因而用消极的方法适应环境,有些变得非常畏缩内向,有些显现侵略和攻击,以致造成适应上的困难,而妨碍其人格正常发展。台湾知名学者提出人际交往的功能:第一,可以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求,人基本上都需要与他人产生关联,发展彼此依附,互相照顾、关怀的关系,从马斯洛五大层次需求论中也可见人际交往可以减轻我们孤独的感觉;第二,人际交往的另一项功能,是它可以加深我们对自己的了解,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就会探索及肯定自我,可通过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第三,提供协助,人与人彼此是互相依赖、提供协助的;第四,增进身心与情绪的健康,通过被需要和亲近中所获得的感动或情感促使人身心的健康,以及立即性的应用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教学之探索

  统整人际交往理论而建立的教学模式并不多见,本文阐述目前人际交往教学的两大模式:历程导向教学模式和互动教学模式,以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参考。在历程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诱发、支持、影响学生的思考历程,并教导学生在学习历程中使用认知处理活动、情意处理活动、后设认知调整活动。互动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四个环节:第一,直接解释。目的在提供学生条件知识。在直接解释中,教师必须明确告知学生三个问题:将要学习的策略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何时可以运用这些策略?第二,示范认知。教师可以有声思考的方式,示范各种策略的运用。第三,交互教学。教师提供学生练习的条件,在交互联系的过程中,学生、教师之间可轮流当演示者,而未担任演示者必须提供回馈。第四,回馈。教师整理整个单元所教授的策略,并针对学生不熟悉的部分再进行认知示范。

  人际交往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倾向同时考虑策略、后设认知、动机因素、情意反应及目标专注等因素。在教学方法上,人际交往的教学模式大都同时采用直接教学、认知示范和交互教学等方法,而非使用单一的教学法。在教学历程上则由外在调整逐渐转为内在调整,通过师生互动,转为同伴互动以达到目的。要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任何一种教学都离不开这两种取向的综合架构。小学生人际交往教学侧重于学生中心取向,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形态,并且其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向前发展,成为一门持续性的,贯穿小学阶段甚至整个人生历程的教学。因此,针对小学生要采取“多重教学策略,教导多种人际交往能力”,在课堂上将人际交往教学模式加以运用,通过教学实验,增强学生交往能力,教学模式如图所示。

  人际交往教学模式图(引自李新锵民78人际初相识行动基模与人际适应)

  本文人际交往教学是透过文献探讨,统整历程导向教学模式和互动教学模式,同时进入教学现场观察后,所发展的教学活动,教学重点强调人际交往时必须注意一些基本要素,如倾听技巧和交往模式,以及人际交往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交往技巧,期望学生能在人际交往学习中肯定自己,了解自己的人际特质,并运用适当的人际交往技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与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做个受欢迎的人,部分课程建构如图所示:

  人际交往教学课程架构图

  三、小学生人际交往教学的建议

  1.在课程设计方面编制一系列完整的人际交往教学课程。

  目前,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专门的人际交往教育课程,亟待开发。一方面,人际交往教育课程不能误认为是单纯的理论教育,也不是简单地传达信息、讲授技能,要立足学生实际情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从学习基础知识到熟悉交往技能,从自我发展到团结协作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符合小学生成长的、可实施的人际交往教学课程。另一方面,人际互动的改善,注重自我的了解。唯有教导学生自我了解与察觉,才能有效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故在课程编制上,可先设计有关增进自我了解的课程,再进一步设计人际交往课程,加以结合成为一系列完整的人际交往教学课程。

  2.建设人际交往教学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课程、教学方法能否取得效果,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能力。如同没有专门的课程一样,我国小学人际交往教学也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人际交往教学是专业性要求很高的教学活动,有其自成一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而且人际交往教学对从业人员的学识要求也很高,需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涵养。所以,开展人际交往教学必须培育本学科的专业化师资队伍,尽快建立人际交往教学教师培训机制,培育专业化教师队伍,以确保小学开展人际交往教学的实效性。

  3.鼓励父母参与学习,以强化学习效果。

  古语有云:有其父必有其子。父母的言行态度往往影响孩子的成长,儿童的言语表达与行为模式甚至反映其父母的沟通交往形态。所以,若父母参与人际沟通课程的学习,应可有助于孩子间正向的互动,甚至改变原先不良的家庭动力结构,增进亲子关系。故在人际交往教学的设计与安排上,可增加亲子学习活动单元,提供亲子共同学习的机会。

  小学是人际关系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其健全人格的发展及认知能力、行为习惯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由于我国小学生人际交往教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各个学校在教学方法及模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不够系统和成熟,因此,人际交往教学要不断在理念、具体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和创新,方能保证人际交往的教学效果。

小学生德育学习领域中人际交往教学初探

论文搜索
关键字:德育 中人 小学生 交往 领域 小学
最新基础教育论文
试论辅导员加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策
探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新模式
浅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幼儿园国学教育
基于家校共育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浅析信息时代家校共育新模式
小学高年段学生家校共育的思考与建议
家校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基本形式
热门基础教育论文
论学校日常生活的道德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小学教育
小学数学课改论文
班主任工作点滴谈
关于小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
论幼儿道德教育现代性及其基础
培养学生情商,树立健全人格
生活中的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