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教育理论论文 >> “闪婚”现象背景下的青年婚恋观教育问题探究论文

“闪婚”现象背景下的青年婚恋观教育问题探究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07

“闪婚”现象背景下的青年婚恋观教育问题探究

  一、“闪婚”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闪婚”指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青年在短暂相识后,未经过一定时间的交往和相互了解而确立婚姻关系的一种快速的婚姻形式。这并非现代社会的产物,封建社会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命婚,也可视为“闪电婚姻”。当前的“闪婚”现象,是新时代背景下思想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产物。

  (一)社会因素。青年婚姻的基础是随社会生产的变化而变化的,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自然”基础阶段、“经济”基础阶段和“爱情”基础阶段。前两种都基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之上,而现代社会,青年人作为独立劳动者参加社会生产和分配,大部分女性实现经济独立,青年将婚恋重点放在考虑感情是否和谐、兴趣爱好是否一致等方面,婚姻基础发展到“爱情”基础阶段。同时,青年具有情感外显、表达强烈、交际范围广的特点,以及快节奏、重效率的现代社会生活共同催化了这种快节奏的婚姻形式的产生。

  (二)文化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西方文化大量传入我国,并影响青年的思想观念,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兴盛,崇尚自由和自主在现代青年中流行起来,思想和行为开始突出自我。另外,西方性解放思潮的传入,加快了我国青年性观念的解放,两性关系向非道德化、利己性、享乐性方向发展,使婚恋观日益开放。

  (三)人格心理因素。青年期是自我意识形成时期,青年在内心世界产生了自我感觉、自我定向、自我评价和自我意志能力。这种自我意识体现在恋爱婚姻上,表现为希望恋爱婚姻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实际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标准做选择;尤其就女性而言,传统社会角色有所转变,婚恋观成为自我追求、自我适应的体现。但由于青年人格发展并不完善,很多人尚处于“心理断乳期”,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限,使他们在婚恋问题上表现为缺乏耐心和责任心等不成熟的特征。

  (四)制度因素。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行政职能的转变,我国相当一部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都有明显调整,行政部门工作中间环节缩减,效率提高,加上政府规定婚姻双方在结婚前可免除婚前体检,使婚姻少了限制条件,实现合法婚姻变得更加容易。

  二、“闪婚”的影响

  “闪婚”是一种建立在情感冲动和社会浮躁状态基础上的婚姻形态,是人们非理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冲突的结果,具有不稳定性,它的蔓延将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闪婚族”的“快餐式婚姻”是对爱情、婚姻的一种简化与误读。婚姻是在爱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情感与经济生活方式的统一体,它是人类繁衍的方式,以它为基础而形成的家庭是人类组成稳定社会的形式。现代青年的“闪婚”缺少婚姻成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稳定、长久的爱情;二是双方互相了解及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上的相似性。缺少这两个必要条件而速成的婚姻注定难以形成稳固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

  除此之外,青年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容易受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对恋爱和婚姻缺乏全面的、理性的理解。“闪婚族”过于注重个人感觉和短期激情的情绪,用冲动的非理性心理取代了理性的视角。要实现和谐美满的爱情和婚姻,仅凭一时的感觉和冲动而没有相互之间的深入了解,是难以获得的。

  三、青年婚恋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具有自然-社会双重属性,它是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统一。同样,恋爱婚姻也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特征。它不仅是人们满足生理需要的途径,更是人们实现个人成长,完成社会化转变和社会角色转变和适应的必要途径。恋爱婚姻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发展、进化的本源所在。以性爱为基础而发展的爱情,总是以结婚和组织家庭共同生活为目的的。其本质内容,不是这纯真自然关系的表现,而是它的社会关系的表现。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关系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应加强教育和引导,指导青年增强自身修养和理性思维的形成,树立健康、正确的婚恋观。

  (一)引导青年正确认识恋爱婚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利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小组讨论等方式,使青年了解婚姻本质,促使青年形成正确、健康的爱情和婚姻观念,教育和引导青年正确处理好恋爱婚姻同学业、友谊、理想、事业、人生发展的关系,做到个人的恋爱婚姻同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统一。促使青年形成对自我行为的反思能力和习惯,增强青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家庭责任意识。

  (二)设置高校“婚恋课”。婚恋课要避免零敲碎打,而应当有体系性地把它放到大学生生涯发展辅导当中,作为大学生思想修养教育的主要课程。这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的一种开拓,更是转变对大学生恋爱婚姻问题管理思路的一项举措。

  (三)建立专业的爱情婚姻咨询服务中心。通过设置专题网站、辅导热线和校园辅导教师,为青年群体提供有关爱情和婚姻的科学知识,解答青年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导青年的情感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社区可以通过树立一些模范家庭和婚姻典范,向社区青年宣传健康的婚恋观念,带动青年婚恋观念的转变,形成对待爱情和婚姻的良好氛围,促进青年婚姻的长久及家庭的稳定。

  (四)增强青年对爱情婚姻的理性认识。爱情虽说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体验,但是当爱情走向婚姻时,就必须进行理性思考,理智对待。双方必须加强彼此的交流,加深了解,不能只凭瞬间感觉或一时冲动。青年应该在众多文化思潮的影响下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地思考婚姻的意义,保持理性的态度。通过青年个体对自我的理性能力的培养,调整错误的恋爱婚姻观念及行为。

“闪婚”现象背景下的青年婚恋观教育问题探究

论文搜索
关键字:婚恋观 婚恋 现象 背景 青年 问题
最新教育理论论文
高等职业院校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试论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研究
粮食工程专业导论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以学生党建促进学生就业实现路径研究
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与方法初
浅谈学困生知识落实的方法策略
精选策略,游刃有余
“爱”须大于“管”
霍桑效应在学困生帮扶中的应用
温暖斑马线 礼让应当先
热门教育理论论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论秦始皇的“法治主义”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浅议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与素质教育
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与教育方法
对和谐教育的理论思考
Discovering Techniques of Vocabulary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