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论文网 >> 证券金融论文 >> 金融研究论文 >> 浅析新常态下中国金融生存对策论文

浅析新常态下中国金融生存对策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6-04-20

浅析新常态下中国金融生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2

  引言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后,自2012年开始,我国GDP增速连续两年低于8%,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特别是2014年是自1991年以来近24年经济增速最低的年份,中国经济也明显出现了不同与以往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将中国经济特征进一步提炼为“新常态”,并在APEC会议上总结了新常态的三大特点: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之后更将新常态上升到经济战略的高度,这必然对我国未来宏观政策的选择具有方向性和决定性的影响。这种经济变化给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既带来了挑战,同时也给我国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对新常态下金融行业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经济新常态现状及其对我国金融发展影响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并呈现出不同以往时期的新特征,突出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体制改革、经济政策等方面。首先,经济增长速度新常态,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GDP增长率为7.4%[1]。经济增长逐渐由改革开放以来的10%以上的增长率转变为7%左右,经济增长速度趋向新常态化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和资本积累率的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经济增长必然性所决定的,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渐过渡到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次,经济结构新常态,在产业结构方面,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的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9.2%、42.6%和48.2%,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保持在10%以下,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首次超越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首要位置逐渐被第三产业所取代,产业结构趋向合理[2];在需求结构方面,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4.4%,经济结构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降低,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日益明显;在就业和收入方面,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底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同比增长1.9%,劳动人员收入为72313元/人,同比增长7.0%[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44元,同比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同比增长12.7%,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基尼系数有所下降[4]。第三,体制改革新常态,在旧常态下,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位增长,大部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都可以通过调整经济增量的方式来实现。在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保持在合理的中高速增长,这就要求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新常态需要突破种种既得利益格局同时防范伴随的各种风险。最后,经济政策新常态,政府逐渐降低了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和刺激的使用频率,更多的是通过市场无形之手调控经济,简政放权的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化运作的经济政策成为常态。

  在中国经济走向新常态的过程中,无论是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还是经济结构的优化等等发展,对我国金融业有着深远影响。首先,经济增长速度新常态加剧了金融风险,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引发信贷需求降低导致银行盈利风险增大,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引发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规模不断上升。据银监会相关数据,我国商业银行在2014年净利润总额为1.55万亿元,同比增长9.65%[5]。虽然银行业净利润总额呈现上升趋势,但相对于2013年14.5%的增长率而言,2014年9.65%的增长率明显不足,同时2014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率也是近十年来首次低至10%以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进一步下调,银行业预期盈利能力有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同时,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不断上升,据银监会相关数据,截止到2014年12月,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426亿元,全年不良贷款增加2506亿元;不良贷款在商业银行总贷款额中所占比例大约为1.25%,这一比率比去年同期增长0.25个百分点[6]。其次,经济结构新常态推动了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热潮在中国已经开始,面对着这样的变化,银行已逐渐不能够满足未来客户的需求,因此金融业的转型升级刻不容缓,正确运用互联网金融可以推动中国金融业转型升级,进而推动中国的所有行业全面转型升级。同时,随着政府行政干预市场的力度不断降低,金融市场自由竞争程度不断上升,突出表现在银行利率方面。市民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展,利率自由化、市场化趋势倒逼金融行业深化改革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新常态下促进我国金融进一步发展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给金融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趋利避害,促进我国金融行业进一步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强化金融风险管理,完善内外部金融环境

  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加剧了金融风险,在强调金融行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强化金融风险的管理。首先,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金融行业的监管体系,政府应当深入分析当前金融行业法律法规中的不健全之处,尤其是要改善现阶段我国政府对影子银行监管不足的缺陷,进一步完善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其次,金融机构应当强化金融风险管理,一方面,金融机构要树立现代化金融经营理念,充分认识到市场风险可能给金融机构造成的巨大影响,加大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力度,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金融风险内部管理体系,将风险管理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深入分析金融机构经营活动中各环节可能涉及的市场风险,在充分了解市场风险的基础上科学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和岗位,合理安排具有相关方面专业知识和操作经验的人员负责风险管理和控制工作,贯彻落实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风险预警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   2.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优化调整收入结构

  首先,银行需要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顺应我国经济新常态中的新变化,尤其是在消费对经济贡献拉动作用不断增强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应当完善金融产品布局,积极扩展消费信贷业务,争夺消费者信贷市场。其次,金融机构应当积极开展支付结算、代理咨询、担保承诺等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改变金融机构净利润过度依赖净利息收入的现状,优化金融机构业务收入结构。最后,传统金融机构应当充分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金融机构应当转变传统线下支付和结算的运营模式,顺应线上支付和结算的金融发展潮流,大力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传统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建立电子银行、网上金融门户、在线理财等形式进一步巩固传统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地位,也可以进军P2P网贷、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业务,不断扩大金融产品的服务范围和对象,拓展金融机构业务收入的来源渠道,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线上线下支付结算一体化机制。

  3.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日常执行和监督

  首先,金融机构应当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金融机构要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定期举行金融业务操作、银行风险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从业人员知识系统,提升金融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同时,金融机构也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廉洁奉公的工作作风。其次,金融机构应当加强日常业务的执行和监督,规范员工日常业务操作,将日常工作的流程和环节细化、具体化;严格控制业务操作权限,加强审核杠杆效应巨大的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权限和交易规模,强化对衍生金融产品市场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过渡的时期,给我国金融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金融业应该以改革发展为导向,趋利避害,通过强化金融风险管理、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日常执行监督等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的高效平稳增长。

浅析新常态下中国金融生存对策

论文搜索
关键字:常态 中国 对策 金融
最新金融研究论文
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浅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试论国际金融研究的新方向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农村普惠金融思考
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存在的安全隐患
新冠肺炎疫情下绿色债券发展
浅析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及价值研究
数字货币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问题研究
热门金融研究论文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汇率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若干启示
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看法
金融危机是中国的心腹大患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发展中间业务 提升综合实力
金融发展理论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