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政治论文 >> 政治其它论文 >> “知行合一”思想理念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析论文

“知行合一”思想理念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析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15

“知行合一”思想理念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受教育者提高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即建立“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统一的过程。目前大学生思想道德生活中知与行分离现象日益凸显,加强研究,剖析现状,探寻“知行合一”思想理念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基础

  知行合一,是中国从古至今教育的核心思想。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知”,尤其应当“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多层含义,但主要是指认识论意义上的“知”和道德意义上的“知”这两层意思。“知”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基本内容,它可以是一种精神性的结果,如知识、良知,也可以是思考、自省等走向知识、不断觉悟的精神过程。“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原始的含义是指“走”,后演变为以身体为载体的各种活动,包括劳动、交往、修行等道德修养活动,广义的讲,除了精神活动之外,表现于外的都可称为“行”。中国哲学非常注重学说与行为的一致性,将理想与生活连接起来,提倡在生活中体现真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离的轨迹,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误区。这不仅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的体现,也阻碍了大学生思想道德觉悟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理论课,又是实践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 理论课的实践性,在加强道德和法律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行统一引导大学生通过知行统一进行自我完善与全面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综合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阵地,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应该得到加强,因此,探索在”知行合一”理念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就显得非常必要。 首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规律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认识规律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源泉,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使认识不断得到深化,使感性认识不断上升为理性认识,就必须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个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知行合一”理念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正是这一认识规律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加强实践环节是其必然要求。

  其次,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特点的必然要求。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实践教学具有参与性、开放性、创新性。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采用的是教师-教材-粉笔-黑板的线形教学形式,运用着“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成为空中楼阁。

  再次,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对象的客观需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象是90后的大学生。他们由于其独6+1的家庭成长模式和目前教育体制的弊端,造成了他们心理和性格上“天生不足”的缺陷。面对这一群体的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就必须不断去探索、创新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只有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能激发90后大学生参与的热情及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真正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功能。

  最后,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目的的必然选择。任何教学目的和要求都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来实现的。唯物辩证法认为,只有适合内容的形式,才能对内容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因此,要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就必须不断地去探索、创新实践教学的新模式,即促进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不仅是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改变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状况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至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隐藏着不少问题,通过总结归纳,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实践教学组织缺乏科学性,难以形成统一合力。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都采用这样的组织方式:课堂实践教学由任课教师设计和组织实施;课堂外的实践教学由校团委、辅导员计划、组织和实施。这些人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方面都具备丰富的经验,可是在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面却容易造成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脱节问题,难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支撑、良性循环、持久发展。而且,这种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也会导致实践教学活动多是短期行为、不具有连续性,难以形成稳定的教学机制。

  二是实践教学形式缺乏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教学形式是实践教学内容的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采取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但从目前情况看,许多高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普遍采用社会实践、听讲座、写报告等传统方式,在方式方法的运用上,只单纯地依赖灌输,忽视其他方法的运用,导致学生认真参与的愿望降低,敷衍了事的心理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是实践教学基地缺乏实效性,难以发挥平台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平台和场所,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思政课实践教学开的实效。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的数量和质量同实际需求存在着极为突出的矛盾,许多高校对实践基地,只挂牌子,并没有按照学校与基地之间合作共建、双向受益、互利共赢的原则去建设,导致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正面临着无处可去的境遇。

  四是实践教学考核缺乏操作性,难以激励学生的主动性。严格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是引起学生高度重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考核方式的影响,许多高校普遍沿袭过去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一张试卷定高低,考核的内容单一,仅限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考察,或是简单机械地给学生的实践总结或是实践报告打个分。这种评价机制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看书面报告,不看实际能力,对学生的实践活动难以作出准确客观地判断,也无法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全过程围绕该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各项教学实践活动。因此,这样的评价考核机制就很难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路径

  任何创新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也不例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学校政党领导的重视和学校所属各部门的配合,需要人、财、物的投入和社会多方面支持,需要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只有方方面面的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才能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才能实现。

  (一)转变观念,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要地位的认识,这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前提条件

  为了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健康有序进行,首先需要转变观念,增强国家有关部门、高校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实践教学重要地位的认识。只有有关部门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才能在政策上基于支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所保证;只有领导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才会在教师和经费上给予安排和保障,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有序地进行;只有国广大的思政教师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才能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帮助大学生树立并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高尚的社会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广大的学生在思想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才会身体力行,而不是仅仅把实践教学当做一个任务来完成。

  (二)拓展方式,力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灵活多样,这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举措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是灵活多样的,良好的实践教学方式和形式使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由于道德教育知易行难的特性使然,加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等弊端,必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在“知行合一”思想理念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路径中,必须要坚持实践育人理念,以达到寓教于“行”的效果,引导受教育者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在认识与实践的创造性活动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品德和陶冶情操。与此同时,开展实践教学的形式应注重多样化、层次性和过程性,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走出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可在校内,也可在校外,可在社团,也可在基地,可在平时,也可在节假日,努力把课堂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其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增加投入,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这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保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在其实践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增加投入,建立多样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避免使得社会实践教学流于形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命力就在于理论内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从严格意义上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立足校内,走向社会,丰富学生知识,扩展学生视野,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展所长、相辅相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体验性和实效性,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思考和领悟理论的真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以实践基地为依托,使学生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需要,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延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时间。

  (四)合理考核,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考核机制,这是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保证

  实践教学的考核机制对调动教师组织实践教学和学生参与实践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合理的考核制度,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关于实践教学的考评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另一方面是对教师实践教学效果的评定。在考核和评价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做到评教和评学相互结合。评教和评学相互结合的方法在实质上是一种互动式的评价形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有利于不断加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我们要做到量化考核和模糊评价相互结合。

“知行合一”思想理念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探析

论文搜索
关键字:知行 思想 视域 理论课 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
最新政治其它论文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文化自信培育探究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在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新时代背景下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领外语
以红色文化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新和发展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新时代价值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新时代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构建的思考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生态的思想意蕴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的途径研究
热门政治其它论文
国防科技与军事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改革开放与中国的社会变迁
中日软实力实证分析
试论中国小康社会的政治前提和道德预设
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
浅谈腐败的政治心理原因及其对策
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意义·问题·抉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农村政治现状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