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 普通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研究论文

普通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研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3-28

普通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规定了未来十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40%,而扩大招生规模首先要解决的是后勤保障问题。1999年―2002年,国务院连续四年召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2011年高校系统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已建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为动力,以建立行业组织为保障,以重大项目为依托,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前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改革,实现了高校资金筹集的多渠道化,为高校后勤设施建设奠定基础;二是通过改革,高校后勤管理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劳动关系;三是通过改革,使市场机制在高校后勤管理和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四是通过改革,建立了成本分担机制。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后勤实体以准企业化运行模式为主,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在经营策略上普遍存在市场意识不强、成本控制差不严、资本运营差等问题。

  文章将以贵州大学后勤实体为具体对象,从其现状、管理模式和经营策略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以小见大,找到适合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后勤实体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

  二、相关文献综述

  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在《变革的力量》中谈到,由于高校后勤实体决策机制具有时限性强、服务对象反馈性快等特征,要求高校后勤实体在对决策机制进行创新时,必须做到:(1)确定企业经营方向―对未来,通常是遥远未来的情况高瞻远瞩,并为实现远景目标而制定变革策略;(2)联合群众―对需要其合作的人讲明这一既定经营方向,以形成联盟,对远景目标形成共识并投身于实现这一目标;(3)激励和鼓舞―通过唤起人类非常基本但常未得到满足的需求、价值和情感,来使群众战胜阻碍变革的各种障碍,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是不要高校后勤,也不是简单地把学校后勤推给社会,而是要动员社会的力量,把高校后勤搞得更好,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李连江指出,高校后勤运行机制应采取准市场的方法是:学校组建后勤管理部门,该部门代表学校作为“甲方”,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只履行行政管理职能,通过招投标选定的“乙方”,承担具体的后勤服务工作,甲、乙方不再是上下级的领导与服从管理,而是契约关系;卢杰认为,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改革的模式必须同国情结合起来考虑,不是找到一种模式,把它加到某个高校头上,要创造各种条件,使各大学倡议,真理的后勤模式选择的学校,因地因学校系统,逐步实现后勤工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翟福生认为,目前我国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与方式是符合我国高校需要的,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进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在推行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化、企业化的同时,还要必须坚持高校后勤的“教育属性”和“公益性”原则。

  三、贵州大学现行后勤管理分析

  (一)贵州大学后勤管理现状

  贵州大学自2000年起根据教育部颁布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意见》,《贵州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贵州大学关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方案》进行整改,并于2005年正式成立后勤服务集团。

  贵州大学的维修、信件收发室、校医院、房改和对后勤服务的监管工作都是由后勤管理处管理的。贵州大学机构在2013年改革后,后勤管理处不在负责校医院和房改的管理。贵州大学的后勤实务都是由后勤服务集团负责的。后勤服务实体是在《贵州大学关于成立贵州大学后勤服务集团的通知》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相结合的后勤服务公司,贵州大学贵州大学南校区,后勤服务公司和贵州工业大学北勤奋服务组。

  贵州大学南、北校区、蔡家关、太慈桥、茶店、小关、罗汉营七个地方的后勤工作都是由成立于2005年的后勤集团负责的。后勤服务集团借鉴公司管理的经验,利用合约的方式来保障学校的后勤服务,让契约方自己负责盈利和亏损,自己经营管理,以这种方式实现共同发展。在餐饮、住宿、修建、环卫、绿化、物业、水电等方面为教育和科研做了保障。2012蔡家关校区开设了新的贵州理工学院,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搬进新校园,各类后勤服务部也退出了,在同年九月的贵州大学学校,同时,理工大学食堂以契约形式由贵州大学后勤集团的管理。从2005年开始,后勤服务集团经过7年的努力,虽然在体制上有障碍,在市场主体上存在问题,但在餐饮和物业管理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二)贵州大学后勤管理特征

  虽然和社会上的企业在自己负责盈利和亏损,自己经营,自我负责一样,但是贵州大学后勤服务集团和社会企业还是有所不同,后勤服务集团还是要接受贵州大学的监管,因为他没有设立出独立法人,所有不能真正独立出贵州大学。

  (三)贵州大学后勤管理运行成效

  贵州大学后勤服务集团从2005年成立以来,由原来的事业化管理到现在的模拟企业化管理,进行了体制上的转变。

  后勤集团贯彻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以此来保证对学校全体职工的服务质量。经过共同的努力,后勤集团的工作已经基本达到了科学的发展,规范的进行,精细的分工。这样的贯彻完善了后勤集团的体制改革,由原来的没有到现在的基本完善,使得贵州大学后勤集团有规则有秩序,有据可依。贵州大学后勤集团为了保障服务的及时性、可持续性、有效性,由17名学生组成了学生督察员团队。这17名学生根据会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的后勤具体的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交到后勤服务集团的信息处,信息部门根据督察团的意见分发到后勤集团的相应的部门,并由部门提出相应的方案进行解决,督察团会在后勤集团解决之后,对解决方案进行再一次的调查了解,直到解决相应的问题。如果相应的部门不解决问题,后勤集团会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   (四)贵州大学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贵州大学后勤集团与国内多所高校一样,虽然拥有完整、科学的工作机制,但执行力却难以提升。执行力不足主要表现为:规章制度明确,但却没有实际的执行权。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高校后勤集团无法完全实施企业化。虽然大部分高校一直在模拟企业化,但却依然受到事业化体制的牵制,这就是现存单位体制问题。如何保证后勤集团不以自身盈利为目的为全体师生服务?相关人员务必进行监督;那么又由哪些人员进行监督?在校教师亲属也许会通过关系进行监督,但“亲属监督”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并不能完全履行“有错必罚”,这就必然会直接影响后勤集团的服务质量。

  2.职工聘用“关系户”居多。后勤服务集团不能保障全体师生的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后勤部门的聘用问题:后勤集团聘用的普遍是职工的亲属及熟识的人,很容易出现后勤职工管理才能偏低、学历达不到要求、年龄偏大等问题,后勤集团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3.后勤服务人才的严重缺失。后勤集团职工普遍年龄偏大且思想保守,缺乏改革积极性,管理才能缺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进人才是唯一的选择,但是由于工资低且得不到领导重视,后勤集团即使聘请了合适的人员担任相应职位,也“留不住人”,这也是后勤集团不能快速发展的最大原因。

  为了使贵州大学后勤集团快速发展,保障后勤服务质量,必须大量引进相应的人才。同时培训固有员工,提高其自身的管理才能以及自身素质。后勤集团的现有员工应充分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改变自身固有思想,与时俱进。这样新的体制新的思想观念才会使得后勤集团又快速的发展壮大。

  四、对贵州大学后勤管理模式的新设计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某些公共部门应该实行私有化,或者说,通过合同出让的形式,使更多的私人部门能够参与到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来,以此打破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上的垄断地位。具体说来,政府可以在公共服务提供这一块引入市场竞争、合同出租等方式,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良性竞争机制,从而保证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所以,在对贵州大学后勤管理模式的新设计中,我们可以借鉴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念,提升贵州大学后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一)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着力完善“一个抓手”,健全科学管理机制;加强学习培训,继续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引进后勤人才,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完善督查机制,加大督查力度;精简机构,提高效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成本核算,提高管理效益。

  (二)牢固树立“师生至上、服务第一”理念

  加强管理,多措并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全力抓好学生伙食工作,维护学校稳定;大力提升学生宿舍(公寓)管理服务水平;强化校内交通车运营管理,注重安全、文明行车,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加强维修工程的规范化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和进度。

  (三)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类专项重点工作

  坚决执行学校统一部署和安排,在确保各项日常后勤服务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上,做好人力、物力、资金的统筹协调,广泛动员、周密计划、精心实施,全力配合学校顺利完成各项重点工作任务。

  (四)积极支持后勤研究会开展工作

  按照上级组织的有关要求,继续给予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推进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各项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五)及时对改制后公司业绩进行绩效评估

  做好年度后勤服务工作绩效评估和总结,肯定工作亮点并加以发扬运用,同时更要找出不足和缺陷所在,吸取经验和教训,为以后开展工作起到很好的预防和借鉴作用。

  将贵州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整体改制注册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有限公司,以此来提升贵州大学后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五、结论与展望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20多年来,取得了不少成就,制度和观念也在层次上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件循序渐进的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体制外围到体制内围,渗透程度随难度增加而变慢。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影响下,高校后勤体制也被要求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更要遵循经济规律。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管理模式与经营策略也在动态发展着,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从而形成与各时期、阶段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经营策略。高校后勤实体的发展已经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其生死存亡。本文希望借此引起广大学者和企业家对校园后勤实体的关注,共同促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后勤实体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普通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研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普通高校 管理模式 后勤 高校 模式 普通
最新高等教育论文
试论大学物理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校电子新闻档案管理模式构建探讨
体育教学与茶文化有效结合路径研究
浅析高校运动项群类体育课程思政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浅谈高职院校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现状及优化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探索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力研究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体系构建
热门高等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的加强与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
应对危机 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
英语教学如何适应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网络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三个代表”思想与高校的改革和发展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学生利益如何维护
综合性学院发展师范教育的潜在优势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