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论高职“毛特概论”课教学改革与学生培养目标的契合论文

论高职“毛特概论”课教学改革与学生培养目标的契合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07

论高职“毛特概论”课教学改革与学生培养目标的契合

  鉴于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在办学的全过程中都应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在教学科研、学生教育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环节都应贯彻这个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等职业教育既要姓“高”,又要姓“职”。所谓姓“高”,是指高职院校办学级别是在高等教育层面的,应当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办事,帮助学生树立既要立足本专业阶段层面学习,更要努力掌握专业前沿研究状况的理念,鼓励引导他们不仅只看本专业知识,还要涉猎其他相关的或者间接相关的信息,开阔眼界,锻炼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积累生活经验和提高生存、适应社会的本领。所谓姓“职”,指的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系统且有效的教育,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和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就是高职学生应具备的了解职业、适应职业、拓展职业的实际本领,参照国家人社部人才规格标准并结合用人单位反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快速适应岗位需求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信息搜集归纳整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六个方面(以下简称“六种能力”)。为了切实培养锻炼学生以“六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能力,高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高职“毛特概论”课)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育人功能不容小觑,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毛特概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毛特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和评价,更关系到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高职院校的“毛特概论”课教学要想真正取得实效,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特点,积极进行教改探索,提高课程吸引力[1]。从“05方案”中看出,“毛特概论”课承担着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笔者注)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教育任务。如此看来,讲授好“毛特概论”课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并努力实践的课题。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2]。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如果我们还继续沿用旧思维、老办法,在课堂上继续实施“一言堂、满堂灌”的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教学改革潮流的需要,更不能满足教学主体―“90”后大学生们的期待。在教学改革成为时代最强音的背景下,胜任“毛特概论”课的教学任务,尤其是要做到教学思路契合高职教育规律,教学行为反映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评价符合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标准,不与时俱进、不创新变革,就没有出路,也不可能使这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成让学生们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人生向导课。

  可喜的是,全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意识到对“毛特概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性,通过艰苦探索和执着实践取得了或大或小的成绩,形成了以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涵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途径、考试方法等方面的综合性改革态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值得肯定[3]。但事实上我们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距离教育部提出的规格要求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以往实践基础上,还应不断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对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标准,结合本校办学实际和学生成长发展实际,毫不动摇地推动教学改革取得新进展,开拓“毛特概论”课教学改革新局面,这是现实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庄严使命。

  二、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是教学改革的中心工作

  1.关于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文件精神,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应当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也是高职“毛特概论”课教改的基本价值遵循。具体而言,高职毕业生要想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须首先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这是高职学生安身立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逻辑前提。高职“毛特概论”课教学改革应以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六种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教改方案,周密安排教改计划,妥善组织教改活动,跟踪反馈教改效果,总结归纳教改经验。如果说经过测评或者用人单位反馈显示,学生“六种能力”没有实际提高和进展,我们应及时调整教改方案,完善教改计划,做到使教改工作始终围绕提高学生“六种能力”为中心而不动摇。

  2.关于怎样培养学生

  明确了教改目标任务之后,接下来就是怎样培养学生,在教改工作中怎样贯彻落实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任务。

  首先,高职“毛特概论”课教改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是主要形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教师教什么、讲什么,学生都是被动接受,在这样“被教育”的情形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难以调动。在教改中,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提出不同观点,敢于展开相互讨论和辩论。一般而言,两节小课100分钟内学生们发言讨论的时间应在40分钟左右,当然这个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灵活把握。例如,在讲到社会主义中心观的内容之前,可事先让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资料收集活动,要求各组准备一份典型的案例材料,在课堂上充分讨论,讨论之后学生都要提交一份讨论心得,作为形成性考核项目之一。其中可能有一组学生会做得特别好,他们将就“中国式过马路”等中国式现象收集整理起来,在课堂讨论时,可能会引起其他小组同学的强烈思想共鸣。由于学生的兴趣极高,这节课学生讨论时间占用了近60分钟,最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做了概括总结,课后学生纷纷表示很有收获。所以说,“毛特概论”课教改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其实并不难,只要教师善于转变观念、换位思考、精心组织,就一定能够做到。   其次,高职“毛特概论”课教改要始终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毛特概论”课教改中心任务就是要培养提高以“六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能力,针对学生普遍对“毛特概论”课不重视的现状,只有通过课改来扭转这种局面。这就必须让学生明白这门课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应当怎样学习好这门课?学习这门课对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何实质意义?尤其是我们的教改,为什么要以提高职业能力为中心?职业能力的提高对大学生有何影响?等等。诸如此类问题,作为参与教改的教师都应毫无保留地向学生们解释清楚,这样教改的阻力就小了,学生们就会自觉地参与其中并按照教改指标完成任务。在“毛特概论”课制定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计划、备课、收集教学资料、授课、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考核评价的各环节全过程中都应以学生的“六种能力”是否得到锻炼提高为标志。

  第三,高职“毛特概论”课教改要解决好“两个转化”的难题。“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一直以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难题。“毛特概论”课教改应以解决好这个难题为突破口,为整个思政课教改积累新鲜素材和宝贵经验。其实,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能力与解决“两个转化”难题是高度契合的,职业能力的培养锻炼提高需要在“两个转化”中实现,“两个转化”更应考虑到职业能力提高的要求要素。在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总目标指引下,“两个转化”应具备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不仅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更应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生存本领上有所加强,这才是教改的本真目的,也应是“两个转化”的努力方向。

  第四,高职“毛特概论”课教改要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解决学生们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是“毛特概论”课教改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体现。如果在教改中空谈理论不联系实际,只讲思想问题不提及实际现状,那只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思想上就会更加困惑,更不知何去何从。所以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就必须求真务实,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他们解疑释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唯有如此,我们的教改工作才会赢得更多学生的理解支持和广泛参与。

  三、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什么和怎么教

  1.关于教什么

  高职“毛特概论”课的内容应严格贯彻中央精神,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至于教什么,基本的内容都是固定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提高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课的教学水平[4]。所以,“毛特概论”课教改关于教什么不能做更多地创新,但可以适当增加删减相关内容,做一些微调,使教学内容丰富鲜活同时又能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同时伴随新事物、新思潮、新热点的不断涌现,还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气息和高职特色。

  2.关于怎么教

  确定教什么之后,接下来重要的任务就是怎么教。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此言极对。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授课风格,每种风格都是为了把课上好,让学生们有所收获。“毛特概论”课教改因为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对怎么教,还需要认真思考、精心策划。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笔者为了有针对性地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搜集归纳整理能力和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了课前15分钟的时政新闻发布与评论活动,每节课前都安排两名学生准备新闻事件(该新闻事件要尽可能做到两个联系,即联系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联系本节课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实际)。上课时,学生分别上讲台发布近一周以来的典型新闻事件(包括国内和国外,一次课3-5个新闻),发布完之后,还应简要评论,自评之后班里其他学生可以进行互评,最后由教师总结点评。活动结束后,再由发布新闻的学生将此项活动的情况及同学们的评论和教师的点评,都以书面形式撰写心得,作为形成性考核项目之一。为了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快速适应岗位需求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笔者在讲到科学发展观内容关于为什么科学发展观的中心是以人为本,什么是以人为本时,要求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活动,有的小组结合创新社会管理采访了摆摊设点的小商贩和执法部门的城管,有的小组结合央视“你幸福吗”的大调查,采访了不同群体的市民,在课堂上通过PPT课件和视频录像展示出来,课后每小组都要将自己的资料整理出来,形成文字资料提交给教师,作为教学材料保存起来。所以说,虽然怎么教可以千篇千律、千人千面,但“毛特概论”课教改中的怎么教必须以锻炼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衡量教改效果需要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1.关于评价标准是什么

  由于各专业、领域、岗位的属性及特点千差万别,所以何为人才?人才规格为何?也不可能有统一的认定标准。既然高职“毛特概论”课的教改工作是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笔者认为,评价标准就应以学生的“六种能力”是否真正提高为主要参照。一般来说,“六种能力”都是隐性的,如果不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是不易表现出来的。在教改实践中,我们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归纳出主观和客观标准。主观标准是凭借直观感受和情绪体验,评价该生在与人交流、应变能力、接受任务后的表现、对外界信息的敏感度和在同学当中融合的状况,客观标准则是通过调查、走访、座谈、外界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每一类标准都各有缺陷,不足以单独定论,实践中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交叉运用。

  2.关于如何评价

  至于如何评价,笔者认为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来设计,定性的评价较好设定,比如同班其他同学的评价,给教师留下的印象,甚至可以包括家长的意见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通过假定情境、任务布置、自我评估、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上述参考信息。做定性评价时要避免先入为主、掺杂个人感情因素,尽量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定量评价较难,需要借用统计学专业知识,在每一个大指标下还要设定若干子指标,每个大指标都有相应分值,每个子指标又有细化的权重系数,运用统计学知识将分数计算出来,通过数据分析之后作出结论。无论定性还是定量评价都各有优劣,在教改实践中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相辅相成、取长补短,才能作出科学全面、客观合理的综合性评价。

论高职“毛特概论”课教学改革与学生培养目标的契合

论文搜索
关键字:教学改革 学生培养 高职 概论 目标 改革
最新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后疫情时代高职来华留学生教育
试论我国特色职业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职体质健康档案系统研究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传统建筑文化课程建设
基于制度规则下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路径
1+X证书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
基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中医硕士专业学位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困境与路径探略
热门职业教育论文
职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与学生个性发展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来进行班级管理的初探
论职业教育的泛化
迈向学习型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中学教师招生体验的个案研究
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
论高职人文教育面向职业生活的问题
中国职业教育兴衰的制度主义分析—“市场化
论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高职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