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论文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2-20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38例骨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70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干预组在服务态度和主动性、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病区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各方面上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a)-0161-03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指的是血液在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内发生不正常的凝结,它是外科手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早期并发症。相关研究显示,患者的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时间、创伤大小以及患者术后的卧床时间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1]。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能引发致命性的肺栓塞,并且其后遗症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以及生存质量[2]。采取有效的针对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该院收治的138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骨科术后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产生的预防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该院收治的138例骨科手术患者,其中男74例、女64例,平均年龄为(67.29±11.24)岁,平均体重(69.32±9.48) kg,平均手术时间为(80.47±10.96) min,骨折类型:髋部骨折82例、股骨干骨折28例、膝关节骨折15例、胫腓骨骨折13例。将138例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70例、对照组68例。其中,干预组中男39例、女31例,平均年龄(66.37±12.48)岁,平均体重(70.06±10.28) kg,平均手术时间(82.95±11.27) min,骨折类型:髋部骨折44例、股骨干骨折13例、膝关节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5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33例,平均年龄(68.43±10.28)岁,平均体重(68.82±8.37) kg,平均手术时间(79.06±9.21) min,骨折类型:髋部骨折38例、股骨干骨折15例、膝关节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8例。

  1.2 方法

  给予各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例如观察生命体征做好记录、术后抬高患肢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术前指导 由于大多数患者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不甚了解,同时缺少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害性的认识。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在术前必须由护理人员告知并讲解术后可能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提高患者及其家属自身的警惕性,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于高危患者例如糖尿病、高龄患者、体重超标患者、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以及10年以上吸烟史患者,应重点给予其健康指导,让患者清晰地了解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使患者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工作和术后预防。患者在术前应该做到饮食清淡,不摄入高胆固醇和高糖饮食,使大便通畅,并尽量做到戒烟戒酒。

  1.2.2 术中辅助 在帮助患者按摩大腿及膝盖时让其采取适当的卧位,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手术过程中应注意在临近静脉周围操作时要做到手法轻巧、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结束后令其抬高患肢,但是注意在小腿下单独垫枕头,以免对消退深静脉回流造成影响。

  1.2.3 饮食护理 术后对患者饮食干预采取“四低一高”的原则,“四低”为低热量、低糖、低脂肪、低胆固醇,“一高”为高纤维。注意限制患者每日的总热量,应在6699~8374 kJ为宜;在饮食中少吃富含胆固醇的食物,脂肪应占总热量20%左右为宜,动物脂肪不应超过总脂量的30%;术后每日摄入纤维量在35~45 g较好。

  1.2.4 术后干预 患者进行下肢功能锻炼可以在术后短期内开始,首先让患者了解术后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积极性。注意指导患者避免进行外旋、内收等不利于术后移植骨瓣愈合的活动。

  1.3 观察指标

  (1)采用《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3](设计者:冯志英)将138份问卷发放给结束手术1个月的两组患者,让其自行填写护理满意度,让后当场收回问卷,共收回138份,有效率为100%;(2)术后1月检查患者下肢皮肤的色泽、肿胀程度以及疼痛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符合以下特点:患者患肢出现沿经脉走向的压痛、肿胀、发热、浅静脉扩张以及明显的经脉侧支循环;超声下能够看到大静脉内形成血栓,同时配合Doppler测算患者静脉内的血流速度,观察是否存在呼吸以及压迫正常反应。

  1.4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软件SPSS 22.0对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度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见表1,干预组在服务态度和主动性、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病区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各方面上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满意度对比[n(%)]

  2.2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见表2,干预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指的是患者在下肢深静脉内的血液出现的不正常凝结,原因有三个:血管内皮的光滑程度、血液的流动速度、血液的流动状态[4-5]。对于DVT患者其预后各不相同,有的患者能够完全治愈且无任何后遗症,但是有的患者可能并发肺栓塞而发生死亡,更低的患者由于血管腔阻塞或者瓣膜功能受损从而引发DVT后综合征[6]。骨科手术尤其是下肢手术很容易造成患者发生DVT,因此对于骨科手术DVT的护理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在服务态度和主动性、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病区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各方面上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DVT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要低(P<0.05)。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各方面均有显著的提升,这可能与护理工作开展前我科室对护理人员的综合培训有关,让护理人员明确护理的内容与目的,有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这与国内研究结果相似[7-8],均认为早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有助于患者DVT的危险性,同时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警惕性,进而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护理干预的开展;从体位、饮食计划以及药物预防等各方面预防DVT的发生,能够尽可能减低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将危险因素降到最低,有利于术后患者静脉血液的循环,加速局部血液的流动,从而减少血液中血栓的形成。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论文搜索
关键字:静脉血栓 下肢 血栓 骨科 术后 静脉
最新临床医学论文
大学附属医院组织使命内涵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疗效探析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诊治
1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浅论护士分层管理结合目标管理模式在耳鼻喉
小针刀治疗拇指狭窄性腱鞘炎197例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不同药物治疗临
浅析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尿白蛋白、免疫
热门临床医学论文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体会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表现及分析
全肺切除术后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辨治体会
妊娠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
围麻醉期哮喘、支气管痉挛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效果
当前乳腺癌诊治中的病理学新发展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浅谈麻醉教学中重视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